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特稿|“工业医生”在佛山: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焦虑

佛山经济学人
+ 订阅

“工业互联网不应该只被定义成‘高大上’的东西,它应该是切实帮助企业提升效率的工具。”在佛山做数字化转型两年,这是汪云球的深切感受。

作为IBM大中华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专家实验室资深顾问,自2019年,IBM在佛山三水成立了中国首个车库创新工坊(下称“IBM车库”)以来,汪云球与团队已经帮助多家本土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

“佛山必须拿出40年积累下来的家底,来支持数字化。”“未来三年佛山将拿出100亿元,引领推动庞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近日,佛山市委书记鲁毅,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郭文海也在不同场合下多次强调要在推动数字化转型上“舍得投入”。

数字化转型中的佛山制造业车间。资料图片

数字化转型中的佛山制造业车间。资料图片

佛山是制造业大市,同时也是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近年来,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席卷佛山制造业,大量企业正在迈向数字化变革,或是走到了变革的边缘。这为工业互联网创造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巨大的市场空间,也因此吸引了大批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落子布局。

IBM车库便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中国互联网三巨头“BAT”、工业富联、美云智数、赛意信息、精工智能等一批服务商也活跃在佛山制造业转型的舞台上。来自互联网界的“码农”们,“闯”进了佛山制造一线车间,尝试用代码改变真实的工业场景,推动工业互联网从设想逐步走向现实。

对于这类为制造业把脉,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工业互联网服务的群体,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称之为“工业医生”。

在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佛山,数字化转型就像一场企业与“工业医生”协作进行的“手术”,万众期待“手术”能够帮助传统制造业实现“弯道超车”,但少有人了解,企业转型的过程其实充满了波折。

1

岭南的春天,细雨连绵,潮湿而闷热。跟往年一样,位于佛山三水区的广东合和建筑五金制品有限公司(下称“合和”),又到了新老客户密集来访的时候。这些客户在广州观看了春季展会后,接着赶到三水考察合和的生产基地。

一些老客户发现,今年的考察比往年多了一点新意:在合和车间内,新增设了一块大屏幕,生产线上的各项生产指标一览无遗。这块屏幕背后藏一个重要信息——合和首次打通了从销售端到生产端的数据集成通路。

“我们所处的行业具有多品种少批量的特点,管理难度很大,我们也是在尝试和思考数字化转型,还没有太大的成绩。”合和执行董事长谢晓东说。面对来自外界的肯定,这位80后接班人颇为谨慎和谦虚。

但是对于已经走过40年的合和来说,改变是前所未有的。在此之前,合和从生产到销售环节的数据是割裂的,数据的收集方式也很“原始”,以工人工资计件为例,以往都是手工统计,再汇总到Excel表进行计算。

很难想象,过去40年,谢晓东的父辈们就用这样“原始”的数据收集方式,将合和从一家小小的塑胶厂,经营成国内最大的铝塑门窗配件生产企业之一,其产品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然而,这样的情况又是普遍存在的。2019年,IBM车库进驻三水的时候,汪云球与团队曾对三水区内33家制造业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这些企业规模在10亿到100亿之间。“调研的结果显示,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把数据变成电子信息的阶段,其中不少仍在手工统计数据,这距离数字化、智能化还有很长的距离。”汪云球说。

佛山不少企业仍未实现信息化。图为佛山某铝型材企业车间。林东云 摄

佛山不少企业仍未实现信息化。图为佛山某铝型材企业车间。林东云 摄

这就是数字化转型风潮背后,佛山制造业车间的真实一面。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存在很大差异。一边,美的等龙头企业每年数十亿元投入推动数字化转型,并且“衍生”出工业互联网对外输出载体;另一边,还有大量的企业仍徘徊在工业互联网的门口。

