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南美丽圩镇|东坝镇:打造“江東桑田 壩上藥鄉”

南方+ 记者

东坝镇是广东省第一个蚕桑专业镇(目前全省仅有两个),位于郁南县东南部,辖11个村委和1个社区,总人口4.6万,总面积106.9平方公里,镇域交通便捷,县道高东线贯穿全镇,广梧高速公路和云岑高速公路在境内经过,镇内设有出入口。

作为一个以蚕桑为特色优势产业的农业大镇,2010年,“东坝蚕茧”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4年,东坝镇制定了由国家公布的“东坝蚕茧”地方标准;近年先后获得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东坝蚕茧)、“广东省卫生镇”等殊荣。

东坝镇标。

东坝镇标。

自清朝中末期起,东坝逐步开始家庭式种桑养蚕,并通过南江古水道向外供应蚕丝原材料,成为南江流域蚕桑文化的起源地,也是海上丝绸之路蚕丝供应地之一。白驹过隙,时光荏苒。岁月不仅在东坝镇身上留下厚重的历史,更有那无言的风情,虎岩古寺、恒道书舍、南江丝路等“东坝八景”,依然神采奕奕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近年来,东坝镇对标《云浮市美丽圩镇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文件精神,以“江東桑田,壩上藥鄉”为目标定位,以“一环一带一街五园多节点”为架构,按照“闲置地”变“城中景”、“田园”变“公园”、“河堤”变“绿(碧)道”的思路,围绕“一镇两中心”布局,突出念好圩镇创建“七字诀”(党、谋、特、创、融、民、治),全面提升圩镇人居环境和发展水平,推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互促共进,全力创建独具东坝特色美丽圩镇。

发挥党建引领,共同缔造美丽圩镇

该镇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成立美丽圩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把美丽圩镇创建纳入2021年党建工作计划,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党的工作力量下沉到圩镇,始终将党员干部部署在美丽圩镇创建的“第一线”,建强“一线战斗堡垒”、建强“一线干部队伍”、建强“一线战斗作风”。

通过各级领导靠前指挥、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居民群众积极参与,举全镇之力推进美丽圩镇创建工作,实现圩镇规划健全、圩镇功能完善、圩镇面貌改善、圩镇管理规范、圩镇品位提升,共同缔造高质量高水平的“美丽圩镇”。

东坝镇航拍图。

东坝镇航拍图。

立足东坝原有肌理,高规划布“大格局”

东坝镇多次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群众代表参与座谈会、专题研讨会,商讨圩镇规划设计,并对圩镇850多户商住户走访,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在立足东坝原有肌理的基础上,依托地理优势、文化底蕴、产业项目等要素,结合美丽圩镇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指引,围绕“江東桑田,壩上藥鄉”的目标定位,修改健全《郁南县东坝镇美丽圩镇创建专项规划(2021—2025)》。

规划以实现促进农业就近就地产业化、农村人员就近就地城镇化、公共服务就近就地均等化为目的,以“一环一带一街五园多节点”为架构,紧扣湾区发展脉搏,深挖内涵打造蚕桑、南药特色风貌,持续完善空间功能布局和服务配套功能,为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推进东坝镇美丽圩镇建设奠定基础。

挖掘文化底蕴,将“闲置地”变“城中景”

该镇紧紧围绕“江東桑田,壩上藥鄉”的目标定位,深度挖掘蚕桑文化、南药文化底蕴,立镇标作墙绘,沿街布置蚕桑、南药主题雕塑和小品,按照统一风格整治提升主街广告招牌及路灯,打造特色文化街。以南江丝绸之路起源地为着力点,打造蚕桑南药文化展示馆,致力推广蚕桑、南药文化。

东坝镇蚕桑南药文化展示馆。

东坝镇蚕桑南药文化展示馆。

按照“闲置地”变“城中景”的思路,在干部职工的努力沟通和居民群众的积极配合下,该镇彻底扭转过去旧象,把“痛点”变“亮点”,城区内共40多亩闲置地华丽变身“格桑花海”,深紫浅粉,煞是美丽,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拍照,成为了新晋网红打卡点。

