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越来越多土地开发集中在新界北区、即深圳河以南。香港特区政府5月3日已向立法会申请了约10亿港元拨款,就新界北发展作勘查研究和详细设计,其中包括在新田/落马洲发展枢纽打造320公顷的“卫星城市”,为港人提供约3.1万个住宅单位,容纳约8.4万名居民,创造6.4万个就业机会,最快2032年就可以有居民迁入。
近年来,香港和深圳积极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建设,目标是打造“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有香港专家认为,该处毗邻内地且有大片未开发利用的土地,非常适合设立科技创业园区汇集深港两地人才。
根据香港发展局、规划署以及土木工程拓展署向立法会发展事务委员会提交的文件,按照最新规划状况、新田/落马洲发展枢纽的地利,以及深圳和邻近地区发展所带来的机遇,拟申请拨款7.938亿港元,用于新界北第一阶段发展的勘查研究和详细设计。有关部门已基本完成了新田/落马洲发展枢纽的可行性研究,该枢纽涉及320公顷,包括逾80公顷棕地,当中约有一半为私人土地,可支援住宅发展项目,容纳8.4万居民。
同时,该处也可作经济和就业的用途,包括创新及科技、商业及零售、餐饮、娱乐用途,从中可创造约64000个就业机会。港府的目标是让首批居民可于2032年迁入新田/落马洲发展枢纽,配合预计2034年投入运作的北环线及新田站。
文件特别提到,中央政府支持在深圳经重建皇岗口岸就清关、出入境及检疫事宜实施“一地两检”安排,从而释放出现有落马洲边境管制站的逾20公顷土地作其他用途。而该用地毗连新田/落马洲发展枢纽的北部,会被纳入该区发展。
此外,港府还拟申请拨款2.08亿港元,就新界北新市镇和文锦渡物流走廊作详细规划及工程研究。两地总面积约1140公顷,预计可容纳不少于20万人口,提供约13.4万个主要来自创新及科技、物流及零售餐饮等就业机会。港府有关部门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展研究,预计在24至52个月内逐步完成。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去年在接受深圳卫视专访时也曾透露,香港会有愈来愈多土地开发成果集中在新界北区即深圳河以南出现,以满足发展需要,包括粉岭、上水、古洞、打鼓岭,到时有关区域会有愈来愈多商业活动和民众居住。
据香港规划署在2018年完成的《发展新界北部地区初步可行性研究》中,一共物色了3个具发展潜力地区,包括新田/落马洲发展枢纽,涵盖香园围、坪輋、打鼓岭、恐龙坑及皇后山等地的新界北新市镇,以及文锦渡物流走廊,以满足长远房屋及经济需要。
【记者】陈彧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