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祺,你一定要把千角灯做下去,不然就没人做了!”
年过古稀的张树祺从父亲那里学习这项“绝学”的时候,已经58岁了。
"
1
皇姑赵美容
小时候,张树祺看过父亲做灯。那时候他还不知道父亲手中的灯有何特别,只知道做灯是件熬人的事情,仅做一盏就要耗上父亲好长时间。
“千角灯,千角灯,一千个角,一千盏灯。”父亲做灯的时候,总爱念叨这一句话。除此之外,他还会像叙说家事一样念叨那些有关千角灯的往事。其中说得最多的,便是皇姑赵美容了。
坊间相传,皇姑赵美容系宋太祖赵匡胤的小妹。据《赵氏族谱》记载,逃难定居东莞的皇姑赵美容凭记忆中皇宫灯的样式,指导莞城艺人扎作“千角灯”,并亲手绣上“二十四孝图”的灯带24条,称为“皇姑带”。
在以前,只有东莞赵氏宗祠才有资格悬挂千角灯,作为本家族添男丁开灯仪式之用。其所制之灯,有一千个角、缀一千盏灯。熄灯、加油都有专人负责。
可由于千角灯体积庞大、制作复杂,技艺要求又很高,从元初开始,赵家每十年才制作一盏新灯,每次制作耗时10月之久。十年后其灯破旧,再重新制作。
张树祺讲到,在东莞方言中,“千角灯”和“千个丁”语音相同,有“百子千孙”传宗接代的寓意。每年春节,观看千角灯祈求添丁成了莞城一大风俗。
民国丁丑年(1937)东莞诗人杨鹤宾《东莞竹枝词》载曰:“一灯千角庆元宵,赵氏天潢衍宋朝。但愿灯花来报喜,三年抱两饮灯烧。”
2
58岁学做灯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能静下心来学好一门手艺的人并不多。千角灯传承到张金培的时候,已经不太容易了。
张树祺决定同父亲学做千角灯的时候,已经58岁了,彼时父亲张金培87岁。
“阿祺,你一定要继续做千角灯,不然就没人做了!”父亲临终前的嘱托张树祺不敢忘。还记得小的时候,他常坐在一旁看父亲做灯。
在他的回忆里,父亲的手很巧,一张张彩纸在他手中能慢慢变成一条条彩龙。那是千角灯的宝盖,由八条立体彩龙骨架和圆形大宝顶构成。灯顶的八大角上,有八条腾飞的彩龙,彩龙是用来悬挂灯带的,它们是整个灯的悬挂承重所在。
张树祺讲到,千角灯远不止一只巨大的纸灯笼那么简单。在它身上,有许多精致的画面与刺绣,结构还很复杂。就连垂坠下来的穗子,都要数上半天才数得清楚。买竹、晒竹、破竹、纸扎、绘图……想制作一盏完整的千角灯,前前后后要八个月时间。
有时候灯做久了,张树祺就觉得自己既似一盏古灯,又像一位守灯人。做一盏灯,要几个月的时间;传好一盏灯,要几年的时间;守好一盏灯,则需要一辈子。
但好在守灯人张树祺的坚持慢慢有了回应。2005年,张树祺制作的千角灯在“中国沈阳国际新春灯会”上荣获金奖以及中华第一灯美名。点亮的千角灯惊艳了现场每一个人的眼睛,这盏流传千年的宫灯,在东莞人的手中再次焕发生机。
2009年,父亲张金培辞世后,张树祺便成了东莞唯一一个会制作千角灯的人。他本人也继父亲之后,被评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目前,这项流传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东莞仅剩三盏,分别挂在莞城文化报告厅的大堂里、东莞市博物图书馆二楼以及东莞文化馆非遗展厅中。
3
东莞有礼
东莞千角灯不仅在制作工艺上严谨精良,巧夺天工,在其内涵上更是蕴含了中华人民对传宗接代,薪火相传的美好期盼,是灯饰工艺品中的一朵奇葩。而传承千角灯的制作技艺,也早已成了张树祺的使命。
在他看来,千角灯作为东莞艺术瑰宝,需要全体东莞人共同守护。
2020年,在张树祺的全程指导下,东莞城市形象推广办公室、东莞市文化馆、莞城文化服务中心、东莞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推出专属东莞的城市礼品千角灯!
据介绍,该千角灯由拼酷(piececool)设计生产,采用3D金属拼图技术,高度还原千角灯原貌。虽然只是模型,千角灯3D金属拼图也是细节满满!
▼
灯顶八龙跃,灯身八柱支
画三层八面,垂二十四带
灯盖上飞龙腾跃,灯体缀吉祥年画
上下两层雕岭南花鸟画
二四灯带含二十四孝图
选用全黄铜金属铸造代替纸艺
500余块拼图零件逐一拼合
高度复刻东莞千角灯原型
张树祺对其的评价是
“复原度非常高!惊艳!
首次推出千角灯的时候
东莞市民反响十分热烈
来源:文明东莞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