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专业②丨范以锦:到华语媒体“黄埔军校”,记录时代风云

广东教育头条
+ 订阅

banner

1946年,暨南大学创办了新闻学系,至今已走过了75年历程,是中国创办最早的三家新闻院系之一。如今,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被誉为华语媒体“黄埔军校”

作为暨大办学115年来历史悠久的学科之一,新闻学专业底蕴深厚,群星璀璨。在2019年中国软学科排行榜中,新闻传播学位列第四名,仅次于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同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多年来,该专业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其中不乏新闻传播业界领军人物。(寻找广东高校金牌专业”线上展示活动正在火热进行)

有志从事新闻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特质?他们应如何应对媒体转型?被称为“将品牌理念引进中国报业第一人”的暨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范以锦接受采访,为暨大新闻学专业“代言”。

范以锦:到华语媒体“黄埔军校”,记录时代风云

暨大新闻学专业有三大优势

南方+:暨大的新闻学专业和国内同类型专业相比,有哪些优势和亮点?

范以锦:暨大新闻学有三方面优势。

其一,底蕴深厚,历史悠久。1946年,中国第一位新闻学博士冯列山在上海创立暨大新闻系。多年来,我们的新闻专业薪火相传,人才辈出,见证了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的成长。

其二,具有良好的发展后劲。学院既重视学术又重视教学实践,培养研究型与应用型相结合的人才,注重提升学生经营新闻的核心能力,同时重视适应媒体转型的应变能力的培养。我们不断优化师资结构,既有高端学校培养的学术型、研究型师资,也有从业界进入的经验型、应用型师资。两者互相学习、融合,力求每位老师尽量提升学术与应用、科研与教学兼备的能力。

其三,国际化。暨大新闻学一直面向大陆、港澳台以及海外招生,与沿线国家开展深度文化交流与合作,大力推动国际新闻方向学科的发展,增强侨校特色,培养国际传播人才。

南方+:国内大部分高校都设有新闻学专业,会不会导致同质化竞争?

范以锦:中国媒体行业发展很快,很多大学在办新闻学院、新闻系、新闻班,大家的定位应该有所不同。层次特别高的高校应多培养一些学术型的人才,对大多数学校而言,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分层次办学,培养出来的人才分别走上不同的岗位。

暨大新闻学专业力求学术型、研究型与应用型兼备。暨大新闻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有的搞学术研究,有的走上传统媒体及其新媒体的核心岗位,还有的在包括自媒体在内的各机构泛媒体领域发展。我们明白,我们的新闻专业培养出来的大量是应用型人才,但必须具备一定的学术能力和研究能力,这样的人才视野宽阔、层次高

范以锦

善写作善沟通适合学新闻传播

南方+:您担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南方日报社总编辑、社长多年,2006年底受聘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从新闻业务现场到育人一线,您认为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学新闻传播?

范以锦:一般来说,喜欢写作、思维敏捷、性格外向、善于表达、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不错的学生适合学新闻。洞察力强、政治敏感度高更是能帮助你学好新闻。

南方+:进入新闻学专业学习后,学生应进行哪些能力和品质的锻炼?

范以锦:一是要多读各方面的书,学好基础理论,培养独立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具有前瞻性思维才有发展后劲;二是要主动参加实践,广泛接触社会,提升职业素养,做到“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这样才能受到业界欢迎。

理论思辨和动手能力之外,更应胸怀新闻理想和传播道义,要有寻找真相的勇气和服务社会的担当,这是最宝贵的品格。

范以锦

越来越多同学投身大湾区建设

南方+:从新闻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和发展前景如何?

