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欧企业社会责任白皮书》发布,中国市场积极融入国际ESG投资潮流

南方+ 记者

“新时代、新责任”第三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社会责任系列活动近日在深圳举行。中欧校友社会责任高峰论坛及系列活动旨在引导和鼓励广大中欧校友参与公益事业、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并推动中欧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中欧校友总会会长、博天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赵笠钧在致辞中指出,今年论坛主题从社会责任扩展到ESG,即环境(Environment)、社会责任(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领域。作为近年来金融市场流行的投资策略,ESG旨在产生长期财务回报的同时对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赵笠钧介绍,2020年在疫情的影响之下,全球投向ESG的资金依然比2019年翻了一番。中国市场也在积极融入国际ESG投资潮流。他表示,企业是具有经济和社会双重属性的社会组织,唯有实现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共赢,才符合新时代的商业准则。只有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企业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从ESG到SDG,反思“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带来的挑战

中欧校友总会名誉会长、朗诗控股集团董事长田明表示,他认为,我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就是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和员工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环境、对社会相关利益方的责任。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等目标的提出,CSR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作为CSR的一部分,ESG对企业的信息披露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20年来,朗诗的绿色发展之路印证了ESG对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大有帮助。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影响力指导委员会成员、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理事长、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董事局主席马蔚华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影响力指导委员会成员、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理事长、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董事局主席马蔚华在题为“从ESG到SDG: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主旨演讲中为大家梳理了社会责任的起源和发展状况,反思了“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对人类社会带来的种种挑战,解读了金融投资在社会投资中的演进过程。他强调,每一笔投资行为在最开始决策和实施的时候,需要最大限度地关注经济效应和社会价值的一致性,最大限度地减少治理成本,这就是从“影响力投资”转为“可持续发展投资”的过程。在他看来,我国目前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SDG)方面的资金缺口可以通过包括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在内的可持续发展金融实现。马蔚华同时表示,面对2030碳达峰和2060碳中和的目标,企业挑战和机遇并存。他呼吁,企业家既要关心经济回报和经济效益,又要兼顾社会价值,顺应时代的潮流,成为杰出的社会企业家,为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2021中欧企业社会责任白皮书》发布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战略学教授、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主任何今宇作为教授代表发布了《2021中欧企业社会责任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这份最新的报告总结了2020年的全球和中国CSR实践,重点展示了中欧在CSR方面的精品案例和研究成果。何今宇教授表示,通过《白皮书》可以发现,中欧校友企业在ESG披露方面的表现高于沪深股市上市公司的平均表现。

《2021中欧企业社会责任白皮书》发布

中欧于2020年全新开辟了“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助力中欧教授们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研究教学相长。《白皮书》的第三部分收录了中欧教授们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研究成果。芮萌教授及其领导的中欧财富管理研究中心持续关注A股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从七个维度对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研讨,展示并分析了其在不同行业、地域、组织形式和上市板块间的分布差异及原因。研究表明,2019年中欧校友企业在社会责任各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均高于A股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

【记者】彭颖 实习生 黄雅怡

编辑 马华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