“但是,众多的管理者其实都意识到数字化转型应用的重要性。”广东伊之密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伊之密”)智能互联部总监陈立尧说。伊之密是制造业上游的装备供应商,陈立尧长期接触下游的制造业客户,他发现,与过去企业自上往下推动数字化转型不同,现在越来越多企业是从下往上传导变革的需求。

来自消费端的需求变化,已经让车间传统的生产方式难以为继。谢晓东进入合和就职的第一站就是车间,他敏锐地感觉到,随着产品种类的增加,生产线急需实现柔性化和数据互联。这是促使他去推动企业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根本动力。

合和是佛山传统制造业迈向数字化的一个缩影。并且,几乎在工业互联网门口跃跃欲试的管理者,都会遇到谢晓东曾经面临的一个问题,决定了要去做后,怎么做?

在佛山,大部分传统制造企业既没有强大的资金实力,也没有“互联网基因”,自身没有能力完成数字化转型。这使得,工业互联网服务商成为关键一环,企业需要通过购买专业服务来实现转型。事实上,即便是美的这样的大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也需要向外购买专业服务。

2019年,谢晓东选择与IBM车库合作。在“工业医生”的帮助下,今年,合和破解了数据割据与信息孤岛难题,也结束了手工统计的历史。

“学会购买专业服务是公司的一种能力。”周其仁指出,华为早在规模很小的时候开始花钱向专业服务机构“求诊”,“企业不管多小,一定要懂得利用专业化的服务,这是成长的重要路径。”他认为,佛山形成一批好的“工业医生”,对推动中小企业转型有重要作用。

扶持更多的“工业医生”也是佛山近年来推动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重要抓手。仅2020年,佛山市政府就投入了不少于1亿元工业互联网发展专项资金,对工业企业、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平台商、公共服务机构、创新载体等进行奖补,并且建立了市级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

1

可以说,“工业医生”的数量与质量,将直接影响佛山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过去数年来,佛山庞大的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不仅催生了美云智数、赛意信息等一批本土服务商,也吸引了大量外来服务商的涌入。至今,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三大互联网公司均在佛山布局了工业互联网事业,华为、工业富联等企业也先后进驻。

但是,在工业领域的“医患关系”也颇为紧张。“IT(指互联网技术人员)不懂OT(指工厂运营人员),OT不懂IT。而工业互联网是‘OIT’的工作,要求既要懂生产也要懂信息化。”佛山市工信局信息产业发展科科长刘亚云如是形容。

而大部分“工业医生”是从互联网跨界而来,不懂OT者居多。这成为传统制造业与新兴互联网产业的一次碰撞,在巨大的机遇背后,也潜藏着巨大的挑战。由于双方行业差距较大,彼此认知不足,合作失败的案例不在少数。

位于佛山南海的广东粤海汽车有限公司(“粤海汽车”)就为此交过“学费”。与谢晓东一样,粤海汽车总经理彭铭雄也是在接班后开始尝试推动数字化转型,当时,服务商为其提供了一套大而全的解决方案,但是最终并没有取得成功。

“改造太过激进,铺得太大。”彭铭雄事后反思。几年后,彭铭雄重整旗鼓,再次推动数字化转型。吸取上次经验,他决定先进行局部改造,首先是需求最迫切的销售环节,解决订单的数字化管理问题,再分期扩大改造范围。“要从员工的习惯开始改变,一步步扭转过来。”彭铭雄说。

究竟是整体改造还是局部改造,不同的路径对于转型成败往往有决定性的影响。这也是大部人企业面临的转型纠结,然而,在这个问题上,“工业医生”也难以给出一致的答案。

比如,爱波瑞智能制造研究院总经理崔强认为,企业如果一开始没有做通盘的考虑,仅解决局部问题,最后在打通系统上会花费更多的精力,成本往往比软件本身还要高。

美的集团旗下云服务商“美云智数”运营中心总经理王兴旺则建议,企业不要一开始就追求大而全的改造,这不仅成本贵,而且很可能花了钱却没解决问题。

在汪云球看来,并不存在一套方案可以解决所有企业的问题,服务商的解决方案必须服务于企业的实际需求。“企业也不能抱着花钱了事的想法,这是需要双方共同参与推动的一场变革。”他强调一点,即转型是工业互联网要服务于企业,而不是企业盲目去适应工业互联网。

