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变异会影响疫苗研发吗?钟南山、陈薇院士最新判断

广东健康头条
+ 订阅

4月24日,“中国工程院2021年医学科学前沿论坛、第十二届个体化医学湘雅论坛、国家卫生健康委个体化医学检测培训基地第十一期培训班”在广州开幕。在论坛上,钟南山院士、陈薇院士等多名“大咖”分享了新冠病毒研究和疫苗研发领域的最新进展。

钟南山称正全力研发针对变异毒株疫苗

新冠疫情精准防控核心是预防人传人

活动中,钟南山院士通过视频,分享了他对于新冠疫情防控的判断。“新冠疫情精准防控核心就是预防人传人。”钟南山说,新冠病毒与SARS病毒有两个明显区别,一个是传播力更强,另一个是无症状感染者多且有传染性。因此,及时让感染者与健康人群分开非常关键。在武汉,我国快速建设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等,对感染者集中收治;国内出现零星疫情时,各地也采取了局部地区全员核酸检测的措施,及时筛查与隔离。这些都是疫情精准防控的有效措施。

钟南山院士视频分享

钟南山院士视频分享

目前,境外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钟南山介绍,目前已发现来自英国、南非、尼日利亚等地方的变异毒株,针对变异毒株的疫苗也在加快研发。抗体持续时间有多长、如何加大对接种者的保护力等问题,都是新冠肺炎精准治疗和精准防治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有50多种疫苗正在研发,全世界有200多种疫苗在研发,如果能够找到综合、通用、可普及的疫苗研发指标,能够让更多的力量用在刀刃上。

针对新冠疫苗注射后副作用,在德国、奥地利、英国等地,有30多个接种者接种阿斯利康公司的腺病毒疫苗以后,出现了血栓栓塞和血小板缺乏症,临床和自身免疫性肝诱导的血小板缺乏症表现非常相似。“为什么这些人会出现症状?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些是不是可以通过基因多态性探讨?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钟南山说。

▍ 生物计算和机器学习助力疫苗快速研发

面对重大传染病,人类的疫苗研发有什么新进展?陈薇院士通过现场连线,分析了马尔堡病毒、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新冠病毒的特性,分享了相关疫苗研究的最新进展。

陈薇院士现场连线。

陈薇院士现场连线。

陈薇介绍,疫苗的作用是激发人体天然防御能力,增强对特定感染的抵抗力。在研发上,可以分为传统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传统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减毒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包括蛋白疫苗、载体疫苗、核酸疫苗。

重组新冠疫苗(腺病毒载体)依托复制缺陷型人5型腺病毒载体的技术平台,不需要病毒即可开展疫苗研制。研发中使用生物技术的关键技术,可以不依赖病原体实现高效筛选与快速设计;使用机器学习的关键技术,可以高效精准筛选抗原。

对于新冠病毒变异是否会影响疫苗有效性的问题,陈薇介绍,截至2021年4月,全球公共数据库中已上传新冠病毒序列超过100万条。通过全球共享的数据,各国可以快速调整相关疫苗研发工作。陈薇还透露,目前该团队在对黏膜免疫(非注射)的方式进行研究。

此次活动由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指导,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国家卫生健康委个体化医学检测培训基地主办,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中南大学湘雅医学检验所、广东省药理学会、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共同协办。

【记者】朱晓枫

【通讯员】王媛

编辑 古嘉莹
校对 刘珺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