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下午,“小手拉大手,美丽顺德齐参与”——顺德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助力城乡品质提升推广仪式在上华村举行。顺德区政协主席周文、副区长刘国兴出席了仪式,并为罗沙小学等首批顺德区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获授牌。
以点带面、串珠成链,顺德希望通过推进劳动教育课程与城乡品质提升深度融合,进一步助力全区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进一步形成家庭、学校、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
校内荒地变身劳动教育基地
“罗沙小学地处乐从的最西边,校园占地面积63个,2019年8月,我初到罗沙小学任职,发现校内有大片的荒地。”罗沙小学校长张永新回忆,2020年初,在学生居家学习之际,学校分批组织老师们回校,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开辟了20余亩荒地,建立了劳动实践基地的雏形。
乐从镇罗沙小学校长张永新,作为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代表进行经验分享。欧阳少伟摄
“学校现在20多亩的校内劳动基地,分为花园、菜园、百果园、宝树园、西瓜园、中草药园、水稻园,全部都是老师带着学生,学生邀请家长,一起出力流汗,一点一点开辟出来的。”张永新介绍,该校大约十三亩的花地,原来是用铁丝网拉起、堆放建筑垃圾的地方,现在是一片花海。
此外,该校饭堂楼面此前长满一人多高的老草,去年3月挖掉老草之后,种上了100多棵的果树,成了现在的百果园;教学楼和办公楼之间的宝树园,则栽种了四十几棵由老师们自愿捐助的嘉宝果树,全部都有十几年的树龄,今年第一次结果,全校师生共同采摘,其乐融融;去年寒假,响应教育部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号召,罗沙小学把后门接近5亩的杂草地开发出来,种植中草药。
罗沙小学在校园荒地上建设了水稻园。
家校携手推动居家劳动
“到现在为止,二十几亩的劳动基地已经初具规模,劳动基地建设好了之后,按照学校的规划,把各个园分到每个班,从农地、选种、种植都是孩子和家长们一起完成的。”张永新说,每到周末,孩子们会带着家长回了学校参与劳动,家长也非常乐意,既给孩子做好榜样,家长和家长之间又多了一个沟通的平台。
“用家长的话来说,学校是个大花园,家里是个小花园。因为充分链接接家长的资源,加深了家校的感情,优化家校关系,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张永新说,通过小手拉大手,学生不仅带动家长参加了基地的建设,更邀请家长参与劳动基地的种植,以家校携手的形式,推动居家劳动,开展常规的家务劳作及传统节假日劳动主题教育,如“收纳小能手”“家居大变身”等,激活家长和师生的劳动热情,促进家居环境的提升。
罗沙小学的学生邀请家长一起在劳动基地上种植。
家校合力链接社区资源
罗沙小学还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设置,以家务劳动、手工品制作、顺德美食烹饪、种植养护等主题,编写螺旋式上升的劳动教育校本教材,有机整合多学科教学。
“课内老师们手把手地教给学生,课后孩子们和家长共同携手,为劳动课后的作业打卡,一起整理家居,一起种花,美化家园,一起完成美食。这样的作业孩子们喜欢,家长们更开心,居家劳动的推动让家庭更和谐,让家居更舒适更美丽,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吃苦耐劳的品质。”张永新透露。
通过以学生为主体,以家庭为根基,罗沙小学还不断链接社会资源、社区资源,学校不定期的组织开展乐从镇志愿者亲子劳动实践活动,“小手拉大手,房前屋后大扫除”活动、“爸妈跟我来”美村行动总动员等实践活动,以学生带动家庭,拉动社区的方式,让劳动教育走进生活,回归社会,促进城乡品质提升。
罗沙小学等15家学校获评顺德区第一批劳动教育特色学校。欧阳少伟摄
小手拉大手共建美好家园
罗沙小学以劳动实践育新人,是顺德区中小学以劳动教育助力城乡品质提升的缩影。
顺德区委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区城乡品质提升攻坚队总指挥胡永峰介绍,近期,顺德区城乡品质提升攻坚队办公室组织发动全区职业院校、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城乡品质提升教育活动,全区已近半数学校(幼儿园)围绕城乡品质提升工作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师生覆盖面超30%,开展主题活动近600场。
他表示,希望全区中小学校以罗沙小学为榜样,开展更多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实践活动,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地推进劳动教育课程与城乡品质提升深度融合,以“小手拉大手”、美丽乡村亲子行、校外志愿服务等活动形式组织师生及家长积极参与城乡人居环境治理,形成家校共同推动的合力,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
顺德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助力城乡品质提升推广仪式现场。欧阳少伟摄
链接:
第一批顺德区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顺德区西山小学
顺德区成美初级中学
顺德区容桂小学
顺德区容桂红旗初级中学
顺德区北滘镇朝亮小学
顺德区乐从罗沙小学
顺德区伦教霞石善祥学校
顺德区勒流梁季彝纪念学校
顺德区龙江实验学校
顺德区陈村庄头小学
顺德区京师励耘实验学校
广东碧桂园学校
顺德区容山中学
顺德区胡锦超职业技术学校
顺德区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
【南方日报记者】欧阳少伟
除署名外罗沙小学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