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林:广东要实现年均5.0%左右的增速,关键一招是这个
广东“十四五”发展蓝图正徐徐展开。4月25日,《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发布。
同时,广东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自身条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如此形势下如何实现“十四五”期间的高质量发展?南方+专访了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国家发改委原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他分析了广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变化,以及应当采取怎样的对策,在哪些领域进行新探索。
稳定经济增速的关键是全方位创新
南方+:进入“十四五”,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或将进一步下行。广东设定了全省GDP年均增长5.0%左右预期目标。在您看来,广东稳定并延长经济增长平台期,需要认真考虑的政策和改革重点有哪些?
徐林:按照新古典增长模型,经济增速是由技术进步增速、资本投入增速和劳动力投入增速共同决定的。
从我国目前趋势看,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提高,与之相随的是劳动力供给增速降低,加之资本产出率增速也在下降,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看,也存在下降趋势。生态环境、债务杠杆率、结构失衡等边际约束条件日益收紧。
从需求侧宏观模型来看,我国国内消费增速逐年下降,已经由过去10%以上下降到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由高峰期30%左右的增速,下降至如今6%左右的增速。
综合上述多重因素及其变动趋势,广东设定了全省GDP年均增长5.0%左右预期目标是合理的。而稳定经济增速的主要办法和举措,核心内涵应转变为全方位创新,重点是体制机制创新、科学技术创新、治理模式创新,打造一个有利于吸引各类创新要素和生产要素在广东地区聚集的发展环境,强化全省经济增长的创新驱动,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来推动增长。同时要尽可能多地拓展国际合作空间,拓展拉动经济增长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南方+:经济发展指标强调“质量”和“结构”,“十四五”时期高质量推进广东经济优化和结构调整,您有哪些建议呢?
徐林:广东已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强调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结构”,在创新引领方面应该走在全国前面。要更多利用市场机制激励对科技研发的人、财、物投入,让投资者和科研人员更多分享研发成果商业转化形成的收益。要加强制造业基础性核心技术、数字计算技术和产品、绿色低碳技术的国内研发和进口替代,以摆脱对进口产品和技术的严重依赖,突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
此外,生态环境的改善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更具体的要求,绿色低碳发展已日益成为一种持续上升的市场需求。广东要率先加快优化能源结构并强化节能,推进分布式清洁能源体系建设和能源互联网建设,在碳达峰和碳中和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从公平正义的角度来说,广东是一个移民大省,外来人口比例很高,这些人作为劳动力为广东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地常驻居民在享受公共服务方面应得到更均等化的对待。广东作为沿海发达省份,应该率先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
对外开放要建立在竞争力不断提高的基础上
南方+:广东提出“打造新发展新格局战略支点”,该如何更好地把战略支点作用发挥出来?
徐林:新发展格局强调的是“双循环”,要更多地发挥内循环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同时还要继续发挥外循环对中国发展的推动作用。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广东要更好地发挥内循环的作用,如,要提高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特别是通过实施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使得在广东打工的外地人能够更稳定地在广东居住生活,发挥他们的消费潜力和投资潜力。也要推动“广东制造”深耕国内市场,提升“广货”国内市场占有率,更好满足国内消费升级的新需求,在国内统一大市场中拓展广东经济纵深。
在双循环新格局下,广东还要继续发挥外向型经济的独特优势,这是改革开放40年来奠定的一个很重要的优势。在新的国际环境下,特别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环境下,广东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对外开放要有一些新的内涵,其核心要建立在竞争力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能为世界各地提供更多不可替代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为世界提供日益开放和深厚的广东市场。
南方+:广东提出,依托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探索更多创造型、引领型改革举措。在您看来,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举措目前有哪些?
徐林:过去广东的高速增长得益于改革开放,未来的发展依然离不开改革开放,但必须是更广泛更深入的高水平全方位对外开放,更高水平的开放代表着更加深入的改革。
具体而言,发挥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示范引领作用,探索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制度型开放的本质就是改革;建立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推动实现更高水平开放。比如,在服务领域,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通过引进国外先进和高品质服务模式,促进服务业市场的高水平竞争,通过竞争尽快提高服务业的服务品质和服务能力。
同时,要积极构建与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体系相衔接的规则框架,深化市场化和法治化改革,减少市场主体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担忧,增强对未来的发展信心和恒心。
市场机制最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南方+: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广东提出“双区”引领,即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打造五大都市圈。在您看来,处理好中心城市引领带动和周边地区梯度发展、共同发展的关系,对深化区域治理提出哪些新的要求?
徐林:从他国以及我国自身实践经验看,真正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恰恰是市场机制,因为有效的市场机制会允许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并产生要素报酬均等化的趋同效应。好的区域战略和政策应该基于统一市场下的要素自由流动和要素聚集机制,做顺势而为的引导,而不是逆势而为的干预。
通过市场要素自由流动、基础设施网络共建、生态环境协作补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机制,促进城市群和都市圈内部不同规模城市和城镇之间的相互协调发展,最终将引领广东省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南方+:携手港澳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扩大金融双向开放,是广东“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你对广东实施更高水平金融开放,有哪些建言呢?
徐林: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香港所采用的联系汇率制和离岸集资中心,以及最根本的“一国两制”制度,决定了它是中国与世界的连接点,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在国际合作与交往、面向全球进行资源配置方面,香港比内地城市更具优势。
有序推进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要加强粤港澳三地金融规则和标准对接,强化国际金融交流与合作,提升金融开放水平和能力,使香港代理或衔接广州、深圳金融中心的国际资产配置业务,更好地建立合作、畅通渠道。一旦这些条件具备的时候,广州和深圳会吸纳很多内地其他地方的金融资源,通过与港澳之间的特殊渠道,进行国际资产配置。
此外,在跨境交易的便利性方面,也应该去做一些制度性探索。
【记者】龙金光 黄应来 王彪
【视频拍摄】王彪
【视频剪辑】万稳龙
【海报】麦瑜瑜 邱洪添
【策划/统筹】黄应来 吴哲
【出品】南方经济智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