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只凭遗书写得好,就该入选三国英雄前三名

南方周末
+ 订阅

我是向阳。今天读了吗?本周我们来读三国,三国大家都熟,我也觉得自己熟,但是一较真,发现自己不熟。

今天说说刘备。刘备是励志片,不是爽片,但是他写了一篇爽文。

三国人物,刘备要挤进前三名可是太难了!

青年毛泽东读书的时候,他的前三名的三国英雄是谁呢?是曹操,孙权和诸葛亮。这是《讲堂录》上写的,“以言对手,则孟德、仲谋、诸葛而已”,就可以称得上对手的也就是曹操、孙权和诸葛亮。诸葛亮做了蜀汉的首席代表。

毛宗岗我们知道,就是批点三国或者改写了《三国演义》的那位批评家,他有一篇《读三国志法》,他也选了三个英雄,他选的谁呢?诸葛亮、关羽、曹操。他称这三个人是“三奇”,也可以称为“三绝”。

诸葛亮,是古今来的名相,贤德的丞相的第一人。关羽,是古今来名将的第一人。曹操,是古今来的奸雄第一奇人。

你看他的排行榜,蜀汉有两个代表还是轮不到刘备。无论《三国演义》中的刘备还是《三国志》中的刘备都不是一个讨喜的人,尤其在今天。你想,没有谁喜欢一个动不动就哭的男人,也没人喜欢一个老打败仗的男人。

我的“三绝”的名单是曹操、刘备、诸葛亮。那我为什么“提拔”了刘备呢?

他们唯一的入选的共同的标准是他们的遗书都写得非常的不错。你看我是从写作文的角度来选了这么三号人物。

但是讲刘备咱们不能一开始就是讲遗书,从哪讲起呢?还是从荆州讲起。

*本文适搭配音频同享哦

01

刘备在荆州不算蹉跎

上半场生刘禅遇上孔明

下半场当妹夫做荆州省长

刘备在荆州的时候,觉得自己在荆州的八年是蹉跎的八年。第七年他遇上了诸葛亮。那之前,他曾经在刘表的眼前流泪,为什么?他发现自己大腿根那里长了赘肉。他本来是一个骑马的骑士,也算是一位武将、武人,结果多年不打仗,和平生活,腿上长了赘肉了。长了赘肉胖了无关紧要,关键是,一把年纪又长了赘肉的他,仍然没有自己的根据地,没有自己的事业和前途。所以,他认为自己在荆州就是蹉跎的岁月。

但是当刘备临死的时候或者N多年之后,回过头去看他的一生,他会承认在荆州是他这一辈子顶顶重要的时代。

江陵古城现已改名荆州古城。 (视觉中国/图)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刘备在荆州生了他平生的第一个儿子,对,就是那个著名的儿子刘禅,刘阿斗。这听起来好像是讽刺,实际上不是。如果他没有这么个儿子,那么刘备自己的帝国,也就是刚刚三个年头。他自己当皇帝不满三年,但是在他儿子刘禅的手里头,汉帝国、蜀汉帝国延续了四十年。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诸葛亮的功劳,但是诸葛亮扶着刘禅也只有十二年,后面的二十七、八年,跟刘禅本人还是多多少少是有很大关系。如果没有儿子,那刘备这个汉帝国就太短命了。

荆州成为刘备的幸运之地,第二个理由,当然是他遇见了诸葛亮。诸葛亮给刘备带来了两个很重要的东西:

第一个,三分天下的战略地图;

第二,促成了刘备跟孙权的合作,孙刘联盟。

当然,孙刘联盟的另外两个有力的促成人物,一个是鲁肃,一个是周瑜。因为有孙刘联盟,所以刘备在荆州稳稳度过了四年。

在这后荆州时代,也就是在荆州的后4年里头,刘备非常幸运地得到了他的第一块稳定的战略基地。

他稳稳地当了三年的荆州省长,而且稳稳地收了三年的税。虽然十几年前刘备已然当过省长,就是徐州的州长,那也是一省之长,但是那样的日子过得颠沛流离,根本就没有时间安安稳稳地当当官、收收税。

但是,在荆州后三年,刘备当了一个还比较舒服的荆州的省长。在荆州,刘备的另一个幸运指标是娶到了孙权的妹妹,是因为有这么个婚姻,他才可能借荆州,才可能有踏上西征之路,夺得益州,夺得四川,成为汉中王的这么一个可能。

刘备跟他出身豪门的少女夫人——孙夫人的婚姻只维持了两年,便各自抛弃了对方。

刘备撇下他的年轻的孙夫人,带着几千人马走进益州,走进四川的时候,他并不能够确证自己能够走向自己的人生巅峰。

点击下图解锁完整版《今天读了吗?——读三国》

已更新专题:读唐诗、读大女主、读电影、读爱情、读日本、读鲁迅、读大唐、读她们、读美国……

▼南周年会员可免费领取价值138元的《今天读了吗?》▼

ps.现在购买会员还有买一得七超值活动哦!

