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茂名红色印记|看见太阳的微笑

南方+

走读茂名红色印记|看见太阳的微笑

00:00/00:00

【编者按】百年征程波澜壮阔,初心不改历久弥坚。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回望来时的路,在茂名这片红色热土上,众多英雄儿女为了新中国成立、民族解放,为了国家复兴和人民幸福而英勇奋斗,血洒疆场。作为茂名党史血脉的记录者,我们会同党史研究者一起,深入实地探访在茂名的重大党史事件发生地、重要遗址遗迹。从即日起,南方+茂名频道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走读茂名红色印记”专栏,从英烈故事、革命遗址等视角挖掘茂名红色故事。敬请垂注!

《看见太阳的微笑》

知道他的名字,在许多年前。

在中央电视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文艺晚会上,宋春丽老师说:“江姐在黎明前倒下了,还有一位烈士在黎明前也倒下了,他的名字叫李卡。”她动情地朗诵了李卡在狱中写下的最后诗句。当时还不知道,这位广东烈士是我的家乡茂名人。

我居住的城市离他老家村子只有30多公里,请原谅我们对英雄事迹的关注迟到了。

走进茂名化州市笪桥镇柑村,这是一座红色革命村庄。在广东南路革命纪念园,在岭南风格的祠堂侧边,一排排烈士坟茔令人震撼不已。在广东南路革命化州纪念馆,我寻到他的资料。李卡真帅气,坚毅的傲骨充满自信。全馆引人瞩目是那一封革命遗书:“天一亮,你就会看见太阳的微笑”。字里行间的铁血柔情,洋溢着英雄浪漫主义。在放大的手书版本,让人清晰窥见行草飘逸的风格,如同他潇洒的人生。面对死亡的逼迫,他信念的旗帜在高高飘扬,不仅在家乡茂名,在广东,在中国。

朋友,当白色的恐怖正在蔓延着、死亡之魔在狂吼的时候,这不是一个凶信,而是一个喜兆,你接到应该为此而快乐,因为任何魔力明知是消灭不了我们。”我深情地在李卡的狱中遗书前鞠躬,这封信堪称是感动广东版的《可爱的中国》。

李卡1922年生于化州长岐镇双牌村,1945年毕业于广东国民大学。曾担任广州《建国日报》记者,用“李卡”等笔名。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选送香港达德学院进修。1948年到粤赣先遣支队任支队司令部参谋。1949年1月被捕入狱,同年9月被杀害。他光辉而短暂的一生,在广东先烈丰碑林划过了一道闪耀的光华。

李卡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距今80余年,仿佛历历在目。在今天,我拨开历史的烟云,去邂逅革命战士李卡。

李卡故居“旗楼”遗址。

李卡故居“旗楼”遗址。

二十世纪初期的鉴江平原,河涌交叉,池塘潋滟,水田肥美,稻花飘香。来自双牌村大户的李卡,当时叫李均海。他家境丰厚,为人豪横磊落,幽默风趣,忠义果敢,常为乡亲打抱不平。1939年李均海考上梅菉中学。在地下党的影响和培养教育下,他秘密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41年的春天有点压抑,梅菉圩阴沉沉,鉴江在这里沉闷地穿城而过。梅菉中学推行法西斯教育,迫害进步师生。在共产党领导下,全校进步师生举行反法西斯教育总罢课。李均海被选为代表同反动当局进行斗争。1942年秋冬,他被迫转到乳源县知用中学读高中。粤北山区寒冷,街市弥漫着白色恐怖,李均海继续在此进行抗日宣传活动。抗战胜利后,他考上了广东国民大学,始用“李卡”作为姓名。

李卡的革命征程辗转曲折,最后到达韶关。1949年1月14日,农历腊月初十,月光惨白。李卡与战友在曲江县沙溪镇宝山村活动。夜很深了,他们在张屋土纸厂的茅寮和衣而卧。突然被狗叫惊醒,茅寮被反动武装自卫队包围。李卡果断将文件撕毁吞咽下去。最后,李卡被关押在国民党七战区芙蓉山军法监狱。上百人困于一室,烟气、粪便味、汗酸味弥漫在内,几乎令人窒息。李卡很乐观,谈笑风生,给难友讲革命故事。他坚持写日记,“黑夜的魔鬼赶不走我们的好梦,天快亮了,你看东边,红光起处就是太阳出来了。”他给朋友写道:“几多英雄勇士为此而流血,抛出自己的头颅,我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平原的一株草,大海无干旱之日,烈火也无烧尽野草之时。”1949年9月4日,韶关中山公园阴暗灰沉,李卡被押在中间。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罪恶的枪声响了,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生命被定格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三江潺潺,山河同悲。

我走了,以后再不会见到我的笔迹,也许你会为此而难过。”隔着时空,烈士与我在对话。严格来说,你是我祖辈的年龄,我们出生相差50多年。“我们这一代就是施肥的一代,用自己的血灌溉快将实现的乐园,让人类享受人类应有的一切幸福,这就是我们这一代的任务,是光荣不过的事业,死就是为了这,而生亦有生的努力方向。”大爱无私,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与盛世中华,是先烈们前赴后继的奋斗硕果。

致敬先烈,感恩前行者,我要去到他的家乡。在当地宣传文化部门同志陪同下,今年立春前夕我们驱车到达化州市长岐镇。富饶的鉴江在平原优美地拐了一个弯,造就了化州市、吴川市两个长岐镇。经过李氏大宗祠,穿过田野巷陌,李卡故居低调地隐藏在双牌村。

穿过雄伟的门楼,这里曾是粤西大户人家。故居破旧,但主体清晰保留。属典型的南方四合院古建筑,原名“旗楼”。由李卡祖父在晚清修建。横额“饮光东舍”,两侧对联“饮如流水”“光似明球”,笔力遒劲。岭南风格的镬耳墙斑驳可见,伟岸地耸立。二层砖瓦木结构,房屋占地面积数百平方米。“旗楼”建筑恢宏,上进顶高耸,上进房屋保存较好。部分灰雕栩栩如生,窗棂疏朗,仿佛在等待李卡的归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曾作为双牌村的学校。当地镇委梁书记介绍,李卡故居的修复设计图已绘制出来,将投入资金进行修复。

在烈士亲属后人的娓娓道来中,在双牌村百年历史风云里,在历经劫难的旧居废墟上,只见一株向日葵正在南国的隆冬绽放。沿村道望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古村落脱胎换骨。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蝶变式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现代化设施日臻完善,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升高,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我走了,太阳我带不走,你跟着它呀!永远地跟着它呀!朋友,努力!天一亮,你就会看见太阳的微笑。

今日广东、今日中国之盛景正如烈士所愿。因为信念,我们总能看见太阳的微笑。

『作者』廖君,又名西粤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茂名市作协副主席,岭南文化专家

【策划】刘俊

【海报】刘栋铭

【执行】杨金凤

编辑 杨金凤
校对 符如瑜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