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童年最in的潮人打卡点,赏创意×非遗盛宴

越秀区文化馆
+ 订阅

80、90后,如果提及曾经广州最潮最in的商场,你会想起哪里?

属于广州潮流后生仔女的青春回忆肯定离不开——地王广场、中华广场、流行前线……

将时针往回拨,坐落在中心城区的中华广场曾拥有专属于它的黄金时代。行街、睇戏、食饭、拍拖、买手机、唱K、倒数、校运会、笨猪跳、吉之岛、天生快活人、全国最长的户外扶手观光电梯 ……“烈士陵园站”承包了我们的青春记忆。

【图:中华广场试业旧照,来源于网络】

中华广场是广州老城区第一家大型综合购物中心。它位于中山三路与较场西路交界处,地下负一层连接地铁一号线烈士陵园站A出口。2000年,中华广场开业,一时成为城中打卡胜地。联同地铁出口物业——海印集团的流行前线、深圳卓越地产的地王广场、陵园西手机一条街、中华广场西侧小商品市场(老鼠街),共同形成了中华广场商圈(中山三路商圈),作为广州年轻人时尚购物的风向标。中华广场见证了数个广州的“第一次”,也创造了中国商业地产的第一项吉尼斯纪录。

然而,随着广州地标性商圈的增多和电商的冲击,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二十岁的商圈,正在与我们一起变老,原本红红火火的“中华广场”四个字,逐渐显得黯然失色……

但您知道吗?今年“五一”期间,中华广场将完成升级改造焕新亮相,致力于成为“将老广文化和新兴潮流结合的新购物中心”。不知道您是否愿意约上好友,重新走进中华广场?

而与中华广场新愿景一脉相承的,还有这个秉承“传承民族文化,推动创新潮流”宗旨,大力提倡与推进文化创新,用当代的创作设计理念及艺术手段去讲述岭南文化的故事的展览——

主题:“传文化瑰宝·展自然之美”第六届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展

展期:2021年4月30日-6月25日

地点:中华广场二楼2008

展览开幕暨优秀作品颁奖仪式时间:2021年4月30日 10:30

主办单位: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中共越秀区委宣传部、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广州市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局

承办单位:广州市越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州市越秀区教师进修学校

协办单位:广州市教育学会中小学美术教研专业委员会、中华广场

执行单位:广州市越秀区文化发展促进会

非遗进商圈

打造沉浸式的观展体验

为进一步整合越秀非遗+文化产业以及中华广场商圈资源,提升越秀“广府文化源地,千年商都核心”的文化品牌,加大非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创新文化消费模式,激活和释放文化需求,拉近非遗与市民日常生活的距离,努力把越秀建成广州“老城市新活力创新发展示范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大赛主办方首次把优秀作品展览搬进购物中心,并携手“大话国”团队共同打造大话广府美食文化空间,通过生动又接地气的漫画语言向观众展现广府传统美食的烟火气息和文化底蕴,让大家一边观展一边领略岭南饮食文化的千姿百态,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消费场景中共同参与非遗保护、共享非遗保护成果。

以创意颂扬抗疫精神

聚焦生态保护

本次展览展出实物、设计稿优秀作品超过50件,不少作品在创新非遗工艺与表达方式的基础上,针对新冠与抗疫、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时政热点议题进行创作,充分体现了“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

【图:金奖 木制游戏装置-大闹天宫】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的李舒云,她在大学期间受到导师卢文英的粤剧启蒙,毕业后希望以“非遗进校园”的形式薪火相传,遂联手同窗好友彭诗怡、李泳枫制作了金奖作品《大闹天宫》,搭建一方小小的舞台,提取了佛山木板年画、佛山剪纸中的工笔绘彩、勾金粉等技法,用手柄、木齿轮带动舞台布景和角色人偶的动作变化,重现该剧的武打场景,使学生在游戏中感受粤剧文化的魅力。该教具在她所任教的佛山市南海区狮山实验学校备受欢迎。

【图:金奖 广彩-海洋世界的环保问题】

金奖作品《海洋世界的环保问题》是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大三学生揭素梅创作的广彩箱器作品,其创新了广彩传统的构图方式、载体,令观者眼前一亮,虽以海洋污染为题材,画面却明快简洁而不骇人,妙趣横生,既是对“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延续,同时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的具体诠释。

【图:银奖 蜡染-抗击疫情·致敬英雄】

获得银奖的蜡染作品《抗击疫情·致敬英雄》主创李婉茵在五邑大学求学期间开始学习蜡染,毕业后到贵州省丹寨县拜师乡村画娘罗板防正式学习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苗族蜡染技艺,并把该技艺带回广东进行传播,携手罗板防之女杨丹及同学杨光丽、母校师妹麦颖桉创作该作品。四位年轻人以蜡为墨,以刀为笔,点蜡成画,致敬社会各界抗疫一线工作者,怀缅逝去的生命。

搭建非遗交流平台

助力区域文化循环

本次展览展出的优秀作品来自全省多地,这是近年来在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及中共越秀区委宣传部的指导下,依托广东省广府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资源优势,持续加大统筹协调力度,进一步拓展跨区域交流互动平台,支持全国各地非遗工作者深化合作,共同打造的精品成果。主办方希望借助大赛及作品展览孵化更多“非遗+文化产业”成果,助力人文湾区的建设,联动全省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推动非遗行业融入国内大循环、国际国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共同促进泛珠三角区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图:银奖 广彩-岭南之趣】

银奖作品《岭南之趣》融合了广府文化、客家文化以及潮汕文化,提取了潮州木雕狮、客家凉帽与大襟衫、围屋、广东醒狮、鸡公揽、扒龙舟、镬耳屋等民俗文化元素,并以云纹和水纹相连,寓意广东三大民系携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新出彩。

【图:铜奖 瑶族银饰制作技艺-瑶族十二姓壶】

铜奖作品《瑶族十二姓壶》出自广州市越秀区对口精准扶贫的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瑶族银饰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唐大打十斤之手,以一套独具瑶族风情的茶具,展示瑶族十二姓的图腾形象,讲述始祖盘王报恩与平王赐婚赐姓的民间传说和民族信俗。

欢迎各位市民、专家、非遗工作者、文旅产业代表莅临展览现场参观更多非遗创意作品,赏一顿创意×非遗的盛宴。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