前1000名还加赠小米智能随身音箱

02

刘备胜率不算低,胜率最低的是关羽

这辈子打败一次曹操也算值了

刘备的巅峰期包括两战,第一战是拿下益州,第二战是拿下了汉中。

严格意义上拿下益州是花了三年的时间,第一年刘备老老实实地蛰伏在益州的北部城市——葭萌关,守了一年,一年后才开始造反,攻打刘璋。但是后来还是靠着留守荆州的诸葛亮、赵云部队、张飞部队合力拿下了益州。

更关键第二战,是刘备在法正的帮助下拿下了汉中。

而汉中这一战最重要的、可喜的成绩是刘备居然打败了曹操。当然,严格意义上还不是打败,是打退了曹操。

曹操将自己在汉中的二次战役视作是鸡肋,最后率队撤退了。刘备彻底占领了汉中,并且在那里办理了自己的称王典礼,想想刘备这辈子居然能够打败曹操,那真是一个奇迹。

有人做过一个统计,根据史书上的资料,刘备参加的22次战争和战斗,失败13次,胜利9次。

而刘备亲自督阵和指挥的战争17次,失败9次胜利8次。

按理说失败的比例也没那么高,但是我们的印象中怎么刘备是那么失败的、一个常败的将军呢?

他也的确是。因为《三国志》里说刘备是用了一个词叫“折而不挠”。我们现在通俗的说叫百折不挠,因为老折。

而刘备的胜利往往是小胜利,大失败。你比方说在荆州,在博望的时候,刘备那时候还没有见到诸葛亮,刘备就埋下伏兵,打败了夏侯敦的骑兵,但是那是一个小的战斗。

最后在荆州的第八年在当阳长坂,曹操的五千轻骑、铁骑,把刘备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他第4次丢了老婆,在战斗中。

但是那也没关系,重要的是看你最后的战役,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

你比方拿破仑一生打了那么多的胜仗,但是最后他两场最关键的战役打败了,一次是俄罗斯战役,一次是滑铁卢战役,拿破仑就是一个失败者。

那么刘备呢?在汉中打败了曹操的刘备,登上了他一生的事业的巅峰,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但是,他的最黑暗的时期就要来了,带来他的厄运的是他两个亲密的战友和兄弟。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刘备在汉中称王。八月关羽的部队开始北伐,攻打樊城,水淹于禁的七军,包围了曹仁,控制了樊城。这场接近胜利的指挥者是关羽,但是关羽的胜负率更加的黑暗。

荆州护城河边上的关羽塑像 (视觉中国/图)

在《三国演义》中有人统计过,关羽参加过的战役和战斗,有32次之多,但其中23胜5平4败。但是对照史书却发现关羽亲自参加的战役和战斗有17次,总体战绩是4胜1平12败,胜率只有25%。而且获胜的4次中有2次是曹操指挥的,有1次是周瑜指挥的。在战败的12次中,关羽有2次被俘,而关羽最大的失败就要来了,而他的失败将带来刘备一生中更加残酷的失败。

东吴的军队确实偷袭了关羽。但是,关羽首先还是被曹操的军队,被徐晃指挥的曹军所打败。

在曹操的荆州,关羽被打败,而他自己的荆州江陵城已经被攻占了,关羽只好往西逃,结果走麦城,被杀头。那个地方离几年前的刘备军队的失败之地——当阳长坂坡一带只有四十里,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三国这段历史好听好看,实际上是因为前三国时代,就是有点战国味道的中原大战——以曹操为当然的第一男主角的中原大战。

而到了真正的三国阶段开始的时候,故事变得黑暗,变得不好看了,因为英雄一个个死去,新的英雄没有出现。

关羽死去的第二年正月,曹操过世,十月曹丕称帝。转过年刘备也称帝,那年刘备整整六十周岁。

称帝继位之后,刘备开始张罗给兄弟报仇。但是大军出发前另一个兄弟张飞,被部下杀头,而割了张飞头的叛将,带着张飞的头颅投奔了东吴的军队,所以刘备的这种灭吴战争更加的要一往无前,不可回头了。当年七月,刘备的军队进驻秭归(王昭君的家乡)。次年二月,刘备的军队开始发起攻击。

