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七日红 青史垂千秋

潮州发布
+ 订阅

涵碧楼是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同年9月,起义军南下潮州,在潮州建立了历时七天的红色政权——潮安县革命委员会。这段历史,被称为“潮州七日红”。近日,记者来到潮州西湖湖畔,怀着崇敬之情,瞻仰涵碧楼革命纪念馆,回望“潮州七日红”的峥嵘岁月。

涵碧楼内设有VR体验馆。

潮城革命掀热潮 七日青史垂千秋

1927年9月23日下午,南昌起义军主力进驻潮州。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彭湃、郭沫若等同时到达。起义军占领潮州城之后,二十军第三师(师长周逸群)的教导团和第六团的一部驻守潮州,师司令部设于西湖公园内的涵碧楼,政治部设城南韩文公庙旧址(现城南小学)。

起义军进驻潮州第二天,古老的潮州城一扫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的阴霾,工农群众的情绪十分高涨,到处贴满了“欢迎南昌起义军”“打倒国民党新军阀”“工农阶级武装起义”等标语。大街小巷,人流似海,到处是欢迎起义军的群众和工农宣传队伍。在各地党组织的发动下,在城的工人和枫溪、浮洋、彩塘等地的农会会员,有的乘坐潮汕铁路火车,有的步行,手执红旗,涌到潮州西湖参加欢迎起义军和庆祝潮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

南昌起义军在潮期间,潮州人民全力以赴支援起义军。在起义军枪械弹药粮食短缺的情况下,潮州党组织和人民筹集巨资予以支援。起义军遭受强敌进攻,潮州党组织和人民拼死相助,共同浴血奋战。当敌军逼近潮州城时,潮州各地农民自卫军和赤卫队纷纷赶赴潮州城增援起义军,牵制敌人兵力,掩护起义部队撤离。

南昌起义军南下潮州,点燃了潮州人民的武装斗争烈火,推动了潮州的革命斗争,冲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在潮州的根基。南昌起义的光辉旗帜,指引着潮州人民在武装革命的道路上奋勇前进。“潮州七日红”虽只有七天,却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七日青史足以永垂千秋!

涵碧楼里的三D动画,播放着起义军进城的场面。 

涵碧楼升级改造 红色历史永放光芒

坐落于潮州西湖之畔的涵碧楼革命纪念馆,面对粼粼绿水,背倚郁郁青山,“涵碧”的芳名由此而来。它是一幢小巧别致的二层小洋楼,楼房外墙洁白亮眼,屋顶上“涵碧楼”三个黑色大字十分醒目,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庄严。

在涵碧楼革命纪念馆前方,伫立着周恩来同志的塑像。当年,南昌起义军进驻潮州后,周恩来同志就曾在这棵木棉树下,向群众演讲革命道理,鼓舞工农奋起斗争。去年,有关部门还在涵碧楼周边增设了欢迎起义军进城、南昌起义军主力挺进潮汕的雕塑,为参观者再现了一幅幅振奋人心的画面。

涵碧楼革命纪念馆作为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对外开放。去年3月,有关方面还对涵碧楼革命纪念馆进行升级改造,让参观者更加直观地认识和了解涵碧楼的革命历史。

走进涵碧楼革命纪念馆,“潮州七日红,青史垂千秋”几个大字映入眼帘。涵碧楼改造后,增加了VR设备,运用现代虚拟现实技术,通过VR眼镜和沉浸式体验机,让体验者身临其境。记者现场体验了一把,通过VR镜头,看到了一个战争场景,背景独白介绍着关于这场战争的历史。在场景中,记者化身成为一名革命战士,参与到强渡韩江的这一场战役中。身边的每一名战士都在英勇杀敌,面对敌人的炮火,他们都毫不畏惧,最终我方取得胜利。“VR设备将当时起义军浴血奋战的场景逼真呈现,让体验者身临其境地感受那场战争。”涵碧楼革命纪念馆讲解员郑思艺告诉记者,这种方式既是知识性的展示,也更富有互动性,给参观者一种沉浸式的观展体验。

二楼展厅里,展板按时间排序,以图片、文字等将事件一一铺开。珍贵的图片,详实的史料,生动再现了“潮州七日红”波澜壮阔的壮丽画卷。参观者驻足于一幅幅展板、一件件实物前,伴随着讲解员的精彩解说,大家仿佛回到了革命年代。

“涵碧楼革命纪念馆改造后,成为集展览、典藏、研究及公共教育和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数字化展馆。”市博物馆馆长苏利民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积极主动地挖掘整理红色史料,不断丰富完善展览资料。同时,市博物馆还开通“潮州市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在“潮州政府网站”“市文物旅游局”等网站,市民均能了解到涵碧楼的光辉历史。

“我认真听了革命先辈们的故事,深受感动,革命先辈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初中生谢铭告诉记者,他将学习先辈们不怕苦不怕难的革命精神,好好学习知识,以后报效祖国。前来参观的市民郭先生说:“了解到前辈们用鲜血开辟的革命道路,心中充满无限的敬仰与感慨,也激励我在今后工作中更加努力进取。”

新的时代赋予涵碧楼新的使命。这些年,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来到涵碧楼,探寻革命先驱留下的红色足迹,重温红色历史,汲取奋进力量。据苏利民介绍,每年清明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等重大节日、纪念日,全市各地的机关干部、部队官兵、中小学生来这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缅怀先烈。还有众多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学习红色精神。据了解,每年有25万人次在涵碧楼接受教育,进一步扩大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影响力。

每年有25万人次在涵碧楼接受教育。图为一位游客带着孩子在涵碧楼参观。 

当好“潮州七日红”传播者

“真正走进这段历史,才理解革命成功来之不易。”涵碧楼革命纪念馆解说员郑湘妮向参观者们讲述当年的情形。这位穿着干练,眼神澄澈的姑娘只要拿起扩音器,就能迅速进入讲解员模式,讲起历史故事来生动形象,给不少参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每一次讲解都是一次初心之旅。”郑湘妮在涵碧楼革命纪念馆当了15年的解说员,对“潮州七日红”历史非常熟悉,在她的眼中,潮州人早已与这段革命历史结下了无法割舍的感情。她坦言,这是一笔宝贵的红色财富。如何将红色财富更好地传播给参观者,这是郑湘妮每天都在研究的功课。

郑湘妮告诉记者,一开始她对“潮州七日红”历史不甚了解,但作为涵碧楼讲解员,她有责任把这段历史传承下去。为此,她阅读大量专业书籍,自己动笔写讲解稿,再向老一辈人请教确认。经过不断学习,郑湘妮能很流畅地向参观者介绍“潮州七日红”这段历史,面对参观者的提问,也能够流利应答。

做好一个讲解员,组织语言和文字是必备技能,面对不同听众,更需要临场变换自己的角色。因此,当郑湘妮面对不同类型的参观者,她灵活运用不同的讲解方法,使自己讲解得更生动、更富感染力,也更能让参观者更加有兴趣了解那段历史。“接下来,我将继续向每一位参观者讲好‘潮州七日红’的革命故事,为红色文化传播作出更大的贡献。”郑湘妮说。(文/记者 郑媛 图/记者 庄园)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