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基层宣传文化能人陈炳良:青花瓷,他的一方天地

南方+ 记者

“水墨漫画主要体现在意到,不用具象。像这件由潮汕水彩画院院长李小澄创作的作品就比较有代表性,寥寥几笔,青蛙与荷叶就活灵活现,相当传神……”近日,在潮州市饶平县三饶镇胜佳陶瓷工艺厂的青花瓷展厅,陈炳良拿着一件件精美的瓷器侃侃而谈。他如数家珍地讲述每一件作品的创作灵感与来历,言语之间满是喜爱和自豪。

陈炳良今年56岁,是饶平县胜佳陶瓷工艺厂总经理,也是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保护基地团队组织人。上世纪90年代,潮州陶瓷产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许多农民“洗脚上田”做起陶瓷生意。和很多人一样,陈炳良开始接触陶瓷,从最基础的工作贴花纸干起。到了2004年,他开始自己办厂,主要是生产日用陶瓷。直到接触艺术瓷后,陈炳良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并深深地迷上了艺术瓷。

还未烧制的青花瓷如国画一般。

还未烧制的青花瓷如国画一般。

“花纸也是一种装饰,但是没有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彼时的陈炳良一直在思考,是否可以把当地的工匠、美工、画家等民间手艺人组织起来,共同进行创作,取长补短,把国画的艺术和陶瓷工艺美术运用在陶瓷产品上,提升本身陶瓷的价值和附加值。

说干就干。2005年,陈炳良就开始从事陶瓷文化产业的宣传及培训组织工作,时光在一次次笔绘创作和一场场交流活动中悄然流过。2012年,陈炳良申请了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饶平县“青花瓷”非遗传承和保护基地。

如今,陈炳良从事基层宣传文化工作已长达15年之久。在此过程中,他不仅自主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发团队,还常年对外开放青花瓷展艺馆、陈列室和生产演示场地。每年多次组织全国各地书画名家到基地进行培训、交流,为饶平陶瓷产业、特别是青花瓷的传承和保护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陈炳良常年对外开放青花瓷展艺馆、陈列室和生产演示场地。

陈炳良常年对外开放青花瓷展艺馆、陈列室和生产演示场地。

“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厂里的工人,特别是原来有工艺美术基础的,在美术大师、画家的系统讲解下,他们的水平提升很快。”陈炳良说,有些工人手法熟练,但是文化水平、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还有所欠缺,定期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

这两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胜佳陶瓷工艺厂整体销售额和生产规模有所下降,特别是外贸出口影响较大,不仅订单减少,物流成本也水涨船高。陈炳良坦言,“几乎每一天都是亏本”。即便如此,在青花瓷的传承和保护上,陈炳良依旧不遗余力,会不定期地举行文化交流、培训活动。

工人熟练地安装壶把。

工人熟练地安装壶把。

为何要做这样的工作?陈炳良的回答很简单——兴趣爱好。陈炳良说,15年来,他不仅收获了经济回报,无形中也提升了工厂各方面的综合实力,特别是在企业文化的软实力方面。除此之外,他本人也受益匪浅,过来培训的都是全国各地的书画名家,他学习了很多陶瓷文化艺术,包括艺术鉴赏、国画技艺等。“这真的是一个很不错的工作。”陈炳良发自内心的感慨,“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一种主流品种,堪称国粹。只要用心投入进去,其实它里面大有天地。”

【采写】郑淼鑫 黄敏璇 洪志滨

【摄像/剪辑】郑淼鑫 吴嘉薇

编辑 范磊
校对 刘珺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