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竟然藏着这么多秘密!

珠海发布
+ 订阅

在中国的南海边上,

有一颗闪亮的明珠

——珠海。

从1979年建市,

再到1980年成为经济特区,

这个曾经的边陲小镇,

经过一代代特区人

逐梦前行、奋力拼搏、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

如今成为一座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

今天,

两百多万人在这座城市,

生活、工作、成长、

探索、创新、追梦。

珠海:青春之城活力之都

你眼中的珠海是什么模样?

你心中的珠海有哪些标签?

你脚下的珠海是何种风光?

在这里,

你一定能找到一个答案!

城·特宜居宜业宜游

前不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阿里研究院等共同在北京发布《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暨省级与大中城市可持续发展排名报告(2020)》,在中国100座大中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排名中,珠海位列第一,而这已经是珠海连续三年位列第一。

另一边,在中国美好生活城市(2020—2021)发布盛典上,中国十大“心仪之城”榜单公布,珠海上榜!

如果说,42年前,大家对珠海的印象是边陲小镇;那么42年后的今天,“全国文明城市”、“双拥模范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市”、“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中国最宜居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珠海”一词,是对美好人居环境的最好阐释,这座城市的幸福感,如同温柔的风,吹拂在城市的每个角落。

在珠海,最好的土地留给市民,最好的景观留给市民,最大的投入留给市民。截至目前,珠海建设有700多个免费公园,环境空气排名常年位居全国前列。长隆海洋王国每年迎接游客1200万人次,成为全球旅游行业的一张名片。中国航展跻身世界五大航展之一,成为全球航空航天交流盛会。加快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公共服务满意度位居全国前列。

宜居宜业宜游的珠海,正加快营造人才友好型、青年友好型、环境友好型、文化包容型发展环境,携手港澳打造世界休闲旅游目的地,成为一座令人向往的大湾区魅力之城。

文化·特多元包容

珠海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历史积淀。近代以来,中西交融、多元包容、开拓进取,孕育形成了集多种文化于一身的独特的珠海城市文化。

珠海近代通过澳门与境外进行人员、经济、思想等广泛交流,领风气之先,开放历史影响深远。

仅唐家古镇,曾走出过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还有洋务运动先驱唐廷枢…

▲共乐园

在北岭村有徐荣村、徐润这两位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先驱;南屏镇则是一手督办了“留美幼童”计划、中国第一位出洋留学者容闳的故乡;青砖褐瓦的沥溪村,一代诗人苏曼殊徐徐走来;会同村则走出了赫赫有名的大买办莫氏家族;梅溪村牌坊的背后,则藏着华人世界第一个百万富翁陈芳……

▲梅溪牌坊

淇澳岛,是曾参加和领导过震惊中外的香港海员大罢工和省港大罢工的革命先烈苏兆征的故乡;北山村,走出来的杨匏安,是华南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与李大钊并称“北李南杨”……

他们,照亮了中国的近现代史。

1979年,珠海建市,1980年,珠海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经济特区,在解放思想,敢于突破,发挥“窗口”和“试验田”作用上,创造了诸多改革创举。引进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第一家中外合资酒店、第一个跨境工业区,国内首创百万重奖科技人员等,最早推行绿色发展理念……

▲珠海经济特区成立前夕,香港知名人士曹光彪开设内地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珠海市香洲毛纺厂。图为开业剪彩

之后,珠海在创新这条路上一路高歌。

从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框架,到坚持以人为本,在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城乡统筹发展等领域先行先试,再到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推出国资国企、跨境金融、商事制度等一系列改革举措,5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在横琴自贸试验片区落地……当年的一张白纸,如今已色彩斑斓。

全国首创澳门企业跨境通勤办公、澳门单牌车入出横琴配额增至1万个、横琴口岸新旅检区域实施“合作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澳门社工在横琴便利执业、横琴“澳门新街坊”项目动工建设……横琴坚守初心,坚持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为澳门企业和居民提供最便利、最适宜的新空间。

