《红色的起点》一书为上海作家协会作家叶永烈先生所著。一次在经过中共一大会址时,在肃然起敬之余,他产生了困惑:这样“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为什么在漫长的岁月之中,还没有一部长篇细细叙述?于是,叶永烈先生占着自己的“地利”优势,在1988年冬天开始着手这一题材的创作准备工作。很快,他便发现该题材错综复杂,在当时存在着许多“禁区”,特别是对一些重要中共“一大”代表评价不一,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他造成了一些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创作的过程中,1990年作者在上海作家协会出席专业作家会议时,有关领导传达了总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意见:“希望上海的专业作家能完成一部关于中共‘一大’的长篇,以庆祝中共诞生70周年。”这一意见与他的创作计划不谋而合,无疑给了他一颗定心丸,因此,叶永烈先生也就更加紧了本书的创作。而这一切的缘起就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的李公馆。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2人,当时他们的平均年龄是27岁!正是这群满怀共产主义信念的热血青年,在暗无天日的沉沉黑夜点燃了红色的火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此后的三十多年的锤炼中,有的为了捍卫理想信念勇敢拼搏,百折不挠最终完成了救国救民的伟大使命;有的抛头颅洒热血,名垂青史;有的退缩畏敌,不敢坚持信仰;有的变节,沦为可耻的叛徒巨奸……然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红色的起点》详尽地交代并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始末,记录了中很多建党人的主要事迹,以及大部分优秀党员干部的丰功伟绩。就如中共党史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杨云若教授所说:“《红色的起点》一书收集了有关中央‘一大’的大量资料,集中解决了若干含糊不清的问题,把党成立之前的有关事件和人物交代得一清二楚。全书才思横溢、文笔流畅,可读性很强,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它既是一本优秀的报告文学著作,又有极高的科研价值。”本书通过对重要人物的评说、重要刊物的记载、重要历史时间、地点和事件的叙述,全方位地给我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一步步地走向强大,也更加充分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确是领导中国人民伟大事业的核心力量。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李大钊,毛泽东,陈独秀等共产党人的谦和务实和强烈的救国爱国情怀。作者以真实的笔调,尊重史实,毫不避讳地描写了建党之初的另外一些真实细节:从孕育、诞生到摇篮期,中国共产党所经历的种种艰难困苦和危险磨难,共产党人有坚定、也有动摇;有高洁、也有污浊;有忠贞、也有背叛,但这些并没有阻挡共产党人的救国梦,并且最终使中国共产党发展成为改变并引领中国历史的执政党。
与其他同类题材的红色经典作品进行比较,我认为《红色的起点》这本书的特别之处是对党过程中许多颇为重要的、但又在鲜有记载的人物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以及其对党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比如:沈之瑜、杨淑慧、杨帆、李汉俊、李达、杨明斋、邵力子等人。他们在建党过程中所做的一点一滴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共产党日益壮大。除此之外,书中还记述了列宁等人通过一系列事件来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当然,对于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等党内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本书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说明。总的来说,《红色的起点》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历史书。
细细阅读本书后,我从中了解到在中国共产党建党过程之中,存在着许许多多有卓著贡献的人物,原来除了陈独秀、李大钊等名人的事迹之外,还有部分鲜为人知的建党积极分子。他们为共产党所做的一切都不可忽视,因为聚沙成塔,缺一不可,缺少了其中一步就可能改变历史。在我看来,与其说这是一本政治性很强的一本历史书,倒不如称它为一本党史普及读物,或者是党内人物小传记。阅读这本书,不仅会了解到每个人物的生平事迹,还会感受到他们身上那种拳拳的爱国热情,欣赏到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可贵的精神品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的伟大爱国情怀在众多建党人物身上得到了几尽完美的体现。不可否认的是,虽然个别建党分子后来选择了与党背道而驰,甚至沦为大汉奸,对党造成了一定危害,但是无论如何他们先前所做的对壮大共产党的有益之事还是值得给予肯定的。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曾作过如此评价: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孙中山也提倡“以俄为师”,主张“联俄联共”。总之是从此之后,中国改换了方向。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过程着实不容易,也更好的给中国树立了永垂不朽的光辉形象。回眸历史,我们走过了千山万水,如今,我们应放眼未来,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迎战暴风骤雨。有矛盾也有机遇,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尽管形势的发展常常是变幻莫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突发事件还会随时向我们袭来,但我们要坚信党中央一定能够带领我们闯激流、绕险滩,把握中国革命航船的大方向,力挽狂澜,化险为夷,驶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彼岸的。
红色的起点,是中国共产党发挥力量的起点,更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永恒的奋斗起点。
作者:东莞市石碣东风实验学校党支部 袁健伟
来源:精彩石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