范以锦:我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高。从就业区域看,越来越多的同学毕业后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从毕业去向看,他们多选择到媒体或与泛媒体相关的岗位。互联网、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各类机构内的泛媒体岗位,都有我们的毕业生。无论体制内的还是体制外的、无论是媒体机构还是非媒体机构,我们的毕业生进入后大多从事内容生产和传播工作。总之,离不开“媒”和“传播”

一直以来,暨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秉承“面向港澳台、面向海外”的办学方针,为海内外培养了6000多名优秀毕业生,大量成为业务骨干。不少毕业生已成为各级党政部门重要负责人、新闻媒体负责人、著名企业家,有的获评“韬奋新闻奖”“中国新闻奖”“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有的成为“主流网红”。曾担任重要职务的有原广东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原广东省广播电视厅副厅长孙孔华、原广东广播电视台台长张惠建、广州日报副总编辑关雅文等。2002届毕业生方夷敏从传统报社的时政新闻记者转型,开创时尚公众号“黎贝卡的异想世界”,全平台粉丝数达2000多万。被评为2017-2020微博十大影响力时尚大V、2019年福布斯中国意见领袖50强、2019哈佛商业评论中国新增长创新人物30人,当选为广州市新联会副秘书长。外招毕业生也很优秀,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入选2020年“十大杰出新香港青年”。

南方+:暨大是华侨最高学府,一直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办学。新闻学专业怎么培养学生投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

范以锦:新闻学专业通过内外联培,营造了多元共融的文化氛围,鼓励境外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港澳繁荣稳定贡献力量。

迄今为止,香港新闻界中有400多人是从暨大毕业的,澳门新闻从业者也有七成在我们学校读过书,他们在华文传媒业界的影响力广泛。这说明,我们的国际新闻方向已成为培养爱国爱港爱澳的华语新闻人才“后花园”。

范以锦


做内容的能力不能丢

南方+:学新闻的学生难免有一股书生意气,走出校园接触社会现实,会不会有心理落差?

范以锦:每到毕业季,网络上常出现学生们求推荐、求就业建议的声音。面对传统媒体的转型,他们对就业感到迷茫,不知应在新闻岗位上坚守新闻理想还是干脆转型。

针对这一现象,我曾在微博上开了一个“新闻学生茶座”,让学子、老师和年轻新闻工作者一起讨论,我主动设置议题,即时解答问题。后来,我把当时的一些看法和互动汇总成《新闻“微”茶座》这本书。

在我看来,走出象牙塔外,社会身份的转变难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落差。但在做选择时,别太在意他人的看法,尊重自己的志向和兴趣才是重要的。我们经常讲新闻理想,并非在媒体岗位工作才是追求新闻理想。现在是万物皆媒时代,到非媒体机构的泛媒体岗位从事内容生产和传播,只要你有执着的追求和良好的专业素养,同样是在践行新闻理想

南方+:不管是学新闻的学生,还是媒体从业者,都感觉到传媒的融合和转型一直在发生。您对后辈的新闻人有什么样的期望?

范以锦:无论媒体怎么变,无论学生想在传统媒体还是在新媒体工作,或在各类机构的泛媒体岗位就业,他们在学习中掌握的写作能力,也就是做内容的能力是永远不能丢的,而且要不断地提升;同时,新一代的新闻人还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意能力,比如不仅能写出新意,还要有策划能力、连接用户的传播能力

“教学相长”已讲了很多年,现在是全媒体时代,教师和学生一定要互相交流、共同提高。事实上,不少学生的新媒体技术已经比我们厉害多了。

“金牌专业”怎么选?认准南方+

今年是广东新高考实施首年,填报志愿以院校为导向转变为以专业或专业组为导向,更加强调由单纯的考试评价向立德树人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关键环节的变化。广东有哪些优质专业?填报哪些专业更有前景?社会评价怎么样?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临近,考生、家长了解专业的需求旺盛,也成为社会关切的话题。

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开展“金牌专业”全媒体报道活动,以展现广东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经验,为考生、家长提供一扇了解优质专业的“窗口”,敬请垂注。

金牌专业

想要优秀专业获得这样的重点宣传?欢迎申报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举办的“寻找广东高校金牌专业”线上展示活动。我们将挖掘一批社会认可度高、教学质量好、人才培养成果丰硕的院校专业,立体式展示广东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经验。

相关链接:金牌专业①丨陈大可院士:到中大读海洋科学,登大船,去远方

【记者】钟哲 吴少敏

【摄影/摄像】石磊

【剪辑】许舒智

【海报设计】潘洁

【实习生】潘宛晴

【出品】广东教育发布厅

【支持】暨南大学招生办公室

编辑 李卓
校对 杨远云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