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5月1日4时19分在广东河源市源城区发生2.8级地震,震源深度6000米,震中位于北纬23.74度,东经114.61度。
历史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目录,震中周边200公里内近5年来发生3级以上地震共9次,最大地震分别是2021年4月2日在广东河源市东源县发生的3.7级地震(距离本次震中17公里)和2020年1月20日在广东梅州市兴宁市发生的3.7级地震(距离本次震中143公里)。
历史地震分布如图
↓↓
不少河源的网友表示
凌晨4点多明显感受到震感
还有人被吓醒
也有广州、东莞、
惠州等地的网友表示
有震感
科普小知识
给大家看看地震信息网资料
地震按震级大小的划分大致如下
↓↓
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损坏或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强震:震级大于或等于6级,是能造成严重破坏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地震自救的黄金12秒
↓↓
在大地震发生前的瞬间,往往有地声、地光和地面微动,先于强震动12秒钟左右出现于地表,作为大震即将来临的预警信号。这些临震异常现象为人们提供了最后一次自救机会。78%的地声出现在震前10分钟内,到临震十几秒时声响最大。
据相关经验,临震时往往先听到“呼呼”声,接着是“轰轰”声,继而为“咚咚”闷雷声,之后地面开始震动。地光是地壳内喷溢出的气体,强化了低空静电场所致,其开头有带状、片状、球状、柱状等形状,颜色以蓝、黄、白居多。历次大震的幸存者中,很多人就是观察到这些临震异常现象判断有大震来临,迅速采取措施避险而保全了生命。
来源:中国地震台网、南方都市报、科普中国、中新社广东发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