一项项“首创”、一回回“率先”、一次次“珠海速度”、一个个“珠海样本”,激动人心……形成了以“开放包容、文明法治、绿色环保”为核心的珠海文化精神。

产业·特别兴

就在前不久,2021年珠海市科技创新年会暨创新珠海年度颁奖盛典在珠海大会堂举行。这场持续两个多小时的盛会,以“刷屏”态势传遍珠海科技企业圈。有企业家在微信朋友圈写道:“仿佛看到了(上世纪)90年代‘科技重奖’的风采!”

“十三五”期间,珠海实体经济持续壮大的同时,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2200家,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64%提升到3.15%,每万人口专利拥有量从22.3件提升到91.5件,两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二。

从中山大学“天琴计划”、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到携手中科院合作建设横琴先进智能计算中心,珠海积极争取,引进大科学装置、重点实验室、重大创新平台,用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支撑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鲲龙”AG600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首飞,云洲智能领航中国无人艇产业,格力电器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因创新催生而来的高精尖产品和技术,在各领域不断填补空白,成为珠海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从药物、疫苗、检测等方面的科研攻关水平,到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蓬勃发展的新技术,创新始终是闪耀珠海的“硬核”力量,也为经济发展开辟出新的增长空间。

敢“闯”的珠海同样擅“创”!这背后,是珠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的积累沉淀。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面向“十四五”,珠海战略红利、政策红利、区位红利、窗口红利将集中释放,正加快建设枢纽型核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实现从“小而美”向“大而强”“大而优”转型。

在市委八届十次全会提出的2021年“十二项重点工作”中,就包括要着力建设创新发展先行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努力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要加快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争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基础科研平台落户,探索更加紧密的跨境科技创新合作机制,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珠海将争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科技、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抢占战略制高点,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华为、腾讯、360等高科技企业先后牵手珠海,展开深度合作。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打印设备……面对风起云涌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进击”的珠海在乘风破浪中前行,努力寻找每一次经济新脉动,加快培育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人·特青春

前不久,一部《珠海:青春之城 活力之都》的视频短片登上了新华社微信公众号,刷爆了“朋友圈”。无需过多的言语、相互的推荐,朋友圈中整整齐齐的“队形”,已经讲出了人们的心声:“青春珠海,魅力无限!”

2020年,珠海新引进各类人才5.6万名,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广东省乃至全国前列。

2021年新年伊始,珠海市委书记郭永航与青年代表座谈,就推进珠海经济特区“二次创业”过程中青年人的所思所想、关心关切和成长成才,以及珠海如何打造青春之城、活力之都和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听取意见建议。

近年来,珠海不断优化人才优先引进入户政策,大学生毕业5年内均可直接落户珠海。一组数据显示,珠海常住人口平均年龄为34.8岁,常住青年人数(18-35岁)在89万左右,占全市人口比重的35%。今年,珠海还将针对在读大学生推出留珠创业就业人才计划,实施放宽人才引进及入户条件新政策。

为青年就业创业保驾护航。珠海持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落实好“珠海英才计划”,健全青年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围绕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建设更多符合青年需求的平台,为广大青年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环境。

为青年安居乐业强化保障。珠海以更优质的公共服务保障青年群体吃、住、学、医、娱乐等需求,切实解决青年住房补贴、户籍落户、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现实问题……

如今的珠海,正致力于加快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更浩瀚的天空,为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珠澳合作·特别亲

2015年4月23日,中国(广东)自贸试验区珠海横琴片区正式揭牌。作为广东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之一,与澳门仅一水之隔的横琴自贸试验片区,在成立之初就被赋予“打造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新载体”这一功能定位。

