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环线高速横跨韩江西溪,从龙湖镇北部穿越而过,不远处的龙湖古寨就依偎在江边,这个千年古寨,近年来翻开了发展新篇章。
记者:潮汕环线高速潮州段途经磷溪、江东、龙湖、浮洋等镇,其中龙湖镇的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像龙湖古寨就有上千年的历史,寨中长街逶迤,祠第林立,在2012年的时候,龙湖古寨还被评为广东省十大最美古村落。
龙湖古寨始建于南宋年间,明、清为发展的盛期。寨内辟三街六巷,设计有致,布局明朗,至清末民初,在面积仅1.5平方公里的寨中,宗族祠堂、名宦府第和商贾豪宅达100多座,如今大多都还保存下来,堪称潮居典范。
阿婆祠位于龙湖古寨直街西侧,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是当时龙湖富甲一方的商人黄作雨为其生母周氏所建的一座女性祠堂,周氏为一名赤脚奴婢,地位卑微,后代专门建造祠堂来供奉,这在古建筑史中实为罕见。
龙湖古寨讲解员 雷丽群:阿婆祠一个特点就是“门楼肚”非常宽,占整座祠堂三分之二的面积,一般公祠只占三分之一,所以这也是彰显母爱的一种表现,更多的当地人叫这座祠堂为“阔嘴祠”。第二个特别的地方就是椒实蕃枝,我们一般某某祠堂有写谁的祠堂都有注明,这里非常低调,采用《诗经·唐风》的椒实蕃枝,蕃衍盈升,借用花椒的果实形容阿婆子孙众多,像蕃枝一样地壮观,枝繁叶茂,子孙旺盛。
祠堂宣扬孝道,门第彰显家风。方伯第,由抗倭英雄刘子兴的后裔、新加坡侨领刘正兴所建,于民国十二年落成,集中西建筑于一体,昔日精美,如今仍可窥见一斑。
龙湖古寨讲解员 雷丽群:里面一共是五进二十四间,第一进就是刘子兴的学历,进士就是明嘉靖二十年的进士,第二进就是他的官阶所在,叫方伯第,也就是官位去到广西布政使。总占地面积1648平方米,里面汇集了潮州的民间荟萃精华,石雕、木雕、贝灰塑、屋脊嵌瓷,彩绘壁画,也融入了许多西方文化,像一些罗马式花窗,法国瓷砖等。
一鹭一莲一蝌蚪,寓意“一路连科”,金榜题名;一鹭一莲,寄望为官“一路清廉”,目之所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家风清正。
外地游客:我觉得非常有底蕴,潮式味道非常浓,保留的古迹非常多,到潮州来我们觉得蛮舒服的,人文各方面都很好。
外地游客:非常有历史感的感觉,风格完全和我们家乡苏州那边不一样,让我有另外一种感受,也买了很多小吃带回家,给家里人尝一下。
其实,这些璀璨的文化瑰宝是近年来才逐渐焕发光彩。在上世纪的建设浪潮中,龙湖古寨沉寂了许久,近年来,各级政府及民间组织累计筹资9000多万元用于古寨的保护修缮。
龙湖镇党委委员 陈东晓:我镇下足“绣花”功夫,加大对龙湖古寨的保育活化和合理开发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把文物保护修缮提升与弘扬历史文化遗存结合起来,让古建筑、老宅子既保留古韵,又增添新活力。
随着环境的日益提升,文化底蕴的日益彰显,龙湖古寨更成了“网红打卡点”,青石板路、府第书斋是最有韵味的打卡背景,也是撬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
铺户:现在的游客比以前多得多,每逢节假日都人很多,龙湖酥糖和炖糕是龙湖的特色小吃、著名特产,所以游客来了都慕名而来买两包回家品尝。
铺户: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支持各个商户,对当地特产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卫生环境也逐步改善,这里的人非常高兴也非常感谢政府的大力重视和支持,作为商户也更有信心,再次努力,创造更好的未来。
去年底,潮汕环线开通,高速来到了家门口,带来便利,也带来更大的机遇。如今,龙湖古寨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正等待进一步发掘,而各项筹备工作也正在快马加鞭。
龙湖镇党委委员 陈东晓:目前我们正加紧收集整理资料,争取将八个省级文保点申报为国家级文保点,将九个市级文保点申报为省级文保点。统筹整合各类文物景点资源,推动“文化+非遗”“文化+旅游”“文化+生态”深度融合,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同时,以申报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大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潮汕环线高速公路的建设,为龙湖古寨的发展注入活力。下面我们将继续关注龙湖这里乡村振兴的故事。
来源:潮州电视台
编辑:湘桥区委网信办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