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乡村振兴接续推进⑬ 敬梓镇冯坑村:邋遢村蜕变为河源市文明村

南方+ 记者

走进冯坑村,这里宽敞的水泥路、崭新的路灯、清澈的小溪和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开展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前,该村小溪污染严重,村民生活一筹莫展,完全不是如今这幅和谐景象。

冯坑村位置偏僻,有耕地1408亩,仅占全村面积9%,山多地少,是省定贫困村。在深圳市水务集团精准扶贫工作队和村委带领下,村民团结一心,发展产业,助力冯坑村在2019年获评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2020年获评河源市文明村。

种上三红蜜柚,村民年收入翻7倍

产业兴旺,才能真正实现长效脱贫和乡村振兴。

过去,冯坑村以种植水稻为主,村民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广东省农科院在检测冯坑村土壤成分后,推荐该村发展三红蜜柚产业。

起初,村民并不买账,“没种过”“成本高”“卖给谁”是村民的普遍质疑。于是,党支部书记李国永带领100多位村民到福建平和县参观蜜柚基地,为推动三红蜜柚种植奠定了思想基础。

之后,李国永积极动员年轻有为的外出乡贤回乡成立国泽种养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示范引领。合作社与农户签订技术管理销售合同,推行“四个一”标准化种植(统一优质苗种、统一技术培训服务、统一种植规程、统一果品回收),让农户没有后顾之忧。

目前,冯坑村有138农户村民利用闲置耕地和荒山种植三红蜜柚764亩、5万多株,其中贫困户均参与种植(无劳动力的贫困户由亲戚帮种),种有蜜柚331亩。该村三红蜜柚长势良好,2020年创造了近100万元收入。村民年收入从2015年的2700余元增加到如今的2万元。

李国永介绍,在三红蜜柚种产业取得成功后,冯坑村又整合村中700多亩土地,种植各类水果和中药材。目前,村中耕地基本实现100%利用,下一步是利用更多山地,扩大中药材种植。

水务集团帮扶、外出乡贤集资,全村告别土路时代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深圳水务集团投入60万元,铺设入户巷道共计1.5万平方米,解决村民出行“最后一米”;当地村民及外出乡贤集资170多万元,深圳水务集团出资140万元,让3条共10.6公里的自然村道路全部实现硬底化,方便了人员出行及农产品运输。

“以前,我们村仅有3公里的主村道是水泥路,一下雨,周边的小路就变得泥泞不堪。”谈起村道巷道,李国永喜上眉梢,“现在好了,水泥村道实现了全村覆盖,再也不会一下雨就满身泥了。”

道路通畅,村中基础设施也在逐渐完善。原本该村没有路灯,特别是主干道,夜幕降临后一片漆黑。如今,冯坑村为主干道改造了电路,安装了280盏路灯,亮化率100%,村民夜间出行很有安全感。

乡贤给力,文明乡风吹满地

在冯坑村的综合文化活动广场内,篮球场、大舞台、健身器材活动区等一应俱全。广场一角树立有基础设施修建芳名榜,记录着村民和乡贤的贡献。

“余小川·3000元·普定”“廖艳清·500元·博罗”“彭进喜·500元·揭西”,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本村村民的捐款捐地,芳名榜上记录着不少外乡人对冯坑村建设的贡献。李国永向笔者介绍,该村的外出乡贤十分给力,除了自掏腰包支援家乡建设,还会拉动自己的社会资源一同捐款帮扶。

据了解,村委和外出乡贤的关系非常紧密。村干部经常给乡贤打电话、发微信问候,向他们同步村中设施建设情况,增加外出乡贤对村中事务的的知晓度和参与感。

每年春节,冯坑村都要发动全村人举办趣味运动会,参与者超过1000人。春节运动会不仅是冯坑村一年一度的大日子,也是村民、乡贤与村委相互沟通、增进感情的好日子。“运动会后,我可以明显感觉到,村民之间更团结了。”深圳水务集团驻村第一书记张敏立说。

张敏立介绍:“过去,冯坑村偶尔能听到麻将声、谩骂声,而现在,家家户户更加注重健康和运动,邻里关系更加和谐。每一位村民都在关心村子的发展,希望家乡能变得越来越好。”

【统筹/策划】张志勇 蒋才虎 黄从高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熊祥鑫 通讯员 黄从高 黄子怀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