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为人先,布局未来。4月18日、19日,韶关市率先各地市举办了以“碳达峰、碳中和,韶关在行动”为主题的新能源产业韶关对接大会,积极响应国家“3060”目标要求,加快创建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区,这也是该市举办的首次关于新能源产业的大会。会上发布了韶关市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规划,政府、专家、企业、从业者等齐聚一堂,为韶关新能源产业发展出谋划策,韶关绿色发展迎来了新机遇。
新能源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关系能源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新能源是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好、成长性高、关联度强的新兴产业,发展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各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选择。随着国家能源结构的不断调整,新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逐步提高,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将达到15%。未来新能源产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发展新能源产业,国家、广东省一直给予积极指引和政策支持。如2020年10月,广东省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广东省培育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约102.5GW;全省新能源产业营业收入达到7300亿元,新能源产业增加值达到1800亿元。到2025年,广东省非化石能源消费约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30%,形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环境中心主任熊华文指出,未来,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能源发展将呈现三低三严新特征。即低增速、低增量,低碳化;资源约束严、生态约束严、环境约束严。
发展新能源产业非常符合韶关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和路径。全国各地有着不少先进经验值得韶关借鉴,并充分汲取,因地制宜,找到自己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路径。制定好计划和行动,引领新能源产业发展。如上海出台《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指出到2025年,本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2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3500亿元,占全市汽车制造业产业产值35%以上。围绕目标,《实施计划》提出强化整车技术创新,增加高端纯电动车型供给,完善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生态等;完善奖励激励机制,释放新能源产业动能。根据《〈肇庆市支持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对新能源乘用车整车生产企业、汽车零部件企业年度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的,给予1亿元奖励;对新能源纯电动商用车、专用车整车生产企业年度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超过10亿元的,给予1000万元奖励。因地制宜,打好“特色牌”。如鸡西市主打石墨优势产业,“按图索骥”开展招商,近三年来,全市建成投产石墨产业项目12个,完成投资34亿元。
发展新能源产业,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辐射湘赣地区发展枢纽位置的韶关,在区位、安全、气候、交通、网络、电力等方面有天然优势,同时,韶关作为华南重工业基地,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产业是其优势特色产业,在经济贡献中占有关键的基础地位,是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一块良地。
在举办好此次新能源产业对接大会的同时,韶关要抓住机会,搭建好新能源产业领域的长期交流合作平台,特别是聚焦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资源利用发展,积极收集韶关新能源产业构建发展的真知灼见,为后续发展提供智慧支撑,做好服务和招商工作,吸引实力强的企业来韶投资新能源产业,加快建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能源全产业链战略性新兴产业。
立足优势,面向光伏产业的发展需求,韶关应强化与龙头企业及硅材料供应基地合作,坚持高端化、差异化发展路线,重点布局PERC及HJT电池与组件、太阳能集热器、光伏设备、逆变器、封装、浆料。依托金志利、中机重工等企业在现有基础,引进发展集整机制造及叶片、电机、齿轮箱、轴承等关键零部件制造,以及大型钢架结构,电缆等,打造风电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抓住北江干线扩能升级机遇,在曲江白土镇规划建设船舶产业园,积极引进新能源船舶及配套企业。依托白云电器智能电网产业基地项目,重点发展智能电网基础装备、电力专用芯片、智能传感、电力机器人、输变配工程集成、储能及智慧能源系统等产业,积极引进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制造企业等。
【撰文】孝羽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