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其中,金融部分独立成章。
作为金融大省,广东各项主要金融指标长期领跑全国。然而,与经济发展要求相比,广东金融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客观存在。
此次在《规划纲要》中,将金融部分独立成章释放了哪些新信号?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广东如何完成从金融大省向金融强省转变、如何担负起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重要使命?
今天,粤评君和你一起细品《规划纲要》中有关金融部分的4639个字,通过三个问题一起看看广东勾画了一张什么样的金融强省蓝图。
为何独立成章?
金融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议题
金融独立成章,是广东“十四五”规划与以往规划相比最大的不同之一。对各省“十四五”规划均有研究的国家金融实验室副主任胡志浩说:“据我所知,这应该是全国省级以上五年规划中的首例。”
为何独立成章?因为金融产业发展对广东越来越重要了。
在胡志浩看来,这充分体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对于金融的深刻理解与高度重视,表明广东将金融大省锻造成金融强省的决心,同时也说明未来五年到十五年内,金融将成为影响广东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为何金融在“十四五”成为重要议题?与时代的内在发展需求有关。
胡志浩认为,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国际竞争,还是要解决当前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都是新时代的内在要求。金融业既要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同时其本身发展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之一。
单列成章,也与广东金融业发展迎来新机遇有关。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所长、港澳台研究中心主任任志宏表示,国家对广东提出“十四五”期间实现“两全两高”(全过程全方位、高水平高站位)的新要求,金融发展也必须适应这种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要求,在此背景下广东对外开放合作的能级和层级将出现显著提升,金融资源的配置能力将更加突出,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将有更大程度的提升。
这是“十四五”期间,广东金融产业发展的挑战,也是机会所在。
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就客观上要求广东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加快建设金融强省。
发展目标是什么?
广东金融要“大”更要“强”
首次独立成章,广东金融产业提出什么发展目标?在金融篇的开头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具体数字:到2025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左右。
这是什么概念?数据显示,2020年,全省金融业增加值近1万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9%。根据《规划纲要》,到2025年广东GDP目标约为14万亿元。这意味着,到2025年全省金融业增加值1.4万亿元。广东要巩固增强金融的重要支柱产业地位。
但规模的增长,并不是广东金融产业发展的唯一目标。作为金融大省,广东各项主要金融指标长期领跑全国。广东要解决的是金融大而不够强的问题。与“占GDP比重达到10%左右”并排的,还有一系列其他目标: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导向,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金融体系,优化金融空间布局,实施更高水平金融开放,携手港澳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
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解读《规划纲要》时表示,“十四五”时期,广东金融发展总体上处于优化结构、提升能级、扩大开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更大的风险挑战,一些体制机制障碍需要破除,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也需要加快解决。
加快推进金融强省建设,广东需要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科技、金融“软实力”等方面“强筋健骨”。在《规划纲要》中,我们看到六个新思路:
一是将着力抓好壮大金融产业“十项任务”,加快推进金融市场建设,打造头部金融机构,提升银行证券保险产业能级,丰富金融新业态。
二是进一步优化金融空间布局,在珠三角建设若干特色金融功能区,以及引导金融资源助力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金融补短板。同时,还支持汕头依托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强化金融资源聚集,支持湛江建设蓝色(海洋)金融创新试验区,打造省域副中心金融发展极,促进区域金融协调发展。
三是将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强化推广和应用,完善监管,全面推进金融数字化智慧化转型。
四是推动构建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大金融体系,畅通实体经济的金融血脉。
五是将持续实施金融生态提升工程,强化法治化金融综合治理,打造金融生态环境优良的安全区,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六是着力加强金融交流,实施更高水平的金融开放,对标最优、最好、最先进提升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国际金融新秩序、新标准、新机遇,扩大广东金融影响力。
“广东已经有非常明确的建设现代金融体系的发展路线图和施工图。”任志宏表示,这些措施环环相扣,互为补充完善——以深交所全市场注册制改革为中心完善创新资本链,以广州期货交易所建设为契机打造期货产业链,积极发展连接港澳的跨境“金融通”,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壮大绿色金融产业,打造头部金融机构,壮大银证保金融机构,加快发展金融科技,培育扶持上市公司,优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规范发展地方金融组织和金融新业态,巩固增强金融业的重要产业支柱地位等等。
对照《规划纲要》,我们可以看到一张现代金融机构体系施工图将在南粤大地上徐徐展开。
如何把握发展导向?
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导向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在提出更高更强的发展目标同时,我们看到广东牢牢把握金融的本质——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导向。为了凸显其重要性,《规划纲要》将此句放在金融篇章的第一句话。
在《规划纲要》的金融篇章中,“实体经济”被反复提到。其中第三节为“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要求大力实施包括“金融+贸易”“金融+消费”“金融+科技”“金融+高端制造”“金融+乡村振兴”“金融+基础设施”“金融+海洋”“金融+文化”“金融+民生”“金融+生态”等“金融+”十大工程。
《规划纲要》设定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到2025年,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30万亿元左右,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超过1500家。
“从《规划纲要》看,广东做大做强金融业绝不是为了挤压实体经济,而是为了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金融业要从转型中找机遇,在服务中谋发展。”胡志浩特别指出,“金融+”十大工程绝非简单的罗列,这十大工程的确定基于当前的时代背景,与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征、产业结构和主体任务密切相关,并且《规划纲要》中对十大工程的具体任务也有清晰的说明,任务的指向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
举个例子,作为外贸大省, “金融+贸易”工程,提出打造专业化贸易金融服务平台,加强外贸企业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对接,开发保理、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信保融资、货押融资等金融产品,创新资金融通、支付结算、财富增值、外汇风险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等具体举措。
任志宏表示,这次公布的十大 “金融+”工程,非常好地把握住了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脉络和业务痛点问题。这是当前疏通内外循环,精准发力补链强链延链的具有战略高度的产业布局非常有实际意义。
胡志浩相信,按照这一布局来落实,五年后的广东经济发展质量必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除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我国对外开放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广东金融产业发展有更“高”的追求。在《规划纲要》中,我们看到了广东实施更高水平金融开放的步伐和重点发力方向——积极开展金融开放先行先试,有序推进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加强粤港澳三地金融规则和标准对接,强化国际金融交流与合作,提升金融开放水平和能力。
胡志浩认为,广东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在实施更高水平开放方面,广东仍然肩负着巨大的使命。
在金融领域,未来更高水平的开放应该怎么做,《规划纲要》提了三大点要求。
首先,推进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广东从国家战略出发,支持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支持澳门经济多元化发展。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为港澳居民在大湾区居住生活、经商办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便利。
第二,推进跨境金融改革创新。核心要义就是在让国家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部署在广东不断创新试点。在广东打造出国际化人民币资产配置中心,并积极探索与金融开放阶段相适应的账户管理体系。
第三,强化国际金融交流合作。引进高端金融智库,打造国际金融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支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深度合作,并加强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的交流。
【主笔】陈颖
【实习生】高凡
【策划/统筹】黄应来 吴哲
【出品】南方经济智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