“很多企业管理者在转型中会产生抵触心理,就是服务商要求企业改变很多东西以适应工业互联网,而这些改变并不一定符合企业的需求。”汪云球说。

也就是说,在转型路径上的矛盾,往往与企业的角色错位有关。关于这一点,位于佛山南海的“亚洲日用玻璃大王”——广东华兴玻璃有限公司(下称“华兴”)颇具经验。华兴佛山推进精益制造的代表企业,近年来,该企业牵手西门子推动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

华兴玻璃牵手西门子,打造工业4.0智能工厂样板。企业供图

华兴玻璃牵手西门子,打造工业4.0智能工厂样板。企业供图

华兴董事长李深华要求企业必须全员参与改革。“大多数的企业把外请“和尚”当成主体,这是本末倒置的。我要求我们团队,你们首先把自己角色记住,我们一定永远是推进改革的主体。”李深华说。

周其仁认为,制造业变革不要追求“一下就变成无灯工厂”,变革的步骤是完全可以渐进的。

1

除了IT与OT间的磨合,以及转型路径上的矛盾,阻碍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的,还有只见投入,未见回报的效益焦虑

这样的效益焦虑,就连美的总裁方洪波也是深有感触的。今年初,方洪波在接受媒体访问的时候称,最艰难、焦虑的决策,是数字化转型的投入。美的自2012年推动数字化转型以来,每年都为此投入数十亿元。方洪波形容这种抉择是“很迷茫”。“因为你没办法一下看到成效。焦虑来自对未来的未知。”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样的效益焦虑更是如同幽灵一般,始终困扰着推动转型的“一把手”。“对于数字化转型,投入就是投资,投资就要考虑回报。我们做了这个项目,回报率到底有多少?信息带来的收入是很难衡量的。”广东星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伟明说。

不仅是“一把手”,广东瑞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军发现,这样的效益焦虑已经蔓延到了生产管理环节,成为阻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因素。他举了一个例子,企业上MES系统(面向制造企业车间执行层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时候,上了两个车间后发现人工成本上升了,生产环节的管理者便建议暂缓项目。

效益焦虑经常变成企业对“工业医生”的诘问,为什么改造看不到回报?如何克服效益焦虑,破除数字化转型落地障碍,是企业与“工业医生”共同的课题。

在IBM车库办公室内,一个长方形的会议桌两边摆满了将近两米高的写字板,上面密密麻麻记录了大量的文字与数据。这可以说是IBM车库应对效益焦虑的一种方式。过去两年来,IBM服务的每一家企业都要在这里召开十几场会议,来自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与IBM车库的架构师、设计师、数据科学家、行业专家以及开发人员进行反复交流。

IBM车库办公室会议桌。林东云 摄

IBM车库办公室会议桌。林东云 摄

“双方坐下来谈,我们需要了解各个环节的痛点是什么,一个个列出来,再一起讨论该从那个最佳切入点入手——共同确定车库创新的最小可行性产品(MVP),然后看如何改,要确保这些改变是负责该环节的人真正想要的。最终这些项目是大家共同推动落地的,而不是靠着一方拉着另一方往前走。”汪云球说。

针对汪军提到的单个环节成本波动问题,王兴旺认为,用单个生产环节的成本波动去判断工业互联网的收益,这是不准确的。“应该从整个价值链去考虑。而企业财务有没有能力算清楚账也关键,工厂效率提升,零部件库存下降等都是效益,只知道工厂成本上升了,不算清楚就很难推行。”

要摆脱效益焦虑的束缚,更需要穿透迷雾看到数字化转型的远景。在刘亚云看来,工业互联网的推广不能仅从眼前的经济效益去考量,更应该看到它对质量提升、对企业保持技术领先性的作用。

