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容桂,有一座古塔屹立多年。这座曾称“桂洲古塔”,现称“桂洲文塔”的古塔,也称“聚奎阁”,坐落于文塔公园内。
桂洲文塔地处容桂街道中心,毗邻天佑城和海骏达城,是容桂的地标建筑,也是“容桂十景”之一,以“文塔朝晖”命名。
桂洲文塔:
一代文宗题字门楣,塔砖砌法独具一格
未到容桂中心,已能远远望见桂洲文塔。
文塔的塔身犹如一支巨型的毛笔倒插于宝带河旁,擎天玉立。200多年来支撑它的不仅仅是砖石结构,更是容桂的文人风骨。
“桂洲文塔”一名,是县(现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志“建置”篇里的名称。但书中对其建筑资料、年代均未记载。在实地考察中,按其建筑结构、用料、法式来看,属清代建筑。
走近观瞧可以发现,文塔属于阁楼式砖木结构。据史料记载,文塔正面朝东,塔身和基地均为六角形,每角墙宽4.1米,共计七层,总高约42米。
塔砖砌法独具一格,每五行变换一款式,为顺德区现存古塔砖砌法中的孤例。
塔上正向每层楣额均有石帽刻字:第一层刻“飞出上青霄”,第二层“秀甲狮阳”,第三层“聚奎阁”,第四层“题名处”,第五层“涵高下”,第六层“凤鸣”,第七层“灵照”。
题字书体包括楷、草、篆、隶、行五种,据传为胡俊手笔。
胡俊为桂洲人,清代乾隆圭子(1792)年间,考获副贡生。可为建塔年代的佐证。
文塔由来:
胡氏家族于清朝修建,以望振兴文脉
顺德自古有着浓郁的求学氛围,求学之风成就的不仅是顺德科举的辉煌,还反映到建筑上。
文塔多见于我国南方,也即风水学说兴盛、宗族势力强大的地区。由于古代没有高科技,建塔难度系数高,费时长,建塔费用高昂,一般只有富裕的村落才能负担得起,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清朝时期桂洲胡氏家族的繁荣昌盛。
文塔不朽:
经多次修葺,
在新时代下重新焕发魅力
经岁月变迁,胡氏家族没落,文塔周围也逐渐变得荒凉。直至20世纪末,文塔经多次修葺后,重新焕发新风采,展现新魅力。
1989年,当时的桂洲镇政府斥资人民币50万元,胡锦超个人捐款港币30万元,加上各界人士捐款以修缮桂洲文塔。修缮期间严格按照古建修缮原则施工,恢复了文塔古朴淡雅、色彩鲜明的特点。
为有效保护文塔,镇政府还在塔的周围征用十余亩土地,辟为小公园,即如今的文塔公园。
2007年后,文塔公园被打造成全开放的公园。容桂街道拆迁原围墙和周边店铺房屋,新增了网球场、足球场等健身设施;园内还设有游泳池、少儿乐园等。伴随桂洲文塔历史吸引力的加持,文塔公园成为了容桂街坊休闲娱乐的首选之地。
2017年,文塔公园“瑶光”亮化工程完工。塔身上被加装了红、绿、蓝、黄、紫、青六组LED变色投塔灯,以96盏洗墙灯点亮塔身。每当夜幕降临,层层灯光沿塔而上,绽放的灯光艺术让文塔璀璨夺目,点亮了容桂的夜晚。
1991年5月,桂洲文塔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1月,该塔被列入广东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的文塔经过容桂街道的精心修葺,是佛山市保存较好的楼阁式古塔。
在某种意义上来看,古代的古塔,其实就是现代高楼的前身。
遍布岁月痕迹的桂洲文塔,身后便是高耸崭新的海骏达城,充分展现了容桂时代的变迁。看着今昔“高楼”的对比,颇具趣味。
来源:容桂发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