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鸣
来自岭南的粤剧亮相中原地区,获得了河南观众的热烈欢迎,成为当地热点文化事件,这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意料之外”在于,粤剧素来有“过海容易过江难”的说法。在海外,有华人处就有粤剧,而在国内,受粤语方言等因素影响,粤剧要越岭“北上”,并非易事。“意料之中”在于,一来河南有“戏曲之乡”的美誉,有着深厚的戏曲文化底蕴和广泛的观众基础;二来此次曾小敏粤剧艺术全国巡演,从唱腔、表演到服装设计、舞美呈现,无不精益求精,两场演出充分展现了粤剧守正创新、开放进取的时代风貌。在《我是曾小敏——“剧·说”交响音乐会》上,民乐与交响乐交相辉映,曾小敏与河南交响乐团合作,经典名曲《荔枝颂》、粤歌《生命花开》《每一个春天》等曲目轮番登场,为观众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盛宴;新编粤剧《白蛇传·情》是曾小敏的代表作,她曾凭借“白素贞”一角荣获文华表演奖和梅花奖。该剧风格唯美清新,以“情”为主线重新讲述千年神话传说,是近年来粤剧界以现代审美重新挖掘传统艺术的一次成功探索。
曾小敏在舞台上唱、念、做、打俱佳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向来以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胸怀著称。粤剧的包容性极强,以“拿来主义”精神见长,同时又深受岭南本土文化的浸润。巡演节目的设置中,现代舞美、交响乐等当代审美元素的加入,既展现了粤剧的传统程式之美,又焕发出朝气蓬勃的青春风采。事实上,广东近年来不乏在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叫好又叫座的优秀文艺创作。例如,广州市歌舞剧院近年来打造的大型原创民族舞剧《醒·狮》,全国巡演所到之处皆掀起岭南“醒狮”文化热潮;广东歌舞剧院重点打造的大型原创舞剧《沙湾往事》,自2014年首演以来常演不衰,足迹抵达国内外超过40个城市。这些文艺精品无不是在充分挖掘岭南风俗、人文特色的基础上,敢于锐意创新,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与开拓精神,暗含了“敢为天下先”的岭南文化精神内核。每一个成功的文化输出案例都堪称是岭南文化当代魅力的一次生动展现,它们一次次向世人证明,让岭南文化走出去,离不开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离不开与时俱进、革故鼎新、奋发有为的气魄。让岭南优秀传统文化“活”在当下,“活”出个性,“活”得精彩,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走出去”的底气和动力。
曾小敏在《“我是曾小敏”——“剧·说”交响音乐会》上献唱《谯国夫人》片段。
本次巡演既是一次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之旅,也是不同地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流互鉴之旅。广东粤剧院在演出剧场内设置文创展示专区,精美的粤剧行当人物瓷杯等文创产品,让观众与粤剧之美“亲密接触”;巡演目的地将覆盖国内多座重点城市,涉及华北、华中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所到之处均将与当地剧种的代表性剧团和艺术家开展交流、对话。这些举措都在如何讲好岭南文化故事、不断提升岭南文化影响力上,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在接下来的巡演中,若能为观众持续提供更多趣味十足的粤剧艺术体验,开展线上线下互动,与当地代表性剧团、剧种和艺术家进行跨界合作,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向当地民众传递粤剧艺术之美,作为对演出的一个补充,不失为一个好的做法。
不仅如此,作为广东文艺“头雁工程”的“第一雁”,这次巡演对推出广东文艺领军人物更是起到了关键性的示范作用。提到豫剧,人们会想到常香玉;提到粤剧,就会想到红线女。领军人物及其代表作,不仅对于大范围提升文艺品牌的认知度和口碑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对于探索文艺创作发展方向,形成文化人才聚集效应,乃至打造一座城市的文化形象都影响深远。造就文艺领军人物,需要对文艺发展的前瞻性洞见,需要花大力气重拳出击,持之以恒地对优秀人才进行扶持和培养,更离不开艺术家自身的矢志追求和强烈抱负。正如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所言:“粤剧跨过长江,来到黄河中原,这体现了曾小敏和广东粤剧界的责任和担当。”身为粤剧界的“领头雁”、广东粤剧院院长的曾小敏常年潜心耕耘,不断打磨自身表演艺术,为粤剧艺术的传承和创新不遗余力,近年来推出了《白蛇传·情》《谯国夫人》《红头巾》等多部担纲主演的粤剧精品力作。举办曾小敏粤剧艺术全国巡演,是打造广东文艺领军人物、推动新时代粤剧繁荣发展的有力措施,也是筑就新时代广东文艺新高峰的一次重要尝试。
这场音乐会延续了“粤剧+交响”的主题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让岭南优秀传统文化走向全国,是每一位广东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正是广东文艺“头雁工程”的使命。如何让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和文艺领军人才通过“头雁工程”,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获得更广泛的认同,是摆在广东文艺界面前的一道重大命题。此次曾小敏粤剧艺术全国巡演,为业界提供了许多可贵的启示。期待此次巡演能为岭南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提供一个范本,也由衷希冀未来有更多的“领头雁”,勇担使命,不负众望,凭借胆识、自信、智慧和艺术造诣,将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带到全国乃至世界的每个角落,让岭南人文之美四海传扬,恒久绽放。
【摄影记者】仇敏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