6年来的摸索与实践,横琴自贸试验片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地区生产总值从126.8亿元增长到406.99亿元,年均增长13.3%;累计落地622项改革创新措施,11项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63项在广东省复制推广;推动所有526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行政审批改革,整体营商环境位列全球第26名……

亲在载体。如今的横琴岛大道纵横、高楼林立,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横琴科学城、横琴国际商务中心……一个个崭新平台载体加速打造。

亲在机制。跨境办、一站办、掌上办,一条条办事服务的“高速路”也在横琴加快打通。如今,横琴为澳门投资者提供在横琴的商事登记认证“一条龙”服务,并推出全国首个个体经营台账式备案系统。

亲在理念。在“民生微实事”征集期间,横琴特别邀请澳门街坊总会横琴综合服务中心参与,吸纳居住在横琴的澳门人士意见,希望解决澳门人士关心关注的堵点难点。

如今,在横琴注册的澳资企业超过4000家,在横琴办理居住证的澳门居民近6000人,横琴口岸实现“合作查验 一次放行”,每天有1000多辆澳门车便利入出横琴,数百名澳门儿童随父母生活在横琴,通关跨境去上学。

从好邻居、好拍档,到现在的“珠澳CP”,横琴正全方位打造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新平台、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空间。

“迈向‘十四五’,珠海将以做好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这篇文章、加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为引领,全市全域加强与澳门合作,全力推动珠澳合作取得新突破,不断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珠海市委书记郭永航表示。

未来·特能犇

3月29日,省委、省政府正式公布《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关于支持汕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的意见》《关于支持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意见》三份文件。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透露,出台这三份文件,省委、省政府是把珠海、汕头、湛江三市发展放到全省推进珠西崛起、两翼齐飞的战略格局中系统谋划,力求集中资源全力推动三市加快发展,推动三市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其中,《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聚焦“现代化”“国际化”两个核心关键词,对珠海提出了打造区域重要门户枢纽、新发展格局重要节点城市、创新发展先行区、生态文明新典范、民生幸福样板城市的5大战略定位;提出了践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使命、推动形成珠澳全方位合作新局面、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打造珠江口西岸综合交通新枢纽、打造生态文明新典范、建设宜居幸福新都市7大领域重点任务;提出了赋予更大改革发展自主权、全力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珠江口西岸轨道交通中心、构建新型住房供给体系等23项具体举措。

这是在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新的历史起点以及“十四五”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对珠海经济特区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珠海踏进新征程迎来的又一重大发展机遇!

珠海市委常委会会议在研究对《意见》的落实意见时强调,要举全市之力推动《意见》落地落实,为新时代特区建设注入新的强大动力。要瞄准省委、省政府赋予的建设区域重要门户枢纽、新发展格局重要节点城市、创新发展先行区、生态文明新典范和民生幸福样板城市等五大战略定位,加快谋划推进一批重大项目、重要平台、重点工程、重大改革,努力实现从“小而美”向“大而强”“大而优”转型跨越,勇当改革开放“开路先锋”。

“要发扬对党忠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把《意见》精神转化为一个个工作方案、一条条具体措施、一项项实际行动,确保《意见》在珠海落地见效、取得丰硕成果。”珠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永航在全市领导干部党史学习教育暨学习贯彻《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强调。

接下来,珠海主要从“特”“大”“高”“多”四个方面去贯彻落实,围绕省委、省政府赋予的定位目标,加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着力建设创新发展先行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继续勇当改革开放探路尖兵、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典范、建设民生幸福标杆城市。与此同时,珠海还将重点在构建新机制、利用新空间、建设新都市、发展新产业、缔造新生活等方面发力,推动形成珠澳全方位合作新局面……

迈向“十四五”,珠海再出征!今天的珠海,正从偏安一隅走向聚光灯下,从舞台边缘走向舞台中心,从助攻部队变成冲锋主力,正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视频:珠海传媒新媒体运营有限公司部分素材综合自央视综合频道(CCTV-1)、珠海传媒集团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