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医生痛批同行“蓄意诱骗”:抗肿瘤治疗缘何“人财两空”?

南方周末
+ 订阅

▲细胞免疫疗法在血液淋巴系统肿瘤方面疗效显著,但NK细胞疗法则是一项尚没有确切医学证据,亦未得到监管部门有效性和安全性认证的治疗方法。图为北京某医院的走廊里,志愿者为白血病的孩子们上课。 (IC photo/图)

▲细胞免疫疗法在血液淋巴系统肿瘤方面疗效显著,但NK细胞疗法则是一项尚没有确切医学证据,亦未得到监管部门有效性和安全性认证的治疗方法。图为北京某医院的走廊里,志愿者为白血病的孩子们上课。 (IC photo/图)

全文共2547字,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陆巍的临床医疗工作已暂停并接受调查,新华医院表示“一旦有结果会向公众告知”。南方周末记者从知情者处获悉,张煜医生的工作未受影响,但被要求不得对外发声。

在细胞免疫治疗领域,通过医生导流至院外治疗的情况并不少见。每介绍一位患者,医生都能获得相应返点。有医疗界人士怀疑陆巍的出发点,“如果不是NK治疗那么高的回扣,他或许不会给患者推荐这些疗法”。

“肿瘤治疗非常复杂,不能说花钱多了就是过度治疗。”马军强调,细胞免疫治疗不能因噎废食,要保护医院和企业的创新积极性。


2021年4月18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内科医生张煜在网络平台“知乎”公开实名质疑同行不规范诊疗,后迫于压力自行将该文章删除。此事持续发酵。

张煜在多篇文章中质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以下简称“新华医院”)普外科医生陆巍“蓄意诱骗”,推荐一位晚期胃癌AFP(甲胎蛋白)阳性患者接受尚未获批用于临床的“NK细胞免疫治疗”,一次3万,疑似导致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家庭积蓄耗尽,还欠下外债。

4月22日,南方周末记者发现,新华医院官微的门诊预约渠道已无法检索到陆巍的信息。当天下午,南方周末记者从新华医院获悉,陆巍的临床医疗工作已暂停并接受调查,“医院正开展全面调查,一旦有结果会向公众告知”。

南方周末记者从知情者处获悉,张煜医生的工作未受影响,但被要求不得对外发声。

在事件中备受关注的细胞免疫疗法,又一次以模糊不清的面目搅动舆论漩涡,继2016年“魏则西事件”后,再次引发人们对肿瘤诊疗的深思。

1.细胞免疫疗法,“天使”还是“魔鬼”?

所谓细胞免疫疗法,其基本原理在于利用人体本身的免疫系统,通过增强或恢复抗肿瘤免疫力来杀伤和控制肿瘤,在研究界还属于“新鲜”研究,但一直备受争议。

“细胞免疫疗法在血液淋巴系统肿瘤方面疗效显著,其中真正起作用的是CAR-T和CAR-NK治疗。”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监事会监事长、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马军教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CAR-NK刚刚起步,现在主要是CAR-T。”马军介绍,其他类型的细胞免疫疗法都因疗效不理想而陆续中止试验,其中也包括了因“魏则西事件”而为人所知的DC-CIK疗法。

CAR-T疗法是近年来被国内外医疗界认为最有前景的肿瘤治疗方式之一。和“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传统癌症治疗手段不同,CAR-T是利用自身活的免疫细胞,提取改造来消灭癌细胞。

南方周末记者从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官网检索发现,国内申报注册的CAR-T细胞免疫疗法研究约有80个,治疗方向主要是血液系统肿瘤,也包括卵巢癌等实体瘤。目前全球两款上市CAR-T产品均于2017年获批于美国。

而此次事件中,陆巍医生给患者推荐的NK细胞疗法,则是一项尚没有确切医学证据,亦未得到监管部门有效性和安全性认证的治疗方法。

这种疗法目前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申报注册的相关研究约有40个,治疗方向也囊括血液系统肿瘤和实体瘤。一位免疫学专家向南方周末记者指出,NK细胞是人体的一种淋巴细胞,可用于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就像举着大刀肉搏,不仅效果差自己还容易受伤挂了”,在应对血液系统肿瘤方面实际效果很差,实体瘤方面更差。

