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万元满减券拉动深圳消费帮扶 科技赋能开创帮扶新支付模式先河

读特
+ 订阅

今年五一期间, 3万张总价值300万元的消费帮扶满减券,将面向深圳市实名制工会会员发放,让大家在买买买的同时,汇聚慈善合力,助推乡村振兴。

这就是由深圳市扶贫协作和合作交流办、深圳市总工会联合推出的“消费帮扶满减券发放活动”。围绕“先行示范创新消费帮扶,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主题,在央行数字货币加速推进和深圳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任务的背景下,活动开全国线上消费帮扶新支付模式的先河。

深喀社工为当地学生开展辅导服务。

4月27日,在深圳海吉星消费帮扶中心举行的启动仪式上,深圳市总工会公布了活动规则:在线推出价值300万元消费帮扶满减券,通过抽签方式,面向深圳市实名制工会会员发放。面值分别为80-200元不等的多种优惠满减券,共3万张。完成实名认证的会员,搜索“深圳工会”微信公众号,通过“惠服务—活动列表—活动报名”页面,在2021年4月27日-5月5日期间报名。中签会员可在5月10日-5月23日,登录“圳帮扶”微信小程序的线上商城,使用满减券抵扣购买心仪的帮扶产品。

深圳市扶贫协作和合作交流办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相衔接之年。深圳发挥金融科技创新优势,先后推出消费帮扶大数据管理平台、“圳帮扶”平台新支付模式等,将新兴支付工具和支付手段,先行先试运用到线上帮扶销售平台,努力探索新发展格局下产销对接更准、帮扶质量更高、消费体验更好的新路径。这对全国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具有重要意义,也彰显了深圳的作为和担当。

粤桂协作推出的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圳品“七百弄鸡”。

青春之光照亮脱贫奔康之路

2020年,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深圳一大批青年党员投身强国伟业,奋战脱贫一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敬业奉献,用青春之光照亮困难群众脱贫奔康之路。日前,深圳市隆重举行庆祝2021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大会、首届“深圳青年五四奖章”表彰活动。从脱贫攻坚战场涌现的一批“青春榜样”,成为大会上最靓丽、最活力的风景线。

(一)南风社工:“牵手扶贫”助推民生福祉提升

在首届“深圳青年五四奖章”先进集体中,南山区南风社会工作服务社(下称“南风社工”)是唯一一家社工机构。这个10年前成立的社会组织,超过7成员工是35岁以下青年,超过4成是共青团员,平均年龄31岁。但他们在党建的旗帜下,勇担使命,积极响应精准扶贫的号召,重点发展了社区治理、青少年历奇辅导、外国人服务及国际化街区建设三大服务品牌,从“对口帮扶湖南新疆”再到“青少年社区矫正服务”,从开展“学校禁毒教育项目”到“打造专业涉外社工队伍”……惠及近万名困难群众,也成长为国际化社区领域全国首屈一指的专业服务机构。

近年来,深圳南风社工与民政 “牵手计划”受援机构的社工结对共建,开展扶贫支援工作,为各地贫困家庭、留守儿童、困境青少年、残障人士、困难老人等群体,开展了资源链接、就业帮扶、募资捐款、防疫与生活物资捐赠、儿童关爱保护、以购代销农副产品、易地搬迁群众安置、乡村公众空间打造等众多服务,有效助推了当地民众福祉的提升。

面对疫情,“南风社工”在早期即开启了涉外社工国际社区抗疫工作。“南风社工”借助在过往服务中与中外居民建立的专业信任和良好关系,组建了深圳第一支也是最大的一支抗疫国际志愿者队,成员来自10多个国家,覆盖11种语言。

粤桂协作支持昭平县开展“粤菜师傅”技能培训。

(二)深圳市中国慈展会发展中心:三年对接扶贫总金额258亿元

获得首届“深圳青年五四奖章”先进集体的深圳市中国慈展会发展中心(下称“市慈展中心”),作为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的运营执行机构,一直秉承提供行业支持类服务、促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宗旨。近3年来,他们执行的中国慈展会聚焦“脱贫攻坚”主题,累计对接项目204个,对接资源约340亿元。其中对接扶贫项目198个、总金额258亿元,汇聚了慈善助力脱贫攻坚的洪流,打造了一系列创新扶贫和行业赋能的品牌项目。

