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首拍谍战电影,他说,《悬崖之上》讲的是英雄的“牺牲”

南方+ 记者

4月24日,张艺谋执导的第一部谍战片《悬崖之上》在京举行首映礼。

在首映礼上,张艺谋动情表示,这部电影讲的是“牺牲”,讲的是无私无畏的英雄的牺牲,他们也有挣扎,也面临着各自的困难与生死的选择,“今天的岁月静好,是因为他们曾经负重前行”。

近日,《悬崖之上》公布其同名主题曲的演唱者为周深,而未莅临首映礼现场的周深,还拜托主持人向张艺谋导演提了一个问题,问导演如何评价他的演唱,戳视频看张导如何回答——

张艺谋点评周深演唱《悬崖之上》主题曲

《悬崖之上》由张译、于和伟、秦海璐、朱亚文、刘浩存等领衔主演,该片改编自全勇先的原创故事,讲述了特工们在严峻考验下与敌人斗智斗勇,执行代号为“乌特拉”的秘密行动的故事。

为了还原历史上哈尔滨独有的建筑风格,《悬崖之上》剧组耗费巨资1:1重建中央大街、亚细亚电影院、马迭尔宾馆等地标建筑,总占地面积达3万平方米。在影片呈现上,更是几乎所有的外景戏都是下着鹅毛大雪。

影片放映后,不少现场观众称赞张宪臣(张译 饰)和周乙(于和伟 饰)的对手戏十分精彩,更有网友为他们起名“宪慕不乙”cp。在映后交流中,谈及电影里张宪臣和周乙的关系,于和伟表示:“两人是英雄惜英雄,他们之间甚至不需要言语,眼神交流就能读懂彼此。”于和伟解读说,周乙因为身份的特殊,不能像片中其他人物那样轻易地去释放自己的情感,以至于于和伟在拍戏时始终处于“憋着”的状态,“真的,在我心里憋着一块大疙瘩。”

谈到那场让现场观众动容的周乙与张宪臣的重场对手戏,于和伟回忆,当张译关上车门走了之后,于和伟向他离开的方向瞄了一眼,在看回放时,于和伟看到自己红了眼眶。“我跟导演说,我拍电影的经验不是很多,到时候观众在银幕上能看清吗?导演说,看得清清楚楚。”

“其实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聪明之处就在这里,不用事实来讲述他们的关系与过往,但通过一场戏就能想见,他们曾经在一起的关系是怎样的。”再度与张艺谋合作的张译表示。同样是于和伟所述的那场戏,让张译印象深刻又感到难过的,是张宪臣的几句台词,“在周乙的逼问下,张宪臣始终交代的是革命任务,直到最后,他下了车,突然又满脸羞涩地说,‘还有件小事,我跟王郁的孩子在马迭尔宾馆门口要饭……’作为扮演者,我是非常难过的。”

编剧全勇先执笔过多次谍战题材作品,《悬崖之上》在他看来格外与众不同,他透露:“这个故事对人的刻画,谍战是外壳,情感是内核。影片将目光聚焦于“人”的情感,刻画了被逼入绝境依然坚守信仰的无名英雄群像,他们是无所畏惧的志士,也是心怀爱与牵挂的普通人。

正如张译所说“这些革命者,他们也是拖家带口的”。在片中,张译、秦海璐饰演一对特工夫妻,约定活着的去找孩子,朱亚文、刘浩存则是一对初出茅庐的革命恋人。为了任务的顺利进行,他们只能各自辞别爱人,把思念揣在心间。

秦海璐说,当她拿到剧本的时候,就被她所饰演的角色王郁的第一句台词感动到了,那句台词是“活着的,去找孩子”。“我是把这句话拆成两句来解读的,‘活着的’,说明他们是要去赴死的,所以谁活着?谁去找孩子?”秦海璐说,过去很多谍战题材作品中的特工看起来是战无不胜的全能型选手,观众很难从中看到他们像“人”的情感。“王郁这个角色有很多情感,有对爱情的,有对战友的,也有对亲人的,我觉得那句台词给这个角色定了一个调子。我想演像‘人’一样的特工。

“你知道乌特拉是什么意思吗?是俄语‘黎明’的意思……天亮了,就好了。”这是张译在行动前夜与刘浩存在阳台上诀别时说的一段话。刘浩存在首映礼上表示这句台词让她印象深刻:“天亮了,就好了,不要再有更多的人牺牲了。我很幸运能在一个好的时代中健康成长,我们正处于天亮之后,活在先辈创造的黎明中。”

张译说,当他和于和伟那场对手戏拍完后,突发疫情,剧组停工了几个月。

再开工时,主创觉得为难:“春暖花开了,哪里会有雪呢?”

“但就在开拍那一天,天降鹅毛大雪。我觉得这也是老天爷在跟我们一起缅怀那些在隐秘战线上的特工们。”张译感慨。


【采写】南方日报、南方+驻京记者 刘长欣 

【视频拍摄】刘长欣

【视频剪辑】 张鹤鸣


编辑 刘奕伶
校对 曹柏英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