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篇引用网贴炮制的《迷药盯上了广深女孩》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及微信群疯狂传播。
由此引发的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4月15日,一则传言在各大微信群迅速流传。据网络图片内容显示,一位名为“布谷鸟”的网友发帖讲述自己在深圳一家商场遇到了搭讪卖香水的男人,险些被迷晕。
该网友表示,她当时在一家奶茶店门口,一名戴口罩拎着袋子的陌生男子以推销香水化妆品为由接近,并打开袋子让她看一下,随后她便反应迟缓、全身麻木发软,在将要被迷晕之际跑进附近鞋店求助并报警。
随着此事件的发酵,多名女性在社交平台发帖称自己同样在广深商场和街头遇到过兜售香水的男人,担忧曾与不法分子擦肩而过。
对此,广州、深圳警方紧急回应,并对“下迷魂药”进行辟谣。
4月15日晚10时许,广州警方发文称,网络信息换马甲“重出江湖”,类似一闻就倒、一拍就晕的“迷药”根本不存在。
4月16日凌晨1时25分,深圳宝安警方发布通报称,有网民发帖称遭遇不法分子以兜售化妆品为名欲对单身女性实施侵害,该帖内容与事实不符。
4月16日,长期关注迷魂药问题的网络大V@江宁婆婆 也发文表示,有很多奶茶店的奶茶里咖啡因严重过量,很多对咖啡因不耐受的人喝了确实会心跳过速,身体出现反应,希望大家能知道正确的安全防范知识,而不是毫无科学依据的焦虑恐慌营销。
关于网传的厉害“迷药”,真相到底如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曾做过关于迷药的科普。
●一闻就晕型●
具体物品 :迷药香皂、迷药手帕,或是涂有迷药的纸等。
传说功效:只要接触闻一下,则会吸入这种迷药,瞬间晕倒或丧失意识,且迷药无色无味,很难防范。
医生说:没有这种迷药!目前医学领域还没有这么先进的让人闻一下或吸一口就能晕的麻醉药物。如果真有这样的药物,多半可以申请诺贝尔医学奖了。
就吸入麻醉这种方式来说,要起到麻醉的作用,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
1. 足够高的药物浓度。
2. 足够长的麻醉药物起作用时间。
以麻醉医师最常用的吸入麻醉药“七氟烷”为例,目前临床上可以采用浓度递增慢诱导法、潮气量法、高浓度快诱导法三种方法让患者通过吸入含有七氟烷的气体丧失意识,其中高浓度快诱导法,患者意识消失时间最短,但必须要求七氟烷浓度达到8%,即使是这样患者也需要戴上密封性非常好的面罩,至少经过40秒后意识才会消失。而其他两种方法则至少需要1-2分钟,甚至更长时间。试想在大街上,在完全开放的环境中,让人吸一口迷药就迅速晕倒是无法实现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吸入麻醉药如乙醚、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和地氟烷均为无色透明的液体,极易挥发,有特殊臭味,需储存在密闭的器皿中,所以这类麻醉药就算凝结于固体香皂中,或者涂抹在纸上,也早就挥发了。
PS:目前医学上可用的麻醉药均含有特殊气味,少数有气道刺激性,而完全无味的吸入麻醉药目前市场上还没有。
●一拍就晕型●
传说功效:不法分子用涂有迷药的手拍拍某人的肩膀,某人就晕头转向,并对不法分子的要求听之任之。
医生说:这种迷药也没有!试想一下,如果拍一下肩膀就能迷晕对方,那么药物一定是透过皮肤进入体内。但人体的皮肤是一个强大的屏障,除非皮肤溃烂,否则任何药物都很难迅速大量进入体内发挥效果。
目前在医学上有一些经皮给药的促进剂,可以促进药物通过皮肤吸收,起效时间也需要30分钟以上。因此,拍一下肩膀就能迅速让药物进入体内迷晕人是不可能的。
一拍就晕,一闻就晕的“迷药”根本不存在,但是有一种情况需要警惕——那就是加在饮料或者食品中通过嘴和食道进入体内的迷药。
这种迷药一定要当心
这种迷药主要是不法分子将镇静药物加在糖果、饮料等食物中,使对方暂时昏迷,实施不法侵害。有些口服迷药可以达到在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内致受害人昏迷的效果。
被不法分子用于实施犯罪的迷药种类多达十余种,比较常见的成分主要有三唑仑、氟硝安定、氯胺酮等,均属于违禁品。此外,还有一种叫做GHB的“迷奸药”,主要成分是γ-羟基丁酸。
其中,三唑仑因其起效速度快,被不法分子使用最广泛,也最常见。
如何防范?
1、不要独身出入复杂的场所
尽量不要独自到酒吧、夜店等一些环境比较复杂的地方。
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出门在外不要随便接受陌生人给的食物、饮品等,长期离开视线的饮品、食物最好不要再食用。即使是认识的人也要保持几分警惕,要记住,熟人也有很大的作案几率。
3、保持联系
如果单独和异性出门,一定要和一个信得过的人保持联系,如每隔几分钟就给对方发一条信息,并且交代对方如果半小时内没有收到你的消息就给你打电话,联系不上则报警。
4、察觉不对,立刻报警
如果不慎被迷,在药效发作的15~20分钟内可能会有头晕、四肢无力的症状。察觉到不对劲的第一时刻一定要尽快争取时间,利用时间差拨打110报警,或者向周边的人求救。
5、积极配合警方取证
万一不幸被侵犯,应该首先保证自身安全,然后及时报警寻求帮助。一般来说服用“迷奸药”类药品可以通过尿检检验出来,要积极配合警方取证。
厅哥提醒大家,出门在外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识,但也要正确分辨危险可能存在的场合及方式,不信谣、不传谣。
来源 | 央视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平安宝安、@广州公安、广东禁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