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十八岁的哥哥坐在小河边……”当悠扬的歌声在芦苇荡唱响,李进和二妹子的故事在人们心中流传,那是留给几代人无限美好的青春记忆……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5月3日,五四青年节前夜,大型音乐剧《九九艳阳天》青春版在惠州文化艺术中心活力上演,与广大市民一道传承红色精神,激发青春力量。
该剧是由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和市总工会指导,惠州报业传媒集团、惠州市保利文化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建党百年 追忆初心”经典演出季三场演出之一。经典演出季活动紧扣当前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党史的生动教材。接下来,红色史诗话剧《上甘岭》还将上演,为市民朋友送上一场红色经典艺术盛宴。
音乐剧《九九艳阳天》剧照。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经典红色故事 青春活力演绎
为了革命向前,彼此把爱情搁置一旁,深埋心底。打败侵略者,打倒反动派,无数的“四班长”“二妹子”们舍弃小我、献出生命,倒在黎明前,美好爱情被撕碎……正是这种无我、无畏的革命豪情与民族精神,用青春热血铸就英雄丰碑,成为激励青年一代前行的强大力量。
音乐剧《九九艳阳天》青春版,改编自胡石言小说《柳堡的故事》,在那个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其传达出来的精神,在紧扣时代脉搏的同时,也充满了当代青年所必需的坚毅与果敢。
红色经典作品中蕴含深沉的英雄精神、人性力量、家国情怀,穿透时空,亘古绵长。该剧对红色经典IP重新创作演绎,搬上观众舞台,不仅打动从那个年代走来的老观众,还通过具有新时代气息的表达和传播,引发当代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和共鸣,传承红色力量,营造铭记英雄、讴歌英雄、崇尚英雄、争当英雄的风尚。
该剧由贾凡、龚莉莉、毛二、朱鹏领衔主演。全体演员的精湛细腻表演,严丝合缝的完美故事转场,领先于国内的舞美设计,整场演出舞蹈跨界、音乐跨界、时代跨界的差异冲击,给观众带来了视听与心灵的多重震撼。观众深深地为剧中的爱情、兄弟情、战友情、鱼水情、家国情所打动。
在音乐创作和表现方面,该剧既保留传唱至今的歌曲《九九艳阳天》的经典旋律,又根据音乐剧的特点,充分融入了江苏、山东一带的民歌民谣元素,通过独唱、重唱、合唱等形式的巧妙运用,把音乐剧的现代性、流行性表述结合得浑然一体。脍炙人口的《九九艳阳天》贯穿全剧,将战争的无情、军民的友情、壮烈的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电影《柳堡的故事》导演是“粤港秘密大营救”文化人士之一
“喜欢看。”“五一”期间和家人一起来惠州旅游的胡小姐,特意卖票前来观看。音乐剧《九九艳阳天》青春版,吸引了众多年轻粉丝观众。一台既叫好、又叫座的舞台艺术精品,让红色经典走进年青一代、影响年轻人,让年轻人在艺术观赏中遇见经典、感悟经典、传播经典,让经典绽放时代的光芒。
“带孙子一起来的,让他从小接受红色经典的熏陶。”市民汪先生是今日惠州网的粉丝,获得赠票同爱人一起来欣赏这部音乐剧,“看过电影《柳堡的故事》,对里面的情节耳熟能详,很有共鸣!”
胡石言小说《柳堡的故事》歌颂革命战士的献身精神和美好爱情,表现战争中的人情与人性,大获成功。195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同名电影,由王苹执导。王苹是新中国第一位女电影导演,导演过《柳堡的故事》和《永不消逝的电波》等优秀影片,曾风靡那个时代。这些脍炙人口的电影,曾给那一代人留下不可磨灭的美好记忆。
值得关注的是,王苹和她的丈夫宋之的正是“粤港秘密大营救”文化人士之一,与惠州有过一段渊源。当时宋之的、王苹夫妇带着孩子,经过惠州、龙川等地,安全到达抗战大后方重庆等地。从1942年1月5日开始,在东江游击队以及广大群众的帮助下,经过几个月秘密大营救,800多名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从日军严密封锁的港九地区成功被营救,为争取最广泛的人士参加抗战和赢得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