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与海的距离很远,从东部的南海之滨到西部的莽莽山川,何止千里;山与海的距离很近,我就在你身边,顾盼相依,牵手与共。东西部扶贫协作中的那些人、那些山、那些水,都有故事,都在诉说着一个个感人的山与海的英雄故事。
为广泛宣传近年来我省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最美故事,南方杂志社与省扶贫办合作推出全新的《山海英雄榜》,为您讲述西部沃土上活跃着、奋斗着的英雄们的故事。
今日主角
苏牧(珠海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挂任广东省援川前方工作组派驻稻城县小组长,稻城县委常委、副县长,亚丁景区管理局党工委委员、副局长)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丨影子
01
遥远的高原上,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的山川里,高原海子一片静谧的冰蓝色。
理塘县的丁真火了,紧邻的稻城县也连带着获得了更多关注。理塘县、稻城县都是珠海对口帮扶。很多亲友打来电话询问丁真,苏牧每次都淡定地回答:藏区有很多的“丁真”,拍到谁都会这么迷人。
三年前,苏牧从接近零海拔的珠海来到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稻城县,任广东省援川前方工作组派驻稻城县小组长,稻城县委常委、副县长,兼亚丁景区管理局党工委委员、副局长。
苏牧(左一)在亚丁景区开展创5A级旅游景区宣传和黄金周咨询服务活动。
虽然名字中有“牧”,但这确实他第一次到高原牧场。从一名审计干部到一线扶贫干部,高原反应是必须面对的问题。三年来,高原反应始终困扰着苏牧,使他经常睡眠一天不足五小时,疲惫不堪。
高原反应考验着所有的扶贫干部。长期的高原反应给他们身体带来不少问题。广东省这一批25名援川干部的体检报告上,都存在心律不齐等问题。
苏牧和同事们却从未想到退缩。1993年入党至今,他深受党的教育,也深信自己能够扛得住:组织派我来,并不是代表个人,不能因为缺氧就离开;这边的老百姓需要我们,不能轻言放弃。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与苏牧不同,游客却可能因为高原反应对稻城望而却步——亚丁景区的景很美,但海拔4000多米是对每个游客身体的极大考验。
2018年7月13日,苏牧(右三)赴金珠镇入户调研了解民情。
苏牧在调研中,发现高原反应已经成为游客最担忧的问题之一,这给当地发展旅游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要发展,就必须解决好这个问题。
苏牧最后决定把游客的应急救援服务系统的完善作为抓手,着手建立好旅游的基础保障,为游客身体健康提供最大程度的保障。
钱从哪里来?几经沟通,苏牧最终得到广东省援建资金2800多万元。
2020年国庆期间,稻城亚丁景区内首批游客应急救援服务系统启用。当游客呼吸困难或在上下山途中身体不适,都可以在游客中心或相应站点的高原供氧室得到休整和救治。以往游客们只有远赴医院才能用到的吸氧设备,在这里都有。此外,高原供氧室还同时向游客们提供空调和供暖。
2019年7月19日,苏牧(后排左一)陪珠海党政代表团考察珠海结对医院桑堆卫生院,并参加互联网医院和远程网络诊断中心的挂牌仪式。
02
“这片土地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稻城县的人才问题让苏牧揪心。
输血容易,造血难。人才的培育就是造血。苏牧深知,扶贫干部驻扎稻城始终只有几年,稻城更长远的发展还是要靠扎根当地、懂得汉藏两语的本地干部。
教育尤为重要。教育关系到稻城县未来整个素质的问题。只有懂汉藏两语的当地老师才能克服教育的“水土不服”,他们既懂外面的先进理念,也知晓本地的文化渊源。
医疗行业的情况也是如此。高水平的医护人员奇缺,而不需要当地翻译就能顺利工作的医生更少之又少。
于是,苏牧和其他援川干部一起,建议在稻城县“十四五”的相关规划中,将人才培育作为重点。他们认为这是稻城未来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为此,这几年苏牧积极争取珠海计划外资金资助人才培育,加强东西部的人才交流交往交融,自筹帮扶资金200多万元,开办针对乡镇干部的管理能力提升班、针对基层人员的职业劳动技能培训班,促成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珠海高新医院与稻城县桑堆镇结对帮扶,发动珠海慈善总会、爱心企业等社会帮扶......
改变在悄然发生。
苏牧下挂点桑堆乡了解青稞的生长情况。
03
尽管风景奇秀,稻城却始终是太远了。如果从珠海坐飞机到稻城,以往在成都中转,快则需一天时间,慢则需要在成都住一晚,等待第二天的飞机。
2020年7月14日,苏牧参加亚丁机场“珠海-稻城”航线首航仪式。
2020年7月14日,珠海—稻城的直航飞机首航。游客乘坐珠海—稻城的直飞航班,路上的时间一下子缩短为半天。
这离不开苏牧的努力。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到2020年7月14日正式首航,两年多来,他与广东、四川两地各个部门无数次的沟通协调,终于如愿以偿。
交通便利度对旅游业发展非常重要,对农产品销售则更是如此。
稻城在高寒地带,日照长,昼夜温差大,青稞、马铃薯种植最多。然而它们都是普通农作物,成本低,市场利润率也不高。加上本地市场小,游客季节性强、购买力有限、运输成本高,稻城的农产品一直很难有稳定的销路。
苏牧在珠海扶贫地区农产品展销会上向市民推介稻城产品。
为此,苏牧联系珠海市扶贫办邀请企业家们来到稻城,搭建产品消费平台,实实在在地解决农作物难卖的问题,高山的小土豆下了山,见到了大世界——
2018年11月,在珠海落地对口支援甘孜州藏区文化体验园,大湾区企业、消费群体、市场抱团整合到一个大的“扶贫消费平台”,东部有了“前店”。
2019年3月,占地66亩的农特产品产业园在稻城县落地,将优质高原农牧产品整合起来,到一个大的“扶贫产品供应基地”,并根据消费平台的需求,通过订单生产、定制服务、企业基地结对等,西部有了“后厂”。
其中,牦牛肉、松茸、土豆、青稞、黑花生等已销售逾百吨,消费扶贫助力农业产业飞速发展。案例《打造两地产销平台 珠海助力稻城脱贫奔康——珠海稻城两地共建产业园区助力产业发展》被评为2019年全国消费扶贫典型案例。
…………
话藏家事,吃藏家饭,解藏家困,出生于揭阳的苏牧,在稻城蝶变成了“能扛事、能成事、有情怀”的高原“牧人”。
本文责编|蒋玉
统筹 | 曹建民 蒋玉
策划|蒋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