第一战是东吴的军队控制的长江沿线的零公里军事基地——夷陵,就是今天的湖北宜昌,拿下。但是,刘备的军队始终没有拿下第二站,夷道,现在的宜都县,在长江南岸。

最后的大结局在闰六月发生了,那是一个特别炎热特别干燥的季节,火烧连营。大结局我们都知道了。

核心的战斗在夷陵,就是宜昌和宜都之间的猇亭发生了。刘备的大军,飞灰湮灭,许多核心将领被杀。

刘备自己带着亲卫部队翻山越岭逃回了奉节,白帝城,那里是刘备的一生的最后一站。对于我们来说,那里有一篇刘备一生中唯一写的有趣的好作文,就是他给儿子刘禅的遗嘱。这个遗嘱看起来很像是口授的,而不是一篇写作的作文,很生动。

尾追刘备的东吴军队,甚至打到了白帝城的附近的南山,赵云的军队开始西返来保护刘备,但是真正的转折来自孙权,居然孙权的求和信到了。

这是发生了什么呢?我们接着来说一说,刘备之死。

点击下图解锁完整版《今天读了吗?——读三国》

已更新专题:读唐诗、读大女主、读电影、读爱情、读日本、读鲁迅、读大唐、读她们、读美国……

▼南周年会员可免费领取价值138元的《今天读了吗?》▼

ps.现在购买会员还有买一得七超值活动哦!

前1000名还加赠小米智能随身音箱

03

一辈子就一篇作文还进了课本

还剧透了诸葛亮一段八卦史

刘备不是一个爽人,刘备的故事也不是爽文。但是盘点了一下刘备之死,我倒是觉得刘备还是一个很好玩的、还很丰富的一个人。

章武二年,就是刘备称帝的第二年的闰六月,刘备大败,败回了奉节。当时那个地方叫鱼复,因为当地传说有大鱼重复地出没,所以叫鱼复。刘备败回了鱼复,结果东吴的兵也跟到了鱼复,就在对岸的南山。

八月东吴撤兵了。从东吴撤兵到第二年——也就是章武三年春四月份刘备死亡时,这中间有九个月。九个月,刘备一直没有回成都,这个心理很有意思,他为什么不回成都呢?

最初也可以说他还心心念念要再度打出去,但是可能性不大。

我的一个分析,刘备对返回成都,心有不甘,颜面挂不住,无颜见成都父老。这中间他给打败他的东吴大将陆逊写过一封信,信里头还挑逗陆逊:听说曹丕的大军已经开始攻打江陵,我准备东出。你觉得我这事办得成吗?

他挑逗陆逊,陆逊当然不以为然。

刘备这中间是给孙权写了一封求和信,但当时孙权没有回复他,后来听说刘备病了,孙权的问候信到了,当然实际上是求和之意。那么刘备也痛下决心,允许和平。

章武三年春二月,刘备在永安宫召见了从成都过来的诸葛亮和他自己的两个儿子。因为久住鱼复县,而刘备把那个地方改了个名字叫“永安”,还在当地建了个行宫叫永安宫。

在永安宫留下了一桩公案,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刘备托孤。我们大家也都很熟悉,因为《三国演义》里头也有这一段,刘备说:“卿可自取”,“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先生,你的才华十倍于曹丕,一定可以安邦定国。如果我的儿子行,你就辅佐他,我儿子不行,卿可自取。

这个“自取“,一般的理解就是取而代之。但是也有学者认为那个“取”实际上是“选择”的意思,那意思就是说,如果诸葛亮觉得刘禅不行,你换一种方式也行。

但一般的人按常情常理来推断,那就是客气话,你可以取而代之。同样的话,东吴孙策死的时候托孤给张昭的时候,说了同样的话说,我们家孩子如果不行,你也可以自取之,这好像成了三国的一个套路、套话。

清代的康熙读到刘备托孤这一段就觉得很不以为然,很蔑视,说你刘备平常跟诸葛孔明那么好,用鱼水来相比,说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得到了水,你对诸葛亮还不放心吗?干嘛还要说这种话?你三国人“以谲诈相尚,鄙哉”,我鄙视你。

但是我们用常情常理来推断一个帝王来托孤的时候,说一点这种话,还说得过去,没那么可鄙。

刘备托孤还有另外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刘备给他儿子刘禅的一封信,一般称为“刘备敕刘禅遗诏”,但这个遗诏显然是一个口述体,很生动,很有价值。

