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员火眼金睛,再战“黑气”!

智网大朗
+ 订阅

“黑气”由于重量不足、气质低劣、所用瓶罐不合格,容易引起煤气泄漏,导致火灾事故发生。为维护广大市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镇网格队伍在打击“黑气”、“黑油”上未有丝毫放松。

4月13日,石厦村网格员巡查至仙江路某号附近,发现停放着一辆可疑的小货车。凭借多年的巡查经验以及严谨态度,网格员立即上前对该小货车进行检查,发现车厢内装满了大大小小的煤气罐,疑似为“黑气车”。

网格员马上将线索通过智网系统逐级上报至镇指挥调度中心,随后中心将线索推送至镇相关职能部门。接报后,镇城管分局、镇应急管理分局和兴华燃气公司立即安排工作人员前往现场处置。

到达现场后,执法人员进一步检查此批煤气罐,发现瓶身残旧且钢瓶瓶颈处并无永久性钢印,确认该批煤气为“黑气”。经统计,该车辆上共有“黑气”25瓶,总重量为585kg。目前,该批“黑气”及违法车辆已被执法部门依法查扣。

下来,我镇网格员将继续保持排查力度,全力为市民群众打造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

何谓“黑气”?

所谓“黑气”:

是指非燃气企业和无《液化石油气供应站点登记证》的企业或个人在非法经营网点出售的瓶装液化石油气。

“黑气”的特点主要是:

重量不足,气质低劣,使用不合格的、报废的、超期未检验的钢瓶。

“黑气”主要经营方式:

在小杂货店面摆放一两个钢瓶卖气;散发送气工小卡片送气上门;利用微型车做为流动的仓库逃避检查并送气。

黑气的危害

一、报废瓶

不良商贩从周边省市使用低价收购进来的超期瓶、报废瓶进行灌装,市民拨打电话向不良商贩购气,甚至从市民家里的原装瓶换成报废瓶、超期瓶。

二、漏气

由于黑气经营者都并非专业人士,缺乏售后安全检查服务使黑气存在安全隐患时难以及时排查,这也是黑气危害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

三、短斤缺两

液化石油气,为正规单位加气,通常保持在14.5±0.5;而为私人加气,一般都不超过12公斤。

四、添加二甲醚

二甲醚都是国家一直以来明文规定不得使用的,二甲醚会腐蚀密封用的橡胶圈,造成液化气泄漏。而不知情的老百姓购买这样的液化气,犹如把一颗定时炸弹放在家中,极易对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害。”

“黑气”经营者在安全设施上不投入,逃避税收,以“低价”吸引一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购买,严重影响到客户的利益和人身安全,特别是“黑气”经营者在居民区设立秘密瓶库,无安全设施和安全间距,一旦发生事故将严重威胁居民区的安全。

如何辨别“黑气”

1、街头上留着手机号码,或者有些虽身穿工服但送完气后却留下私人卡片(常为手机号码或带有手机号码)的,他们送的很可能就是黑气;

2、检查永久性钢印。检查钢瓶瓶颈处有无永久性钢印,而“黑煤气”钢瓶一般无此钢印;

3、检查瓶身标识。检查瓶身上有无喷涂各供气单位的专用瓶图形标识。各液化石油气供应公司的专用瓶图形标识;

4、检查定期检验标识。液化石油气钢瓶的使用寿命为15年,15公斤钢瓶的检验周期为前3次为每4年一次、最后一次为3年,50公斤钢瓶的检验周期为每3年一次。市民可通过检查钢瓶阀门下是否有铝制的检验标识牌,标识牌上内容包括:检测单位、检测时间、检验有效期等。要注意的是还未到第一个检验期的钢瓶则无铝制标识牌。同时,市民也可通过钢瓶上的制造日期来判断钢瓶是否已到了报废期(15年);

5、凡是“螺丝瓶”一定是过期瓶,因为这种燃气钢瓶在2007年就已禁止使用。

6、索取电脑送气单及合格票据等。很多无良“黑气”供应点未经工商及建设部门的注册,未经税务登记,那么“偷税”、“漏税”是他们谋取暴利的主要手段。市民在购买液化石油气时,可向送气工作人员索要发票及其它合格票据,如对方不能提供,则不要购买。

7、拨打正规燃气公司电话。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