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记 | 从工科男到革命者,他用生命践行信仰

广州荔湾发布
+ 订阅

《绝笔诗》

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

志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

这是革命烈士周文雍在广州起义失败被捕后,在囚禁他的第十一监狱的墙上,写下的一首壮烈的绝笔诗。

提起周文雍,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但如果说起《刑场上的婚礼》,大家肯定会说,“噢,那部著名的电影我看过”。电影里两位主人公的原型就是周文雍和陈铁军。

电影《刑场上的婚礼》。

周文雍,又名周光宏,是广东省开平县茅冈乡宝鼎村人。他于1905年出生在一个贫苦知识分子家庭,曾就读于素有“红色甲工”美誉的广东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科。受杨匏安等学校进步人士的影响,周文雍接受革命进步思想,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之中。

在校期间,他参加了新学生社和社会主义青年团,被选为学生会主席,同时任团支部书记。中共“三大”召开以后,他与大批党团员遵照党的指示加入了国民党,并担任了国民党第三区分部(甲工)执委,对国民党的改组起了推动作用。

青年时代的周文雍。

1924年7月,周文雍参加领导洋务工人开展罢工斗争,迫使帝国主义者取消了侮辱中国人民的《新警律》。在此期间,他掌握时机,帮助青工团结群众,成立了青年工社,并建立了团支部,推动了青年工人运动的发展。

同年,周文雍因代表学生会抗议“甲工”校长萧冠英在学生中实行的奴化教育而被开除,但他在离校后仍坚持自学,提高文化和技术水平,继续领导广州地区的学生运动。

粤剧《刑场上的婚礼》。

舞剧《风雨红棉》。

1925年,周文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几年间,他全身心投入工会组织和工运工作,曾组织和发动洋务工人参加省港大罢工。

1927年“4·12”反革命政变之后,他不畏个人安危,坚持革命斗争。为了响应中共中央把革命斗争转向公开的号召,周文雍亲自出面组织召开了工人代表大会,决定于10月22日举行全市总罢工。11月,在一次反对汪精卫、陈公博等的请愿示威活动中,周文雍不幸负伤被捕,后经党组织用计谋将他营救出来。他脱险后,顾不得养伤,便又全身心投入到了广州起义的工作中去。

油画作品《广州起义》。

广州起义失败后,周文雍遵照党的指示,和中共广东区委妇女运动委员会委员陈铁军假扮夫妻,在西关拱日西路(今荔湾区和平路)建立秘密机关,并与其他同志一起,把各工会的工人纠察队和会员秘密组织起来,建立广州工人的地下武装。

1928年2月2日,由于叛徒的出卖,周文雍和陈铁军在广州酝酿“春骚行动”(春节期间发动工人举行骚动)时,不幸被捕。并于四日后,和巾帼英雄陈铁军一起,在广州红花岗上英勇就义。

周文雍和陈铁军临刑前的留影。

油画《刑场上的婚礼》

周文雍,是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不畏反动派的白色恐怖,积极领导着广州地区的青年和工人们开展运动,用他的鲜血,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正是千千万万个周文雍,前赴后继,不惜抛头颅、撒热血,实现了中国民族的解放。

今天,我们缅怀革命先烈,学习革命先烈的英雄精神,弘扬革命精神,戮力同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红色

印记 ★★★

百年征程树丰碑,红色印记映初心。

一个世纪前,中国共产党乘着一艘“红船”启航,团结带领人民群众砥砺奋进、艰苦奋斗,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回望来时路,在那段战火硝烟岁月,荔湾区作为近代中国革命的策源地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也曾燃起簇簇革命星火。它不仅孕育出了著名革命活动家陈铁军、广州起义的领导人之一周文雍等革命先烈,更拥有广州最早的郊区农会谢家祠、凤溪革命老区等革命活动遗址,积淀了宝贵的革命精神财富。

为赓续红色血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广州荔湾发布开设《红色印记》栏目,通过20个独立的小故事,介绍在荔湾留下铿锵印记的重大党史事件和重要党史人物,弘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精神。敬请关注。

上期回顾 | 她拒绝包办婚姻,后来收获了一场永垂青史的“婚礼”

【来源 荔湾区融媒体中心、荔湾政务、荔湾红色印记】

【编辑 黄文浩】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