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里头有两句名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我们仔细解说一下刘备给儿子这封最后的遗书,他说了那么几句话:第一句是我生病了,但是死了没啥,“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我一开始我得了痢疾,但是后来又染了别的病,真不行了。

“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这人过了五十就不能算早死了,何况我已经六十多了年龄。刘备六十三,人生没有什么遗憾了,儿子你们也不要太伤心,我自己也没什么可伤心的了,就是心里惦记你们几个孩子。

第二句话是说丞相夸你,智量见长,我很高兴。“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说一个姓射的大臣来了,转告了丞相的话说,丞相说这刘禅这孩子智慧气量都很大,不得了,成长的速度超过了我的期望。儿子,如果当真如此,我就没有什么可以忧虑了,继续加油。

第三句话很重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说孩子,儿子啊,再小的恶事也别做,再小的善事也要做。“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咱们做王的,做皇上的得有贤德、有智慧、有德行,才能够让人服从于自己,你爹我德行不够,你不要学我。

第四句话是,儿子,好好读书。要读什么书呢?刘备的书单有两本排在第一级,一本是《汉书》,一本是《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诸子都包括哪些子呢?孔子、孟子是当然的。里头另外还有墨子吗?有老子吗?不清楚。

《六韬》是什么呢?是以吕公望和姜子牙为名的对话录,是中国很重要的一部兵书。当然包括用人治国的一些战略思想,这本书一度被认为是伪书,在清代的时候真的把它当作伪书来看。结果1970年代我们发掘了汉墓,结果发现汉代确实已经有《六韬》,那证明《六韬》确实至少在那个年代是一本真实的著作。

《商君书》是什么呢?就是商鞅的书。

接下来有一段话很好玩!

“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说我听说,诸葛丞相为你亲手抄写了《申子》、《韩非子》、《管子》和《六韬》,都抄写好了。诸葛孔明为刘禅抄写了手抄本的教材,这不是很好吗?但接下来那么句话让我们觉得啼笑皆非。说“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一种翻译,说这个书还没送到在路上就丢了,说孩子你可以自己继续努力,向那些更有学问的求教。这句话我分析了肯定是笔误,因为刘备是口述,记录的人记忆有问题,因为这很荒唐。

诸葛丞相在成都,刘禅也在成都,丞相认认真真地抄写了这么几本很重要的太子教科书怎么就会丢了呢?这就有点喜剧。但甭管怎么说,这篇刘备的小作文写得不错。

刘备一生就是15岁前认认真真的上过两年学,在东汉的卢植的门下读了一两年的书,后来没听说过他是一个读书人,但是他居然在临死的时候创造了一对金句,流传后世,这很了不起。而且看得出人之将逝,其言也善。

刘备的话不仅善,而且还气量颇大。

第一,对生死看开了。

第二,孩子你要好好读书,你要好好做人,这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父亲留给刘婵的临终嘱咐。

刘备的故事也是一个很励志的故事,一直不放弃,甚至作为皇帝最后死,死在了自己的东部边境小城,留下了这么一篇小作文,也算是值得了。

《今天读了吗?》读三国·目录

读三国01·赤壁之战究竟分了几次荆州才杀出了“三国”?

⦁ 当妹夫二轮分荆州

⦁ 单刀会三轮分荆州

⦁ 四轮分荆州开始真正的三国杀

读三国02·只因遗书写得好,刘备就该当选三国“三绝”英雄

⦁ 刘备在荆州一点没蹉跎

⦁ 刘备居然打败曹操

⦁ 刘备托孤暴露孔明的八卦

读三国03·诸葛亮姓葛?《诫子书》不是写给亲生儿子?

⦁ 诸葛亮和刘禅是同龄人?

⦁ 三篇诫子书一篇一个梗

⦁ 诸葛亮为何家住锦里

读三国04·曹操的临终遗嘱,真的为妻妾女人操碎了心吗?

⦁ 曹操墓为何不是坐北朝南

⦁ 曹操为何留了四箱衣服

⦁ 曹操临死为何还惦念铜雀台

读三国05·曹操成长史,三国名士是如何教育后代的?

⦁ 曹操是文科生还是武科生?

⦁ 面对不争气的儿子,曹操如何鸡娃?

⦁ 从不熏香焚香的曹操为何要给诸葛亮送香?

点击下图解锁完整版《今天读了吗?——读三国》

已更新专题:读唐诗、读大女主、读电影、读爱情、读日本、读鲁迅、读大唐、读她们、读美国……

▼南周年会员可免费领取价值138元的《今天读了吗?》▼

ps.现在购买会员还有买一得七超值活动哦!

前1000名还加赠小米智能随身音箱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