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蜜蜂“Keeper”王雅萱:探索“蜜”秘,“蜂”情万种 | “野保小卫士”投稿随访系列(五)

南方报业小记者
+ 订阅

一图一故事,野保小卫士广州市首届青少年学生守护野生动物故事征集比赛正在火热进行中,初赛征稿时间截至430日。

赛事活动将分别在南方+客户端(线上)和广州动物园(线下)举行,由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广州市教育局联合主办。

活动临近截稿日期,目前收到了600余份投稿,经审核通过发布作品约200篇。

点击此处参加比赛:投稿入口

近期,南方报业小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投稿的“野保小卫士”。


随着“一图一故事·野保小卫士”活动的展开,有许多精彩的投稿作品展现在我们面前。其中,来自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初一(2)班王雅萱的投稿作品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她在作品中介绍了中华蜜蜂,分享了她与中华蜜蜂的奇妙经历(点击蓝字查看投稿作品)

今天,南方报业小记者林芷如对王雅萱进行了人物专访, 带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王同学与中华蜜蜂之间的有趣故事。

(左:王雅萱;右:小记者 林芷如

Q:可以向我们介绍一下中华蜜蜂的生活习性吗?它们与其他的蜜蜂(如意大利蜜蜂)有什么区别?

A: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是中国独有的蜜蜂品种。它们的采集力强、采蜜期长,是具有群体智慧的生物,它们在蜂群中各司其职分为工蜂、雄蜂和蜂王。如果大家想具体了解一下的话,可以看看动画片“Bee Movie”。

与意大利蜜蜂相比,中蜂的个头小、产蜜量也少,但其每日外出采蜜时间也比意蜂长,其安全采集气温比意蜂低,能更好地为早春和晚秋开花的花种授粉。

Q:最初是通过什么途径认识中华蜜蜂的?

A:最初是通过几位养蜂的邻居们,我通过他们了解到了什么是中华蜜蜂,之后我在翻阅书籍的时候也看到过对于中华蜜蜂的介绍,后来也上网查了有关资料。

Q:是什么原因让你和父亲决定为这些野生中华蜜蜂造一个宜居的“家”而不是“饲养”中华蜜蜂呢?

A:你知道养蜂的英文怎么说吗?是bee keeping,所以养蜂其实不是驯养的意思,只是你造一个宜居的家,然后“keep”着它们。而我们也并不想束缚野生中华蜜蜂的自由。

Q:在造“家”的过程中有遇到什么困难吗?如果有,是怎么解决的?

A:有的,我们曾遇到过虎头蜂和胡蜂这两种都是以蜜蜂为食的昆虫,有两箱蜜蜂被它们攻进蜂巢,死伤过半。后来是我和爸爸一人一支羽毛球拍去歼灭黑尾虎头蜂,甚至还试过活捉一只虎头蜂,然后涂上农药,让它飞回巢穴去歼灭整窝虎头蜂。

Q:为什么选择以中华蜜蜂为写作对象?

A:有两个原因,一是有了五六年“养”中华蜜蜂的经历,中华蜜蜂是我最熟悉、也最亲近的野生动物,我也十分喜爱这群勤劳的朋友;二是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来呼吁大家保护中华蜜蜂。

Q:你对于中华蜜蜂的现状有什么看法吗?

A:近年来,中华蜜蜂的数量剧减,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在我看来,导致这个现状发生有三个主要因素:一是由于树木大量被砍伐,滥施农药,自然环境污染严重,中华蜜蜂生存环境差;二是外来蜂的引入对中华蜜蜂造成威胁;三是很多人很害怕蜜蜂,担心被蜇到,一旦看到就大呼小叫,非要消灭不可,比如在我们小区一个树洞里,曾经有一窝蜜蜂也被人残忍地用水泥封死。

Q:你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向读者传递什么呢?

A:我想说,中华蜜蜂作为我国独有的蜂种,大家应该更多地了解它们,国家也应该设置一些中华蜜蜂的保护区来帮助它们更好地生存。其实蜜蜂并不可怕,它们蜇人后就会死去,它们也会爱惜自己的生命,所以它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而我们对它们不用害怕,和平相处就好。

相传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只能再活四年,因为蜜蜂死亡会导致很多植物无法授粉,植物减少、氧气减少,粮食危机、生态系统破坏,最终导致物种灭绝。蜜蜂虽小,但它的命运关系到人类的未来,需要我们去共同保护。

采写:南方报业小记者 林芷如

编辑:实习生 陈慧珊

校对:符如瑜

主办单位: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 广州市教育局

承办单位:南方+客户端 广州动物园 广东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

协办单位:广州粟仓文化有限公司 广电少儿艺术团 影梦站台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