深圳市中国慈展会发展中心连续三年助力脱贫攻坚。

为进一步助力解决扶贫产品出售难问题,搭建扶贫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产销对接平台,慈展中心以“直播+电商+扶贫+展会”的扶贫模式,整合链接电商、直播平台、媒体、公益组织等各方资源,携手“大V网红”,为扶贫产品开展直播带货活动,直播间观看量达32554473人次,累计销售扶贫产品逾8万份,销售总金额近250万元。

社会企业认证,一直是市慈展中心的重点工作。中心依托中国慈展会平台,于2015年至2018年创新推出了社会企业认证品牌项目。4年来中国慈展会社会企业认证活动已对1352家申请机构开展认证工作,并有力推动了政府政策落地。2020年为全面梳理中国慈展会社会企业认证体系,中心开展了慈展会社会企业认证情况调查研究工作,并形成了《2015-2018中国慈展会社会企业认证发展报告》,以期进一步厘清社会企业认证工作思路,推动构建社会企业发展支持系统。

在资源有效对接方面,市慈展中心积极开展线上众筹项目,在去年召开的第八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期间,中心与民政部指定的互联网募捐平台合作,开设“中国慈展会脱贫筑梦益起行动”专题筹款页面,重点遴选了32个扶贫项目开展线上众筹活动,筹集资金226.4万元,并联动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深圳市慈善会、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等7家公募机构共同认领了124个扶贫项目。

“中心将积极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以创新办好中国慈展会为契机,紧紧围绕中心核心发展定位,凝聚慈善合力,推动各类慈善主体间的交流、互信与合作,着力构建高效协同的慈善行业生态新格局。”市慈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深圳援疆干部齐燕清被誉为爱钻大棚的“蔬菜乡长”。

(三)深圳壹基金:聚焦三区三州规模化参与脱贫攻坚

在入选首届“深圳青年五四奖章”的榜单中,中国第一家民间公募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下称“壹基金”),以“一起行动,带动更多人参与公益”,10年累计吸引超过61亿人次捐赠支持及信任托付,收到善款和物资捐赠超过27亿元,联合超过3万家次公益伙伴和200万人次志愿者开展行动,帮助受益人超过2800万人次。其中,2016年至今,壹基金通过多种形式,在国家级贫困县已累计投入1.52亿元善款,并将深圳对口帮扶的省、区、市作为项目实施的重点区域,成效显著。

2016年开始,壹基金将参与扶贫的行动由自然状态转为自觉行动,以机构的专业优势和品牌项目投入到脱贫攻坚行动中,开始了有策略、有计划、有重点地参与扶贫工作,将项目实施地区的选择,更加明确地向国家级扶贫县倾斜,2017年开始将“三区三州”作为项目开展的重点区域。同时,作为注册深圳的基金会,壹基金也将深圳市对口支援省份作为项目实施的重点区域。

通过动员企业和公众参与捐赠资金,壹基金调动社会组织与志愿者提供服务,起到带动和聚合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的纽带作用。“我们在深度贫困地区,规模化开展公益项目;在贫困村镇、县市,集中实施多个项目,满足不同角度需求。”壹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温暖包计划、净水计划、儿童服务站项目、壹乐园计划、儿童平安计划、安全家园项目、紧急救灾项目等七大品牌项目,仅仅在“三区三州”地区,就累积动员了254家次社会组织和1968人次志愿者参与行动,投入4700余万元善款。超过82.7万余人次受益。

罗湖区医疗队在广西对口帮扶乡镇开展义诊。

与此同时,壹基金在18个“三区三州”地区的县、区开展了紧急救灾行动,共响应救援23场灾害,总投入资金653万余元,动员115家次社会组织参与其中,共计16万人次受益。

