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勤华:粤港澳大湾区可探索建立绿色科技金融交易中心 |“十四五”专家访谈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必需品,能源结构的改变也是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重要参照物。
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构建高质量绿色低碳能源保障体系,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同时还要加快能源科技革命,以技术创新驱动能源革命,打造沿海新能源产业带和省内差异布局的产业集聚区。
“广东很早就融入到全球化发展的大海当中,知道世界经济的海潮往哪个方向走。”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许勤华教授长期跟踪研究绿色能源、绿色金融发展,她认为,广东应充分发挥在现代经济体系、科技创新、人才汇聚和国际化区位的多重优势,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探索建立绿色科技金融交易中心,为全国绿色发展乃至全球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作出示范。
寻找绿色发展公约数
改革碳核查体系
南方+:碳达峰、碳中和是当下“热词”。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有着怎样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
许勤华:我国对气候变化的态度有一个探索发展过程。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时期,更多强调“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从全球看,新冠肺炎疫情让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疲于应对,这个时候无论是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是我国自身发展来看,生态文明、生态安全都至关重要,做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是我国对国内国际发展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重要表现。
从全国看,“十四五”开启之年,我们面临的发展环境的复杂性和各种挑战的艰巨性,或许不亚于改革开放之初,更要保持极大的战略定性和耐心。我们的目标要非常明确,就是要跟全世界各国人民一起寻找和平与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就是应对气候变化,就是疫情以后的绿色经济复苏。全世界人民都想过环境更好、生活更好的日子,这是最大的民生。我们做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抓住了全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关键点。
南方+:从全球来看,我国在低碳绿色发展的体系建设方面处于怎样的水平?
许勤华:和全球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在碳计算方法、碳核查、碳金融等方面的准备还很不充分。比如,很多西方的碳核查方式将所有我国生产的商品都纳入计算,这是极不公平的,比如广东每年生产的商品很多都出口到全球,应该将碳排放更多体现在消费市场而不是生产地。
接下来,我们应更多探索建立整套的碳排放计算、核查、交易方案。在碳交易方面,欧洲已经推进了很多年,全球碳排放交易额曾一度追赶上全球原油贸易总额,我们不应还单纯地做碳交易市场,而是整合起来,在国内探索建立绿色金融体系,未来有机会参与乃至引领全球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设。
《南方日报》5月6日A07版报道
主动应对挑战
推进新能源应用规模化
南方+: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的控制水平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碳达峰。如何看待这一目标?
许勤华:可从两个层面来看,其一,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贯彻绿色发展上依然要走在前面;其二,在降低能源消耗、率先实现碳达峰方面,广东有基础、有经验、有人才,是最需要也是最有条件做出示范型、引领式作用的省份之一,但也会受到很多的挑战。关键要依据广东现有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基础。
通常来说,碳达峰碳中和最根本要解决的是能源问题,而能源问题恰恰也是广东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只有解决好可再生能源特别是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广东才能应对挑战,推动整体经济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南方+:这些挑战具体来自哪些方面?
许勤华:其一,广东省的资源禀赋特别是清洁化石燃料能源的资源禀赋严重不足;其二,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非常巨大;其三,广东每年吸引大量人口流入,对能源不断产生新的需求;其四,很多光伏和海上风电等企业都在广东布局,但从整体看,广东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并不占显著优势,拥有领先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还不多;其五,在保证地区能源安全的同时,还要注意发展环境可接纳的能源,亟待在新型可再生能源上取得技术突破,更要借助巨大能源市场加速技术成熟,并迅速实现规模化和商业化。
南方+:广东在推动实现碳达峰方面有何优势,“十四五”期间要如何应对挑战、发挥优势?
许勤华:广东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其已经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现代经济体系。
当前,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并不是孤立的能源问题,而是需要融入整个现代经济体系。全国和广东的“十四五”规划纲要都提出来,要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也就是说,要借助新能源技术,在各个经济领域实现“能源+”。在这个“+”中,广东就有很强的优势。比如说,广东的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5G通信技术,都可以使能源的发展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变成可视化、可控化、可量化、可转化,这非常重要。
广东的科技创新动能强、人才汇聚动能强,区位优势显著,在沿海地区里,广东跟国际的接轨程度最深。
要抓住刚才所说的绿色发展公约数,广东具备最好的基础、占据最好的先机,有最强的嗅觉,应该做到“春江水暖鸭先知”。因为广东很早就融入到全球化发展的大海当中,知道世界经济的海潮往哪个方向走。
“十四五”开端,广东在布局现代能源体系时,应充分认识到、发挥好自身优势,进而探索形成区域性现代能源发展模式,并对全国形成示范和引领。
发挥大湾区优势
以绿色金融助力绿色科技发展
南方+:近年来,广东大力推进海上风电等新能源发展。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促进海上风电实现平价上网。这些对广东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海洋经济有何意义?
许勤华:能源革命是个系统工程,是各个环节整合起来的链条式革命。发展海上风电及其他海洋新能源不仅有利于提升能源供给,还对加快绿色发展,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远景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海上风电应该成为广东绿色发展一个抓手,但我更倾向把风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包括各种海洋能源整合利用,作为“绿氢”放在氢能规划里。另一方面,在落实“十四五”规划中,广东应该将新能源和海洋经济的其他业态统一起来。
“十四五”规划的设计和实施,不仅仅在于对五年内各个领域、各个部门的工作分别作出部署,更是我们在新发展阶段面对新的国内外环境,抓住新的发展机遇的全新突破,所以必须要有整体性的全链条式的战略思维。
南方+:广东在绿色低碳上还可以做哪些突破?
许勤华:广东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经济优势、区位优势,不仅解决广东自己的能源挑战,还要为全国作贡献。
全世界正在通过充分竞争形成一个绿色金融体系,我国在新兴领域的重要节点应该提前布局设计。比如,粤港澳大湾区可以把已有的绿色基础设施和绿色金融要素整合起来,探索建立绿色科技金融交易中心,作为全球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节点,搭建起助力我国绿色科技发展的开发型融资平台。所有可以加速实现碳中和目标,有利于在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金融和绿色交通等领域巩固并发展供应链、产业链、数据链和人才链,推动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技术,都属于绿色科技的范畴,也都可以纳入这个中心的支持范围。
在这其中,要充分重视香港的作用。我作为香港特区政府能源顾问了解到,香港在新能源领域特别重视科技创新,而且有着与广东在各个层次充分对接的强烈兴趣。粤港澳大湾区还可以充分发挥香港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和人才优势,特别是在国际金融上的专业化、技术化、标准化,以及被全球高度认可的金融安全性,共同建立氢能国际交易平台,用“拿来主义”积极参与全球绿色金融体系建设,这不仅有助于解决广东对绿色能源的需求,还可以增强在全球绿色发展的影响力。
【记者】王彪 实习生 隋明润
【拍摄】王彪
【剪辑】万稳龙
【海报】麦瑜瑜 邱洪添
【策划/统筹】黄应来 吴哲
【出品】南方经济智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