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档口碑最佳!张艺谋试水谍战片,听他讲述背后创作故事

南方+ 记者

由张艺谋执导,张译、于和伟、秦海璐、朱亚文、刘浩存、倪大红、李乃文领衔主演的谍战电影《悬崖之上》已于4月30日起在全国公映,并登陆全国超700家IMAX影院。

影片以上世纪30年代的哈尔滨为背景,讲述了四位曾在苏联接受特训的共产党特工在回国执行代号为“乌特拉”的秘密行动时,遭遇叛徒出卖,深陷敌人包围,在付出巨大代价后最终完成任务的故事。

在五一档中,《悬崖之上》以豆瓣7.7的高分,成为本档期口碑最佳影片。小南邀请到了导演张艺谋,为大家讲述《悬崖之上》背后的创作故事。

▶对拍摄新类型,充满新鲜感

《影》展现的是极致的形式感,《一秒钟》是写给电影的情书,张艺谋似乎总是不断地想尝试些新花样。而这部改编自全勇先原创故事的《悬崖之上》,就是张艺谋在谍战类型商业片的首次试水。

提起谍战题材电影,很多人就会想到《风声》。张艺谋说,像《风声》这样的经典也上映十几年了,正因为在国内这种类型的电影不多,所以自己更有兴趣去尝试。“碰到了心动的剧本,希望能拍出特别感,成为十年后的经典。”在张艺谋看来,挑战新类型总是能让自己充满新鲜感,他很愿意去尝试,“这是对导演功力的一种考验,需要面面俱到,更需要画龙点睛。”

▶挣扎求生之外,强调牺牲与奉献

从四名特工跳伞降落的第一刻起,就陷入了敌人布下的天罗地网之中,从身陷囹圄到敌方内应出手相助,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很容易将观众带入其中,而这也是张艺谋所想要达到的效果,“这种故事过于平淡了没意思,希望能很好地展示正反两方的人性,让观众感受到他们都是非常生动的人。”

《悬崖之上》中的秦海璐

《悬崖之上》中的秦海璐

相比剧版《悬崖》,电影《悬崖之上》在剧本方向上做了一些调整。张艺谋说:“挣扎求生的部分在故事结构里依然是第一主题。延展下来,加强了为信仰牺牲的精神,而不仅仅是‘活下去’。”

《悬崖之上》中的朱亚文

《悬崖之上》中的朱亚文

片中的楚良(朱亚文饰)身负重伤,在巷子中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枪战,在弹尽援绝之际服毒自杀。在张艺谋看来,从事特工事业是需要有信仰、有奉献精神的,常常需要具备超于常人的素质,“他们不仅挣扎在危险与希望的边缘,还不被人所知,被人误会,一般人做不了”。

▶动作戏原则:凌厉、快速、稳准狠

谍战题材电影总是不乏激烈的动作戏,张艺谋认为文戏武戏并重,片中的打戏虽然不多,但场场惊心动魄。

张艺谋透露,自己喜欢韩国动作导演所呈现的凌厉、快速和狠、猛的风格,很有现代的感觉,也很写实,在电影创作时也请韩国电影人做了大量的设计,“这种凌厉、快速、稳准狠的风格很适合谍战题材。特工动手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表演,能快速解决就快速解决,不拖泥带水。”

▶极端寒冷条件,传递冷冽氛围感

从影片开头到结尾,观众所看到的画面中似乎总是离不开雪,这也是导演在电影视觉方面设计的一个重要元素,借此来传达出冷冽、紧张的氛围感,“中国电影很少有这种雪的感觉呈现,这次在东北拍出了很好的效果,在这种极端的寒冷条件下,能拍出人的残酷的感觉。”

影片中的雪景场面拍摄

影片中的雪景场面拍摄

张艺谋认为,故事本身发生在冬天,所以在大量实景中完成的冰雪感造不了假,突出了影片的视觉风格。“演员口中的哈气和皮肤被冻了的感觉,深山老林必须穿很厚的衣服,也带来了动作的粗暴感和笨拙感。”

▶沉默是金,导演要求“演员少言寡语”

《悬崖之上》中的人物往往都十分复杂,张宪臣(张译饰)如此,周乙(于和伟饰)更是如此,在细节的处理上,甚至是台词中的每一个字,张艺谋都会跟演员切磋讨论,“我们要把剧本中的东西深化后,掰开了揉碎了,会发现有很多空间。”

《悬崖之上》中的于和伟

《悬崖之上》中的于和伟

在表演上,张艺谋希望演员少言寡语,“沉默是金,由于特工身份的限制,不可能喋喋不休。为啥说这句话?眼神含义是什么?这些都需要走一步想三步,要把很多因素都想得很准。有时候剧本没有这么多戏,因为编剧可能想不了这么细,但演员必须要想得很细。”

张艺谋认为这个交流的过程是很愉快的,因为有时候演出来的效果比剧本还好,这是最好的结果。区别于独角戏,像《悬崖之上》这样的群像戏常常牵一发而动全身,作为一名导演,张艺谋也时常提醒演员,把握好全局,“个人的发挥要能帮助到其他人,必须得想整体,必须得替别人着想。不能光想自己,留给别人难办的事儿。”

▶题外话:创作时会考虑受众吗?

作为第五代导演的代表,张艺谋保持着一个乐观的心态,“每个人都乐意让大家去理解,大家理解你的作品和创作是个快事。”

张艺谋认为,世上发生的很多事,哪怕是一张照片,都能够让很多不同的人为之感动,因为人情和人性是共通的,“其实因为我们都是人,抓住人情、人性共通的东西就可以了,不用非得去研究‘00后’的口味。”

张艺谋在拍摄现场

张艺谋在拍摄现场

年轻观众喜欢烧脑、炫酷的东西,往往不太喜欢过慢的故事节奏。张艺谋认为,这些都是包装的方式,包装要有,但除此之外,人性更为重要。“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痕迹。我们看上世纪50年代的电影可能觉得故事慢,可能表演有点假,但那是时代的印记。今天是影像年代,能用一个镜头说清楚的不要用三个镜头,因为年轻人很了解这些东西,所以这个方式方法上是要注意的,要切入时代脉搏。”

张艺谋

张艺谋

【记者】 刘长欣  

【实习生】 沈祯卓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 关雨晴 冯颖妍
校对 居伟强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