立足本土生态资源,擦亮“东坝”品牌

近年来,东坝镇创新思路,突出东坝特色,擦亮东坝品牌,彰显“东坝味”。东坝镇立足本土生态资源,着力延伸蚕桑产业链,推出东坝状元红荔枝干、东坝蚕砂、桑果面、桑叶茶等一系列特色产品,打造“东坝八宝”特产名片,实现农副产品变商品,打响东坝品牌。

同时,该镇积极推动药膳与旅游融合发展,加大生态价值转化的力度,以药食同源为出发点,经过多番调研论证,立足当地南药等特色食材,推出了桑白浸鸡、香煎蚕蛹、桑果糍、橄榄醋等“东坝十二道风味”,推广东坝药膳文化,丰富本土文化内涵。

在该镇举办东坝蚕桑文化展示会上,通过同时借助微信朋友圈、公众号、抖音直播等新媒体平台,普及蚕桑文化,推广蚕桑产业深加工产品,加强“东坝八景”“东坝八宝”“东坝十二道风味”宣传效应,为三产融合发展造大声势。

打造2000多亩“五园”,形成镇域特色产业体系

东坝镇紧抓新型城镇化契机,不断拓宽圩镇建设范围,按照“田园”变“公园”的思路,拓展主导产业项目,打造稻园、菜园、桑园、果园、采摘园“五园”共计2000多亩,与“花盆子、菜篮子、药坊子”产业联动发展,形成东坝镇域特色产业体系,以圩镇经济提升牵引带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该镇推行“农业+旅游”模式,以“蚕桑、南药、花卉、果蔬”为核心,结合东坝蚕桑历史文化、饮食文化,打造东坝乡村休闲旅游品牌,吸引来自广州、清远等地的游客近2万人次前来游玩,充分激发圩镇活力,促进产城融合,实现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东坝镇田园公园。

东坝镇田园公园。

投资1500多万元“补短板”,实现圩镇完美蝶变

东坝镇围绕“一镇两中心”布局,投入1500多万元推进东坝圩镇和龙塘街道补短板工作。该镇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深入开展垃圾清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三项治理”,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实现圩镇完美蝶变。

在东坝圩镇,葡东大道主街断面实现整治提升,道路两旁的人行道实现升级改造,路边停车位实现划分建设,雨污分流管网、“三线”管道已铺设完成;依托南江河打造东坝十里碧道,为男女老少提供了一片舒适的休闲之地;对圩镇文体广场进行升级改造,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展现了东坝文化建设新形象。

围绕龙塘圩镇,该镇完成了1公里主街道沥青铺设,升级改造大龙塘,新建环湖绿道,为村民再添休闲新去处。

东坝镇十里碧道。

东坝镇十里碧道。

创新微网格治理模式,形成社会治理新格局

该镇以“党建+微网格”为核心,优化升级镇党群服务中心,建立“微网格”治理服务中心,创新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社会化服务、疫情防控“四合一”微网格治理模式。

东坝镇通过采取“1+3+n”治理架构,对圩镇范围内的2109户7588人采用以屋定人的方式,进行逐一登记排号,由1名微网格员和3名联络员联系微网格内n名群众,为圩镇和居民搭建了一座沟通桥梁;实行“街长制”管理制度,按照路段进行划分,在指定区域内设定1名街长,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让圩镇治理变得更加精准化;推行“微网格+积分制”管理模式和积分兑换制度,通过“服务兑积分、积分促服务”,全面激发居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形成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实现美丽圩镇大家创,“微网格”变身“大家庭”。

东坝镇党委书记张超贤表示,接下来,该镇将认真贯彻落实《云浮市美丽圩镇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聚焦“产业美、生活美、环境美、人文美、治理美”,延续集镇文脉,置入多元业态,全面深化美丽圩镇创建,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用心机育新机、于变局开新局,全力以赴打造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美丽东坝。

这座记载着悠久历史的蚕桑古镇,将立足蚕桑拓产业,剑指南药再出发,扬帆起航,驶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新东坝。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王谢思齐

【通讯员】叶锦生

【图片】东坝镇人民政府

编辑 李婉芬
校对 黄买冰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