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健身消费陷阱多?建议引入“后悔权”制度

南方+ 记者

虚假宣传、充值跑路、诱骗贷款…… 4月29日,记者从广东省消委会获悉,2021年一季度,广东消委会系统共受理美容健身服务行业投诉共4584件,虚假宣传、预付式消费、随意定价等成为该领域的投诉重点。

奥锐健身房

倒闭跑路频频发生

“近年来,美容健身服务一直是消费者投诉的热点和难点,并且呈现增长快、金额大、涉及人数多、调解难度大等特点。”据省消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虚假宣传、低价体验变高额消费就是常见套路之一。很多商家在宣传单上宣称是低价或免费体验项目,在体验过程中以消费者情况特殊为由(如在美容服务中称消费者皮肤需要补水、调理、祛痘、美白、嫩肤等),多人、多次向消费者推销各类服务卡或直接给消费者使用各类产品,在体验后收取高额费用。消费者如果拒绝,就有可能会遇到威胁恐吓或被拖住不能离开门店的情况,最终导致消费者只能“被消费”,商家原来宣称的免费或低价体验变成了高额消费。

同时,还有不少商家隐瞒真实情况,诱骗进行消费贷。“面对商家推荐的高价产品和服务,消费者大多以消费不起或者现金不够等理由推托。”省消委会指出,商家则抓紧时机推荐网贷公司,并刻意隐瞒消费贷真相,告诉消费者是分期付款、预存优惠等,有的甚至拿着消费者的手机和身份证直接操作,消费者在不明不白中被办理了贷款,以致要承担高额的利息和手续费。

此外,倒闭跑路频频发生。据介绍,近年来美容健身类商家倒闭情况时有发生,部分经营者是因经营不善等原因导致资金链断裂,部分则是利用预付式消费模式进行变相融资、集资、诈骗,在收取巨额预付资金后恶意携款逃逸,导致消费者无法享有消费权利,还要继续偿还贷款,蒙受双重损失。有些经营者虽然将客户转到其他门店,或将顾客转给新的承租者,但新的经营者拒绝兑现原有的优惠承诺,或者限制使用本店的部分服务项目,使消费者的利益仍然遭受损失。

建议引入“后悔权”制度

针对美容健身服务行业频频出现的投诉热点难点,省消委会分析指出,一方面由于该行业发展快、需求多、消费量不断提升;行业普遍采用预付式消费模式,消费链条长,不确定因素多,同时,服务行业普遍缺乏标准,责任难界定,美容健身服务这方面矛盾更突出。

消费者如何维权?“针对美容健身的很多消费纠纷主要症结在于预付式消费,建议引入消费‘后悔权’制度,让消费者付款后有一段实际了解商品和服务的过程,赋予其在合理期限内拥有后悔的权利,同意其退款退货。”省消委会指出。

除了消费者,市场主体也是诚信经营的重要一环。对此,省消委会提出,建议创新监管方式,强化信用监管,比如实施“黑名单”制度,对失信经营者进行经营限制;向社会公布经营者信用等级和违法违规记录,以公开促规范,以公开作引导,防范侵权事件发生。同时,引入第三方监管,对于采用预付式消费的商家,引入第三方机构对预付式款项进行存管,保证资金安全。

此外,可以探索先行赔付。即经营者向监管部门或指定机构交付保证金,若发生侵权行为可用保证金进行先行赔付。推动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社会组织、企业等各界力量联动协作,形成合作,加强对美容健身服务乱象整治和行业监管监督。

为帮助消费者规避消费风险,引导正确安全消费,广东省消委会特别提醒,消费者要了解企业或经营店的经营规模、市场口碑和社会信誉。办卡前,最好亲身体验下真实服务,满意才办理。对于规模小的美容美发店、健身场所,还有新开张的企业,不要选择预付消费项目,提防因经营不善而转手和倒闭跑路的风险。

其次,量力而行,理性办卡。要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出发,理性综合评估自己的消费能力,不贪图便宜,不为诱惑所动,不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不盲目消费,避免选择预付款数额多、时间过长的服务项目,避免因冲动承担不必要的风险。

在签订合同时,认真阅读店家订立的规则,主动要求店家明确预付性消费的使用产品、期限范围、使用对象、提货日期等重要条款,以及中途变更、退约等的违约责任,尤其要提防限制性条款。

最后,记得保存证据,及时维权。在消费过程中,保留好服务细则、协议、发票、录音录像、购买的实物等相关证据,如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先主动与商家协商,协商不成时及时向当地消委会、行业主管部门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记者】王佳欣

【通讯员】粤消宣

编辑 张茵
校对 符如瑜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