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回应大宗商品涨价:不具备长期上涨基础,对制造业影响总体可控

南方+ 记者

4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在会上介绍,今年以来,钢铁、有色、石化等行业的主要产品价格延续了去年底上涨的态势,其中有色行业的主要产品价格涨幅较大。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原料成本上涨推动了大宗商品的价格普涨。前两个月,进口铁矿石、铜精矿的均价同比大幅增长56.6%和44%,幅度相当高。原油价格也创下了历史同期的最大涨幅,布伦特原油期货、纽约轻质原油期货涨幅均在20%左右,原材料成本上升支撑了下游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

二是下游行业生产恢复形成了供需紧张态势一季度下游行业的空调、冰箱、洗衣机等轻工产品和一些主要机械产品产量都呈现了大幅的恢复性增长态势,增速远远超过了钢铁、铜、铝等原材料的产量增幅。另外,部分化工企业停产检修,美国极地风暴等导致部分产品产量锐减。

三是有色金属、部分化工产品等金融属性突出,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经济预期向好等推升了全球期货交易的活跃度,金融市场短期炒作也对价格上涨具有显著的放大效应。

黄利斌介绍,我国工业体量庞大,部分大宗商品海外采购量也非常大,相关商品价格上涨对PPI影响非常直接,近几个月上游行业的产品出厂价格都呈现明显的上涨态势,并随着产业链向中下游传导,尽管部分上游企业盈利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在相当程度上也加大了下游企业的成本压力,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黄利斌指出,近期大宗商品涨价,相关涨价因素多具有短期性和突发性,目前全球债务高企、贫富分化悬殊、老龄化问题突出,这些结构性矛盾导致全球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大宗商品价格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

黄利斌表示,我国具有充足的宏观调控政策空间和强大的国内市场潜力,制造业门类齐全、产能充沛、供给充裕,市场自我调整的适应性较强,有关部门也已经在采取措施加强保供稳价的工作。总体看,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制造业有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总体上还是可控的。

【记者】泠汐

编辑 辜继漫
校对 杨远云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