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开放大学乡村振兴“云浮模式”广泛推广

广东教育头条
+ 订阅

4月23日,广东乡村振兴教育“云浮模式”推广会暨全省开放大学体系书记校长会议在云浮市召开,会议由广东省教育厅、云浮市人民政府指导,广东开放大学主办,云浮乡村振兴学院、云浮开放大学承办。

成立云浮乡村振兴学院,打造“1+13+4”办学网络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9年1月,广东开放大学与云浮市委、市政府开展校地合作,依托云浮开放大学设立云浮乡村振兴学院。“这个大动作的背后,是学校具备的三大显著优势。”广东开放大学校长刘文清介绍,一是现代信息技术基础深厚。学校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办学42年来,积累了大量信息化办学经验,培养了5000多名具备较高信息化素养的专任教师。二是全体系抢抓转型发展契机。全省开放大学体系整体转型发展,其中一项重点任务就是面向农村,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三是产学研平台协同作用。学校调动体系力量推进产学研融通发展,先后立项建设多个省高校重点科研平台,重点推进农业农村标准化实践研究,服务产业发展。

两年多来,云浮乡村振兴学院着力推进“三个下沉”。一是网络下沉。把办学点向乡村振兴前线延伸,在云浮市建成1所云浮乡村振兴学院、13所乡镇分院和4所村(居)教学点,形成“1+13+4”的办学网络。二是专业下沉。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调整优化专业布局结构,建设了农村电商、土木工程等多个“新农科”专业,开设了开放教育首个标准化工程专业,重点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三是教学下沉。定制化开发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协同推进教师团队、课程教材、课程资源成套输送到乡村一线,例如在建城镇分院、白石分院分别重点开展黄皮种植技术和旅游管理相关培训。

云浮乡村振兴学院院长伍永胜介绍,通过创新“协同育人”模式、突出“面向乡村”功能、巩固“探索实践”成果,在探索培育本土人才模式上初步走出了一条“云浮路子”。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谢俐在会上特别肯定了乡村振兴教育“云浮模式”。一是创新乡村振兴教育办学网络,构建了“1+13+4”的办学网络,把乡村振兴教育教学点直接办到了乡镇政府大院。二是创新乡村振兴教育“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模式,有效提升了乡村振兴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三是创新“两力提升”协同推进培养培训,一年多的时间学历提升培养在校生就有650多人。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李大胜提出,“云浮模式”充分发挥了开放大学体系办学优势;充分发挥了政校协同机制的保障力量;充分发挥了服务区域乡村振兴的助推作用。

云浮市人民政府市长王胜表示,云浮下一步要做好大力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大力提升乡村干部能力和学历、充分利用乡村振兴教育“云浮模式”平台等重点工作。

推广会后举办了全省开放大学体系书记校长会议。会议专题研讨了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还到罗定市龙湾镇就云浮乡村振兴学院龙湾分院进行现场观摩,并召开经验交流会。

链接:广东乡村振兴教育“云浮模式”

近年来,广东开放大学将发展乡村振兴教育作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协同云浮市委、市政府,通过以组建云浮乡村振兴学院为载体,在探索培育本土人才模式上初步走出一条“云浮路子”,取得较好成效。

第一,创新“协同育人”模式,聚力构建“政校合作、省地共建、村镇课堂”办学体系。2019年1月,广东开放大学与云浮市委、市政府合作,依托云浮开放大学设立云浮乡村振兴学院,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行动计划。主要体现在“三大创新”:一是创新政校合作;二是创新“省地共建”;三是创新村镇课堂。

第二,突出“面向农村”功能,聚力解决镇村干部和新型职业农民“能力学历双提升”的“最后一米”难题。畅通学历教育发展通道,满足求学兼顾工作和生产现实需求,促进“三农”队伍“能力学历双提升”。一方面,“学校办到家门口”,解决就业能力培训问题;另一方面,“送教到家门口”,解决干部学历提升问题。

第三,巩固“探索实践”成果,聚力深化拓展广东乡村振兴教育“云浮模式”。通过两年来的探索实践,学院办学理念、办学体系逐步形成,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成果喜人,主要体现在“三个好”:一是成为乡镇党政的“好帮手”;二是成为镇村干部学习的“好平台”;三是成为培育本土人才的“好载体”。

【记者】姚瑶

【通讯员】陈业林

编辑 吴昂霖
校对 曾慧雯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