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知识产权撬动近20亿元的市场资金;文创企业的版权也可以质押,综合融资成本仅为1.79%;遇到危机,企业仅凭一纸专利就能换来3000万元真金白银……
上述这些情形是如今发生在深圳创新场上的真实案例,而这些案例都跟一家企业有关,就是深圳高新投。
日前,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深圳要高质量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加快建设保护知识产权标杆城市。
这一背景下,深圳高新投通过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已为全市近140家科技型企业提供金融支持,通过知识产权撬动金额近20亿元的市场资金,以创新方式实现了知识产权的流通价值。
几天前,其还凭借《“知产”变“资产”,发行全国首单疫情防控专项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入选2020年度深圳市知识产权十大事件。
让“沉睡着的”专利资产为科技企业“主动造血”,让拥有优质知识产权的轻资产创新企业“跑”起来,在如今的深圳,以高新投为代表的金融服务机构正全力探索出一套知识产权证券化先行示范的“深圳模式”。
高新投知识产权1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发行现场
新逻辑:
小额贷款债权和担保公司创新互动,实现知识产权融资“零”的突破
早在2012年,深圳高新投就开展了第一笔知识产权质押业务,是深圳最早进入知识产权质押领域的金融服务企业之一。2017年,深圳高新投牵头成立深圳市知识产权投融资领域首个基金——深圳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同时作为发起股东参股中国(南方)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规范有序建设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为深入贯彻《意见》精神,深圳出台《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行动方案(2019-2025年)》,方案明确指出要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
《意见》发布后,深圳高新投立即行动起来。2019年12月26日,由深圳高新投发行的“平安证券-高新投知识产权1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深交所正式挂牌。项目发行规模 1.24亿元,这是深圳市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也是全国首单以小额贷款债权为基础资产类型的知识产权ABS产品。该项目的发行使得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知识产权证券化实现“零”突破,开创了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深圳模式”。
高新投此举,也被业内认为是在银行和科技型小微企业之间,搭建起一座连接“知识”与“资本”的桥梁。一方面,其创新地以知识产权质押小贷债权为底层资产,将旗下小贷公司变为原始权益人,再由高新投融资担保公司提供增信,通过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发行的模式,搭建起企业知识产权和资本有效对接的平台。另一方面也帮助银行解决了知识产权质押业务风险管理与流通处置的问题,有效引导科技型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全国首单疫情防控专项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发行现场。
出手准
精研赛道+敢于担当:疫情期间为关键产业活血助力
“这是我管理公司以来,最困难的一年。”在位于深圳市龙岗区的兆驰照明会议室,谈及企业去年的处境,周礼华毫不避讳。
据介绍,兆驰照明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深圳市兆驰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成立于2017年3月,注册资金2亿元人民币,主要专注于发展LED照明全球ODM+“兆驰照明”国内自主品牌双轮业务。
2020年,经过几年线上线下多渠道融合布局,蓄势大干一场的兆驰照明却始料未及地先后遭遇新冠肺炎疫情、汇率波动和原材料普遍涨价等多重尴尬。
“有色金属铝、铜平均涨幅差不多30%左右,我们的利润空间一再被挤压,加之外部需求萎缩,国内项目又回款慢,一度让人看不到尽头。”周礼华说。
紧要关头,深圳高新投向兆驰照明伸出援手,通过其发起的深圳市首单中小企业专项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和国内首单5G专场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为兆驰照明融资3000万元。
得益于高新投的资金扶持和兆驰照明多年来的全产业链布局,2020年兆驰照明业绩在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和行业态势中实现逆势增长。
“以前只知道重视知识产权是保护自己,没想到还能换来低息贷款。”周礼华表示,深圳高新投不仅帮助兆驰照明获得了稳定的经营资金,让其可以更加专注地研发、壮大公司业务、扩展市场,还让他们对知识产权的认识上了一个高度。
兆驰照明只是高新投聚焦普惠金融领域积极探索创新、以知识产权证券化赋能企业的一个侧面。
兆驰之外,2020年3月25日,深圳高新投发起“南山区-中山证券-高新投知识产权1期资产支持计划(疫情防控)”,这是全国首单疫情防控专项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也是深圳市南山区首单知识产权ABS产品,发行规模3.2亿元,12家入池企业均是对新冠疫情防控有直接贡献的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等行业企业。经过南山区政府补贴和深圳高新投费用减免,12家入池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仅为2.98%/年,极大地提振了疫情影响下民营企业的经营信心和投资热情。
翻阅近年来深圳高新投推出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不难发现,其在产业选择上也眼光独到。5G、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创……这些不仅跟深圳的产业支持政策紧密相关,也多具有市场前景和竞争力。
一位业内人士评价到:“深圳经济的韧性,正是在企业与平台的互利共生中成长起来。在近两年的疫情危机中,深圳高新投的创新服务犹如深圳经济的毛细血管,在关键时刻助力经济稳定。”
全链条
知识产权证券化“深圳模式”全面铺开
深圳作为创新创业之都,知识产权证券化有着庞大的市场载体。
据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统计,2020年深圳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商标申请量、商标注册量五项核心指标均居全国首位,近90%的专利申请、专利授权来源于企业,在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深圳获奖70项,其中金奖5项,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列,充分凸显深圳市企业的创新活力及创造能力。
从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质押业务,到牵头成立深圳市知识产权投融资领域首个资金池——深圳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作为发起股东参股中国(南方)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再到系列知识产权证券化创新实践,高新投正逐步构建起知识产权领域的专业化服务链条,搭建起政府、担保、银行、企业、专业机构等多方合作平台,全面整合金融资源,深耕知识产权融资领域,为更多创新型科技企业赋能。
数据显示,深圳高新投通过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已为全深圳近140家科技型企业提供金融支持,通过知识产权撬动金额近20亿元的市场资金,以创新方式实现了知识产权的流通价值。
深圳南山、宝安、龙岗、福田、坪山、罗湖、龙华、光明等区纷纷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工作,其中,南山区成功发行首单疫情防控、中小企业专场、5G专场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罗湖区成功发行全国首单以版权为主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福田区成功发行全国首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场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产品等。
附:2020 年度深圳市知识产权十大事件清单
1、强化边境保护 对侵权商品零容忍
2、完善两法衔接 成功办理“大千视界”APP侵犯著作权案
3、国家级纠纷应对机构落户前海 探索海外维权“深圳模式”
4、ATM设备专利博弈 怡化终胜日企缠诉
5、依托“云端”执法 实践知识产权保护新模式
6、全国绩效考核第一 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得到嘉许
7、率先出台惩罚性赔偿指导意见 打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标杆样本
8、提升国际话语权 深圳中院明确掌握全球管辖
9、“知产”变“资产” ,发行全国首单疫情防控专项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
10、行业自律、共建共享 增强数字产权保护能力
【记者】杜艳
【通讯员】洪靖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