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我市以高标准倾力打造了都市型、城镇型、乡野型、自然生态型四大类型的万里碧道,逐步呈现“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4月24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各具特色的碧道,感受“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美景。
新津河万里碧道是龙湖区重点打造的城镇型碧道,从空中俯瞰,犹如一条蜿蜒舒展的绸带,静静地依偎在碧波荡漾的新津河畔。碧道建成以来,就成了不少市民休闲运动的新选择。住在附近的罗先生就是这里的常客。
罗先生说:“每天这里小跑一段,感觉身体很舒服,很舒畅,这里环境也很不错。”
沿着碧道悠然徒步,风从水面吹来,格外惬意;驻足凭眺,水清岸美,夹岸花草竞相生长,“人在景中走,如在画中游”。
“感觉特别清爽,人走在上面,看着新津河,感觉心情很放松,这边感觉是约会、散步的好地方。”市民彭小姐说。
以水为美,向水而生。新津河万里碧道围绕“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展开,左岸从大衙村至金津桥,右岸从旦家园至金津桥,全长28.35公里,以防洪排涝安全保障和水环境治理为重点,系统推进水系周边生活空间、生产空间等互联互通、共建共治,打造城镇居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项目主要包含了堤顶路的慢行系统、景观绿化,还有局部的小游园、亲水平台。建成后的新津河沿河景观风貌得到很大提升,已成为周边居民休闲游憩的好去处。”新津河万里碧道项目设计单位负责人董娜说。
接下来,龙湖区还将进一步完善碧道建设,拓展碧道休闲空间,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龙湖区河长办四级调研员刘松万说:“一是打通金津桥、324国道等碧道节点,实现新津河碧道全线贯通;二是按照省万里碧道VI系统及导向标识设计指引的要求,对新津河碧道logo及导向标识进行规范设置;三是计划对新津河迎水坡进行改造,力争将新津河打造成具有龙湖特色的幸福河湖。”
潮南区的峡山大溪碧道,也是一条城镇型碧道。项目总长6.8公里,计划投资4400万元,包括环城公路桥至峡山污水处理厂,和环城公路桥至下厝村,目前已建成3公里。在碧道东溪村段,清澈的溪流平缓如镜,蜿蜒的碧道串起城乡水陆独具特色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两侧绿油油的农田让人心旷神怡,成片的下山虎民居散发着古朴的气息,旖旎的乡村景色美不胜收。
“目前已经完成3公里,2021年需完成下游段是3.8公里。目前正在实施建设,实施内容包括:修复建设两岸栈道和护坡、配套安全设施、绿化提升、碧道及周边水主题景观提升,水生态保护的科普长廊,水生态泛博物馆、游憩系统配套、标识系统等,计划提前到今年6月底完成。”峡山大溪碧道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林汉奎说。
同样在潮南,依托大南山北麓原生态林区和南山截流,一条优美的南山截流碧道绵延在山野间,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景观带。碧道上各类游憩设施一应俱全,傍晚时分,这里成了运动爱好者的“天堂”,市民游客在碧道上休闲漫步,举目远眺,碧水清流尽收眼底。
有市民说:“我觉得这边空气也好,有山有水,跑起来道路也挺平坦的,跑起来也挺舒服,基本上我经常会在这里跑。”
“南山截流全长是30公里,我们启动建设碧道是20公里,其中已经完成了3公里碧道的建设,配套了汽车道、自行车道、人行道、绿化、路灯,还有驿站,健身器材、篮球场等,供群众娱乐健身。”潮南区水务局党组成员林蓄强说。
作为乡野型碧道,南山截流碧道也承担着保障防洪安全,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水生态环境的功能。
“防洪措施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主要还是将南山截流排洪的流量全部拦截到海里去,达到保障全区人民群众的安全。”林蓄强说。
据介绍,截至去年底,我市共建成碧道32.7公里,一条条以水为脉的生态廊道,让群众有更多休闲娱乐好去处。接下来,我市将坚持以保障水安全、保护和修复河流水生态环境为碧道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到2035年建成829.2公里碧道,包括都市型碧道19.8公里、城镇型291.7公里、乡野型337.4公里、自然生态型180.3公里,其中,到2030年将建成碧道539公里,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的碧道网络,逐步呈现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随着万里碧道建设的推进,一条条“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自然生态廊道脱颖而出,一幅幅充满潮汕特色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一条条幸福碧道不断激活城市空间,助力乡村振兴和城市升级,进一步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