“工业互联网更多是塑造面向未来的竞争力,不能单纯用经济账去计算。”刘亚云说。

1

与佛山企业接触的两年里,汪云球发现,相比谈概念和理论,一些成功的案例更能打动务实的佛山老板们。事实上,树立示范标杆是佛山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另一个重要抓手。数据显示,2020年,共培育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33个,省级以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达173家。

一些率先推动数字化转型的企业,的确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率提升。

以IBM车库服务的企业为例,位于佛山三水的肯富来泵业泵业有限公司(下称“肯富来”)是中国泵业的领军企业,与合和不同,肯富来很早就开始上数字化系统,但他们面临的问题是,系统没有相互打通,数据散落在不同的平台,这使得数字化没有给生产和销售带来增量。

去年,在 IBM 车库的帮助下,肯富来开始进行订单和工单的可视化及模板化改造。这一项改造为肯富来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包括订单处理,从原来20分钟一笔提升到1分钟一笔,效率提升了6倍,而由于交付率提高了20%之后,整个销售也提升了30%,库存降低了30%。

但是,数字化转型对产业升级的推动,还远不止于此。除了肯富来,汪云球还有一个“心头好”的标杆案例,在这家企业身上,他看到了工业互联网的雏形,也看到了工业互联网为制造业赋能的巨大潜能。

这家名为“葆德科技”的企业,主营空压机的生产销售,作为制造业通用机械,空压机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为不同工具、设备提供动力。葆德科技在2018年开发了“葆德云”平台,实现了空压机设备数据互联。

每天,在全世界范围内,数万台空压机与“葆德云”相连。每台机器每隔1分钟就会将排气量、压力温度等设备数据,自动上传到“葆德云”,进行实时监测。同时,在销售端,葆德科技搭建了“星云销”平台,可以通过一张电子名片,对客户进行精准画像和匹配管理。

“作为设备厂商,它甚至比使用设备的客户还了解设备出了什么问题,这会带来很多的收益。”汪云球说。

这是佛山制造正迎来的一个新蓝海,也是刘亚云所言的“面向未来的竞争力”之一。

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制造业上游的装备产业,创造了更大的市场空间。一些企业开始从设备供应商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从单纯的设备交易,到持续性的平台服务,这不仅仅是大大增加客户粘性。

在周其仁看来,卖设备服务比卖设备本身赚钱。“好的制造业一定是服务化的,不是一锤子买卖,一个单子可以变成5年的服务。”

“装备行业本身就拥有这个优势,设备卖出去后,设备的互联是我们业务的一个延伸。”陈立尧说。作为佛山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伊之密也在朝着同样的方向前进。2018年,该公司搭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模压成型行业生产管理环节,解决客户生产过程中设备监控、效率统计、设备维修、故障处理以及工艺参数监控&追溯等痛点问题。

伊之密生产车间。戴嘉信 摄

伊之密生产车间。戴嘉信 摄

在伊之密工业互联网平台上,企业可以实时采集、分析数据,检测设备的健康以及生产订单的完成情况。“机器利用的效率提高了,同时管理流程也规范了,减少了很多停机的时间,使用便捷性与效率大大提升。”陈立尧说。目前伊之密已经有近千台配置平台服务的设备,涵盖家电、汽车、3C电子等行业,未来将结合客户的痛点难点进一步完善平台的各项功能。

对于规模超万亿的佛山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而言,这将是一次实现产业升级的重大机遇。与此同时,当数据互联服务成为装备的“标配”时,下游制造业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必然加速落地。

“数字化生产方式的顶层设计已经系统性成熟,超出我的认知,接下来小企业的生产模式改革会非常快,企业不做是‘等死’,做是‘找死’,既然决定要做,那就要‘向死而生’。”一位佛山制造业老板感慨道。

【撰文】林东云 叶洁纯

编辑 李嘉欣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