据了解,除了广泛与贫困地区的社会组织合作,壹基金在参与脱贫攻坚的行动中,还非常注重与当地政府的协同,与多个项目开展县的教育、民政、扶贫等部门密切合作,并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资金配套、下发文件落实项目、负责后续管理等支持,以确保项目与当地政策的一致性。

大方县理化乡果木村村民的葡萄园果实累累长势喜人。

十条举措力推110亿元消费帮扶采购

从推进对口地区菜篮子基地建设到打造“四好”标准下更多的“圳品”, 从布点更多消费帮扶展销专柜到成立和扩大消费帮扶联盟队伍……2021年,深圳推出10条有力举措,深挖潜力,汇聚合力,推动采购消费帮扶产品110亿元以上的新目标落地,下好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的“全国一盘棋”。

据深圳市扶贫协作和合作交流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消费帮扶是帮助脱贫人口巩固增收、发展产业的重要方式,也是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2020年深圳高标准打造消费帮扶“好机制、好产业、好产品、好渠道”,成功构建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可持续消费帮扶模式,全年实现采购销售107亿元,位列全国副省级城市和全省第一。深圳海吉星消费扶贫中心被评为全国消费扶贫示范单位。

罗湖区援派西林县帮扶干部高建军向当地群众发放优质水稻种。

2021年,在保持政策总体稳定和政府消费帮扶采购比例高于30%力度不降的基础上,《深圳市2021年实施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加码推出10项消费帮扶新举措,全面拓展“三专”建设和采购:

一是集聚合力,以打造种养业、加工业、旅游业等“县域乡村特色产业”为目标,重点帮扶提升品牌策划、营销推广、渠道建设、产品配送和售后服务等,推动对口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和差异化发展。二是推进对口地区菜篮子基地建设,鼓励深圳企业在对口地区投资建设菜篮子基地,以基地建设促进增强对口地区标准化生产能力,力争2021年引导建成5个以上基地。三是实行“强链补链”工程,加强特色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增强仓储、分拣、包装、初加工、运输等综合服务能力。四是强化科技服务,引导科研机构、科技特派员到对口地区提供科技支持和人才培训交流,对农产品推进实时监测、安全溯源、合约管理。五是推进优质消费帮扶产品公共品牌的认定和培育,力争全年完成对口地区10个以上“圳品”评价,帮扶树立区域性知名产品品牌。六是举办好对口帮扶交易博览会等活动,大力推介对口地区优质产品进深来粤。七是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大力推进消费帮扶专馆、专区、专柜的布放、监督和管理,保障推进产品生产规模化、质量标准化、价格市场化。八是坚持“政府+企业”相结合,各级预算单位消费帮扶产品采购份额要高于年度农副产品采购总额的30%,优先购买对口地区的扶贫产品,支持各单位与对口地区建立定向直供直销网络。九是坚持“党员+群众”相结合,在全市党群服务中心推广摆设消费帮扶展销专柜,多样化打造区级消费扶贫暨党员活动中心,继续举办消费帮扶进商超、进机关、进工企、进学校医院等系列活动。十是坚持“前端+后端”相结合,成立消费帮扶联盟。

深圳市扶贫协作和合作交流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圳有2200万市民,95%的食用农副产品、100%的口粮依靠外地输入,开展消费帮扶大有可为。今年以来,深圳大力推动消费帮扶专馆、专区、专柜在全市办公和公共场所完善布点;推动新一批对口帮扶地区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加快认证,支持优质农产品、资源型产品、特色产业产品申报“圳品”认定等。以“四个统一”标准打造的一大批知名产品,如百色芒果、大化七百弄鸡、田阳小番茄、环江沃柑、巴马香米、新疆小圆枣、察隅雪城高原猕猴桃、连平鹰嘴桃、汕尾奶油南瓜等,以及环江红心香柚、东兰板栗、源城蔬菜、紫金茶叶、东源板栗、龙川油茶、陆丰高美茶、陆河擂茶、城区海产品、城区葛薯等县域品牌,正源源不断供深,丰富市民的餐桌。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