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义
带,指衣带,带下病。脉,经脉。带脉,脉名。穴当带脉之所过。与衣带所系之处,又可治带下病,故名。
功效
带脉穴主治痛经,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经闭,疝气,腰痛,及子宫脱垂,盆腔炎等。带脉作为奇经八脉之一,就像人体自身配备的一条腰带,主要功能是”约束诸经“,加强人体其他的上下纵向的经脉之间的联系。
带脉与女性月经有密切关系,是专管调理月经及妇科各器官的重要经络,有固护胎儿和主司妇女带下的作用。
定位
带脉穴,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带脉之会。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第十一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带脉起于胁肋的下部,环绕腰腹部一周。
带脉堵塞的危害
腰腹是人体的带脉区,而带脉区又是人体微循环最薄弱的地方。带脉一旦堵塞,会造成身体多条经络都堵在腰腹处,很容易造成脂肪与毒素的堆积。所以带脉,又是身体的安全带,带脉阻塞,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1、腹部带脉不通,导致小肚肥胖,出现“游泳圈”。
带脉受凉后,容易出现带脉堵塞,力量不够,约束不了腰腹部赘肉的生长,自然就容易出现赘肉丛生,出现“游泳圈”。
2、带脉不通,容易引起妇科疾病。
中医把妇科病叫做“带下病”,几乎所有的妇科病都发生在带脉以下,也就是西医所谓的各种炎症,包括盆腔炎、宫颈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等。
3、《傅青主女科》谓:带脉者,所以约束胞胎之系也。带脉无力,则难以提系,必然胞胎不固。
带脉位于中下焦之处,下面就是生殖系统所处的位置,因此带脉影响孕育。
保健方法
腹部为阴,所有阴经都要经过腹部,如肾经、脾经等,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如果腹部着凉,很容易就会让带脉变得瘀堵起来,因此平时一定要注意腹部“保温”,不要让腹部着凉。
1、保暖
预防腹部带脉不通,少穿低腰裤、露腰装,以免造成“带脉”瘀堵。
2、来回敲打
做法:取卧位或者坐位,两手握空拳,来回敲打带脉(即身体两侧、腰边的赘肉),由轻到重,频度要快,100-200次即可。
注意事项:1.手法轻柔,需长期坚持;2.清淡饮食。
3、向外侧提捏
做法:用双手捏住带脉位置的皮肤、肌肉组织,然后向外侧提捏,具体幅度可根据个人耐受情况调节,可适当用力,以感觉微痛为宜。每天坚持4组,1组提捏50下。
责任编辑:李镓洧
校对编辑:叶美琪
初审:曲崇正
审核:王剑
审定发布:范琳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