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介绍
《湾区有故事》是在广州市科学技术局指导下,由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倾力打造的系列品牌栏目,隶属于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年度宣传项目一“创新吧!广州”。该栏目将通过微纪录片《湾区有故事》、圆桌访谈《湾区有故事之科创下午茶》等形式讲述大湾区最具标杆代表性的科技型企业家、投资机构、院士学者的创新创业故事,弘扬广州科技创新精神。
蛰伏蓄力期
明珞这个名字,是姚维兵从大学时期沿用至今的笔名,明是光明磊落,珞是珊珊美玉、坚硬的石头,姚维兵因此以坚韧不拔、追求卓越寓意企业价值。在采访过程中,发现这不仅仅是明珞装备的企业价值观,也是姚总的可贵品质。
2002年,大学学习汽车专业出身的姚维兵,进入了当时的广汽本田。彼时正好为广汽本田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姚维兵事业的开始,是他的蛰伏蓄力期。他在本田工作了五年,从工程师到项目负责人,每一步都在学习,除了学到的行业知识,也学习到了本田的企业文化和日本精益生产的理念,更是看到了国际水平的制造和产品、前沿的技术管理理念。
此外,姚维兵还喜欢去钻研技术,讲究精益求精,在本田时就主导汽车设备的自主化和智能化,包括自己做规划、做设计、做制造,推进产品设备国产化。在本田的五年时间里,姚维兵得到了锻炼,这些潜移默化得到的知识经历都内化成了他创业的武器。
姚维兵认真考虑了自己的综合能力和未来的职业规划,渐渐产生了创业的想法,觉得年轻的时候要出去闯一闯。经过五年的锤炼和对行业的把握,他相信自己能够实现创业梦,加之当时也有伙伴愿意一起合作一起奋斗,他离开本田决定自己造力,投身创业海洋。
自主造力期
姚维兵告诉我们创业初期最大的困难在于资金和人员,并提到企业因资金短缺而十分艰难的一段时期。因为行业特殊性,资金回流较慢,2010年期间,明珞装备就存在着上千万的应收款,但没有办法收回。当时出来二次创业,200多万交完房租买完设备之后就发不了工资了,然后把唯一的一套房子拿去抵押借了高利贷,还找朋友、同学、公司高管借了80多万。
那段时间,压力大到让从不抽烟的姚维兵一天抽一包烟,让他无数次想过放弃,但又无数加一次觉得可以继续,可以再坚定些。回望过去12年历史,一步一步走来,公司发展虽曲折但仍在前进,在核心业务总拼系统和设备国产化上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总拼系统是汽车焊装生产线上最核心的环节,即是将车身底板零件和侧围零件及车顶横梁、车顶等零件通过焊接拼装在一起,形成白车身(完成焊接但未涂装之前的车身)。最初国内使用的总拼系统全来自于国外进口,且价格十分昂贵,2000多万到4000万不等。总拼系统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会增加车辆的报废率和制造成本,这让许多汽车制造商在选择上更加谨慎,不易接受国产品牌的系统。
带着打破进口垄断、专注国产研发的初衷,姚维兵带领团队从研究各国的主要柔性总拼系统产品开始起步,研发国产的多车型共线柔性总拼系统。2013年明珞装备做出两代总拼系统的样机,卖出第一条生产线,陆陆续续在2015年卖出8套系统。姚维兵提到公司的第一个订单,在国内企业接受度不高的情况下,经过各种努力,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和合作机会,随后列入北汽、吉利汽车等大型客户合作名单。2018年明珞总拼系统走出国门,项目落地了首创的明珞数字化虚拟制造与智能化数据诊断分析应用落地,为客户提供从前期设计、交付、后期运营全阶段的智能数字化服务。
目前,明珞装备的总拼系统已经更新至第三代,产品性能和综合指标更加精益,成功达到世界水平并打破进口垄断,成为全球领先的装备制造商,为奔驰、宝马、大众、红旗、丰田、本田、吉利等国内外顶级车企服务。
创新发力期
明珞装备持续发力,从自身出发打造事业蓝图,不断扩大在国内汽车行业的领先优势的同时,其也将利用自身在高端智能装备的技术优势,将业务领域扩展到航空航天、石油测井等工业领域。
作为只有12年历史的一家中小型民营汽车设备制造企业,明珞装备首创式地将数字化虚拟制造与工业物联网大数据诊断分析无缝对接应用落地;建立了我国第一条非标智能制造装备柔性生产线;8秒随机切换车型、生产一辆汽车车身最快只需42秒;产线交付周期较传统缩短1/3以上。
姚维兵的蓝图正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创新实践中成为现实,明珞装备也逐渐成为了市里省里甚至全国全球的明星企业。在提到对企业未来的思考时,他说会从行业宽度和产业深度两个维度上进行战略布局,结合智能制造“六化”(即自动化基础上的精益化+柔性化+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作为实现智能化生产的关键路径,坚持三大创新,坚持产品创新,坚持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创新,坚持运营管理创新,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我认为从来没有哪一步是顺利的,应该说我们不是九死一生,我们是在每年九死一生的困境中不屈不饶的成长起来的。”一如明珞的价值观,珊珊美玉,坚韧不拔。因为努力,因为勤奋,因为坚持,所以一切皆有可能。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