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竞技能 展示成果促成长——2021年顺德区中小学“卓越课堂·走进镇街学校”容桂街道小学科学专场

容桂上佳市小学
+ 订阅

2021年5月7日上午,顺德区中小学“卓越课堂·走进镇街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成果推广应用系列活动(容桂街道小学科学专场)在容桂城西小学电教室举行,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邓秋萍老师、容桂街道教育办简少霞老师、容桂育美教育集团钟承江名师工作室成员以及来自容桂、伦教各小学的科学骨干教师参会。

首先,由容桂育美教育集团钟承江名师工作室成员、城西小学邓湖伟老师与伦教街道培教小学吴旭荣老师进行同课异构:五年级《磁悬浮列车的设计与制作》。

接着,容桂特聘教研员、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钟承江副校长进行点评,充分肯定了这两节课从不同角度践行了“实践育人”的操作模式与技巧,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导向,动手动脑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走课程融合促进学生成长的教学之路。目前,在佛山市教育局发文把每年五月份定为劳动教育月的背景下,开展科普制作与劳动教育相融合的课堂教学展示与研讨活动更有现实意义,很好地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

邓湖伟老师从劳动教育的角度,践行工作室构建的“实践育人”的教学模式:引出项目——分解任务——实践探究——分享成果。每个环节都能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同学们在合作探究中成功设计与制作“磁悬浮列车”,充分体验劳动的乐趣,达到了学科学、用科学并有效地进行劳动教育的目的。

吴旭荣老师从科学课工程与技术的教学视角,指导学生设计与制作磁悬浮列车。从界定问题,调查研究到最后的设计制作和改进测试、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磁悬浮列车的设计与制作,学生的实践探究兴趣浓厚,成功制作了形式多样的磁悬浮列车,做到了科学教学与劳动教育相融合,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最后,钟承江副校长以《科普制作与劳动教育——容桂上佳市小学“实践育人”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反思》为题作专题报告,从以下几方面展示名师工作室的建设成果:

第一,树立了展示中成长的信念。

工作室的同事与专业的科学教师,每个人要结合自己专业特长与学校实际,在工作室项目引领下选好突破口,确定实践研究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主动承担展示与交流的任务,努力争取把自己的教学教研成果在学校、集团、街道、或市区等等层面展示与交流,树立在展示中成长的信心与决心,在展示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营造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教科研氛围,以实际行动学村改精神,铸教育铁军。

第二,剖析了上佳市小学实践育人的课堂教学现场展示历程。

钟承江名师工作室建构的实践育人教学模式:引出项目——分解任务——实践探究——分享成果,是2016年以来,上佳市小学每年承担顺德区课堂教学现场展示与研讨活动或佛山市培训活动的结晶。钟副校长结合实例逐一剖析了每次展示的主题与成效,为参会者现身说法,为落实常规工作,做出成果,展示成果提供了可参考的路径与方法;把上佳市小学实践育人课型构建的思路、团队建设的策略与今年获得佛山市示范科组的成因与历程娓娓道来,赢得了阵阵掌声。

第三,展示了实践育人的探究历程。

申报容桂育美教育集团名师工作室后,钟承江坚定不移地走实践育人之路。会上,钟承江副校长结合自己教学视导与担任学科竞赛评委工作的经历,用实例阐述了小学《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异同点及其注意事项,剖析了实践育人的内涵,并用自己的实列展示实践育人的操作模式。

2020年钟承江执教的课例《讲究卫生,防控疫情》、《认识疫情,探究英雄》被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评为优秀课例并在顺德教育信息资源库展播,2020年9月《“孝”文化实践教育活动》获得佛山市项目学习案例一等奖,2020年10月将其核心内容分解为不同类型的课例,钟承江执教的公开课拍摄为录像参加市区的选拔,最后参加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组织的课例展示与交流中被评为优秀课例,在广东省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库推介。钟承江副校长以自己执教并获奖的课例,阐述了实践育人的具体操作方式、方法。

上好课是老师的天职,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还需将成功的课例进一步提炼。因此,2021年钟承江副校长总结课例的基础上撰写了《挖掘社区资源,践行敬老文化》、《弘扬社区文化、树立学校品牌》分别发表在《顺德教育》112期、113期,《从制度之维谈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施》2021年4月发表在国家一级期刊、基础教育核心期刊《教育学》。

有了深入的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有了深入的反思与经验提炼,就有了系统的规划与实践育人校本课程的设置,容桂育美教育集团上佳市小学钟承江名师工作室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主要有《科普特色劳动教育》、《孝文化实践教育活动》、《至善文化实践教育活动》、《走进云里大街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美食与科学实践教育活动》……

本次顺德区中小学“卓越课堂·走进镇街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成果推广应用系列活动(容桂街道科学专场),干货满满!富有参考价值。因此,容桂街道教育教学研究室下发通知,布置任务,推广模式——开展《科普制作与劳动教育》操作案例比赛,要求各校科学骨干教师,以本次成果展示为异向,行动起来,利用身边的材料,指导学生开展科普制作与劳动教育活动,并将优秀案例上交容桂科学与实践中心教研组, 组织评选、编辑、下发到各校,为学生学科学、用科学服务,营造良好的氛围,家校共育,实践育人,切实提高同学们的科学素养。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