截至目前,中国还没有批准任何细胞治疗进入临床应用,目前所做的都只是临床试验。马军介绍,所有获批进行的CAR-T临床试验都是在具有血液肿瘤内科和内科ICU的三级医院进行,因为治疗中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和并发症,患者需要进行住院治疗和合并用药,“这不是那些美容院或者小诊所能处理得了的”。

揭秘肿瘤科里的隐秘利益链,医生发文呼吁遏制肿瘤治疗中的不良医疗行为。(人民视觉/图)

揭秘肿瘤科里的隐秘利益链,医生发文呼吁遏制肿瘤治疗中的不良医疗行为。(人民视觉/图)

2.临床试验收钱,患者可投诉

中国是全球细胞免疫疗法试验和研究的主力军,但目前没有一种疗法真正进入临床应用。接受这类疗法和临床试验的参试者,都应签写知情同意书,医院的伦理委员会也应进行相应的审批来核查研究方案,以及确保患者的相关权益。

马军反复向南方周末记者强调,这类临床试验都不会向患者收费,包括相关的合并用药、并发症处理和住院统统都是免费的,“如果向患者收钱进行免疫治疗,患者和家属可以投诉”。

据医疗自媒体“丁香医生”报道,2020年8月到9月,来自青海的胃癌晚期患者马进仓,经陆巍推荐,在上海嘉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花费7.5万元,进行3次NK细胞免疫治疗。与他一起做NK细胞免疫治疗的还有同样得了胃癌的姐姐,两人共花费15万元。

尽管陆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否认向患者推荐NK细胞治疗,但一段录音显示,陆巍在与患者沟通中有这样的表述:“加一个NK的细胞治疗,对他(马进仓)而言会恢复得很好,特别是在他的免疫力被肿瘤消耗得差不多的时候。”

新华医院官网上的专家介绍显示,该院普外科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陆在该科室是副主任医师,同时也是中国抗癌协会会员胃肠癌专业委员会成员等,从事普外科临床和教学工作二十余年,擅长胃肠癌的规范化根治⼿术及微创手术。

有医疗界人士由此怀疑陆巍的出发点。“作为三甲医院的副主任医师,他理应具备基本的医疗常识。如果不是NK治疗那么高的回扣,他或许不会给患者推荐这些疗法。”上海某三甲医院的一位医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在细胞免疫治疗领域,通过医生导流至院外治疗的情况并不少见。前述上海医生透露,每介绍一位患者,医生都能获得相应的返点。

3.“细胞免疫治疗不能因噎废食”

4月19日,国家卫健委在官方微信“健康中国”发文强调,对有关情况和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相关问题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下一步,卫健委将持续推进肿瘤诊疗管理工作,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规范体系,加大监督指导力度,提升肿瘤诊疗规范化水平。

“绝大多数情况下,肿瘤的治疗是不应该会人财两空的,而应该治疗效果比目前更好并且花费更少。”张煜在文章中认为,由于缺乏监督,一些负责治疗肿瘤的医生不良医疗行为,导致了部分患者家庭人财两空的悲剧。

在研究血液和淋巴系统肿瘤近50年的马军看来,肿瘤治疗领域的确存在滥用细胞免疫疗法的现象,“但肿瘤治疗真的非常复杂,不能说花钱多了就是过度治疗”。

马军认为,目前中国的医保制度尚未健全,商业保险和其他大病救助制度也还没有发展得很好,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国民的支付能力较弱,容易出现因病致贫的现象,但一味埋怨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当务之急是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出具规范和标准,制定相应法律,改变细胞免疫疗法遍地开花的现状,处理违法开展的诊疗项目。”

2015年“魏则西事件”发生后,原国家卫计委紧急叫停细胞免疫疗法的临床应用,监管陡然收紧,让众多开展细胞免疫治疗的医院和企业一度大受打击。马军强调,细胞免疫治疗不能因噎废食,要保护医院和企业的创新积极性。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南方周末记者 黄思卓

责任编辑|马肃平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