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镇 宜居石龙
东莞市土地面积最小的镇
浓缩着14万人口的烟火气
这里
有现代的气息
也有历史的味道
而属于石龙的这些城市印记
你还记得多少?
左中括号
石龙老地方
左中括号
说到石龙老街,当数中山路。
浸润着龙城百年生活气息的中山路骑楼群,行走其中,能听到铿锵鼓声从新昌鼓店里传出;“眨眼”的麒麟在技艺传承人手中活灵活现;新出炉的李全和麦芽糖糖柚皮刚放上货架就被人购买;这路上,还有合作制造每一只德和兴醒狮的店主一家人;等待上漆描花的传统木屐;柔韧的竹支被编成形态优美的竹篮……
○德和兴麒麟狮子店
张钧良 摄
○新昌鼓店
《上漆》常惠森 摄
○富林酒店
1995年7月31日,石龙富林大厦平顶落成。该大厦楼高98.7米共28层,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是东莞市第一座由农村管理区投资兴建的高层大厦,是石龙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
○中山公园
九十年代市民在双龙壁前留影
还记得小时候拍照标配的背景板——双龙壁吗?
第一次坐上中山公园游乐场内的碰碰车是什么心情?
○“举重之乡”塑像
1956年6月7日,石龙运动员陈镜开在上海举重赛场上石破天惊的一举,创造了新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世界纪录,也正式开启了石龙举重的辉煌篇章。
1984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石龙镇 " 举重之乡 " 的荣誉称号 。
1985年初,石龙《举重之乡》的塑像建立于中山公园西南角。
○石龙体育馆
马永金 摄
1993年,第六届亚洲女子“石龙杯”举重锦标赛和第七届亚洲青年男子“石龙杯”举重锦标赛在石龙体育馆举行。
石龙体育馆片区如今的模样
○石龙原体校
这里,是石龙许多举重冠军的诞生地。
目前,石龙镇原体校和石龙文化大楼副楼一同改造为中国举重博物馆。
中国举重博物效果图
左中括号
石龙老味道
左中括号
石龙自从开埠后,经商者、从业者涌入,人口激增,镇内庙宇林立,一时间成为东江下游的文化和经济中心。
翻开石龙百年美食史,早在清末民初时期,石龙在东莞一带享有盛名的著名茶楼酒家就为数不少。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石龙人出名“嘴刁”,美食自然多不胜数。
○东明小食店
《东明小食店》张黔川 摄
“走,明早‘电池厂’走起!”
这家开在电池厂旁边的早餐店,是大家口口相传的老字号美食店。
○美香小食店
《濑湿铺》 常惠森 摄
“濑湿铺”的猪红粥、油炸鬼、油煎饼……
伴随着父母辈以及我们的成长
○翡翠宫
“翡翠宫”是石龙最早经营西餐的食肆之一,除了扒类,最有名的主打是地道的“姜水”。
○和庆食馆
百花北路的和庆食馆旧址
坊间流行着“不吃和庆鸡,枉到石龙镇”的段子。
左中括号
石龙特色活动
左中括号
○跨年倒数晚会
石龙万人空巷的跨年倒数晚会,曾经承包了一代代人的跨年倒数回忆。
从2005年开始,到2016年,石龙的跨年倒数晚会举办地点从汇联广场迁移至石龙人民广场,陪伴市民走过了10个跨年的夜晚。
○中华龙民俗文化节
每年,石龙开展“中华龙民俗文化节”传统游龙活动,来自石龙各村以及兄弟镇街的龙舟就在江面上劈波斩浪,激起浪花朵朵。
○商埠骑楼文化节
2019年底,石龙举办一连两日的首届商埠骑楼文化节,数万市民在中山路感受复古与潮流碰撞出的激烈火花,感受百年老街焕发的商贸活力。
左中括号
石龙老校园
左中括号
随着石龙的城市建设与发展,
龙城各校校园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变迁。
○石龙中学
1984年前的校门
1990年前的学校校门
2004年前的校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2011年前的校园
龙中现校园
还记得学校举办的各类文体活动:体育节、校园合唱节和心理健康节、宿舍文化节,更忘不了科技艺术节的摆摊;还记得各科任老师的花名、与同桌课上偷偷传递小纸条。
○石龙第二中学
聚龙里32号旧址
熟悉的男生深蓝、女生浅蓝校服
○石龙第三中学
竹丝洲旧址
三中附近的“鸡蛋煎饼”,学生的人气之选
○石龙中心小学
竹丝洲54号一分校
聚龙里正校(1972年-2012年)
有中心小学正校、一分校,当然还有二分校。
二分校门口的珍珠奶茶、炸串、辣条,
都是学生不愿归家的理由。
○中心小学西湖学校(九小)
九小创建于1964年,后从老城区的旧校舍,搬迁到西湖新亚临时校园,再乔迁到西湖麦边街新建校舍,成为现在的石龙镇中心小学西湖学校。
○职业学校
还有“二小宵夜”“七小炒粉”
一些学校消失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
却以另一种方式令人印象深刻
你有什么美好的龙城回忆吗?
欢迎留下评论与我们分享
出品丨石龙融媒体中心
文、编 | 晓盈
图 | 宜居石龙
校 | 秋江
审 | 雯彦
*任何媒体及微信公号若要转载本文,应提前告知本号,获得授权后请清晰标注出处为微信号“宜居石龙”,否则一律举报抄袭并追究法律责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