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精神发育迟缓、多动症、孤独症、脑发育不良、脑外伤等脑神经系统疾病均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认知语言运动功能等障碍。如果这类患者在接受康复治疗后,效果缓慢、遇到瓶颈,可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考虑手术介入。
今年3月15日,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脑瘫科一区尹靖宇团队成功为一名4岁女童实施“双侧颈动脉外膜剥脱术+迷走神经隔离术”,这也是脑瘫科完成的第3000例颈动脉外膜剥脱术。
家住惠州的馨馨,长得乖巧可爱,备受家人疼爱。在馨馨2岁以前,她的成长跟正常小孩无异。到2岁以后,父母渐渐发现馨馨的认知落后于同龄孩子,说话不流畅,只会说“爸爸、妈妈”之类的简单音,学习能力也差。“教她说话、认东西,反复教都学不会、记不住。做了很长时间康复,但是效果非常微弱,我们也很着急。”馨馨妈妈陈女士回忆道。
经多方打听,在病友介绍下,陈女士得知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脑瘫科在治疗儿童认知、构音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今年3月,陈女士带孩子来到脑瘫科就诊。
我院脑瘫科一区尹靖宇副主任接诊时,发现患儿已经4岁,但只能理解简单指令;沉默少语,仅会说一些简单的词语,吐字不清、说话不连贯;反应较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结合过往病史及影像资料,最终患儿被诊断为“精神发育迟缓、言语障碍”。
针对患儿情况,尹靖宇团队为其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并于3月中旬为患儿实施“双侧颈动脉外膜剥脱术+迷走神经隔离术”。
术后,患儿配合进行了ST+认知、听统、TMS、集体课等康复治疗。家长惊喜地发现做了手术后,孩子在短期内就有了明显进步。出院时,陈女士向患儿的主管医生黄林主治医师反馈:“以前怎么教她都不行,现在学东西快多了。话变多了,也更懂事,现在还能自己上下楼梯。以前像肉、鸡蛋都要捣得很碎,她才能嚼下去,现在小块的肉、蛋糕都能自己吃了。”
颈动脉外膜剥脱术在改善认知障碍、吞咽障碍方面有显著疗效。通过剥离颈总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使脑供血增加,脑组织缺血缺氧症状改善,侧支循环建立,使部分临界状态下的神经元细胞功能得到恢复,改善脑组织的代偿功能,从而通过中枢调节吞咽运动,改善认知,提高学习能力。
尹靖宇介绍,对于精神发育迟缓、言语障碍,并存在不同程度流涎、吞咽、咀嚼功能等障碍的患儿,传统的治疗方式是通过语言训练、肢体运动训练等康复手段来改善症状。但因为个体差异的原因,常规的康复治疗对功能改善效果较慢,此时颈动脉外膜剥脱术为这类患儿提供了另一个选择。通过切除颈总动脉周围的部分交感神经网,并隔离一段迷走神经,来改善患者的认知障碍、语言障碍、吞咽障碍、流涎、徐动或上肢痉挛的临床表现,从而更好地促进康复治疗的效果。经过手术康复一体化的治疗模式,不少患儿大为受益,最后回归学校社会。
我院脑瘫科成立近20年,是华南地区较早开展颈动脉外膜剥脱术的单位之一,对该术式在临床的应用上已较为成熟。至今完成手术3000例,手术量在华南地区排行前列。通过临床研究及随访反馈,该术式在改善认知、吞咽、语言障碍,改善徐动或上肢痉挛方面有较为显著的疗效。
颈动脉外膜剥脱术+迷走神经隔离术主要的功能有:
1.提高中枢反应阈值,调节脑干功能;
2.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功能;
3.降低“兴奋毒”的释放;
4.调节自主神经所支配的脏器功能;
5.有利于去交感神经后引起局部神经内分泌及中枢神经递质的改变。
颈动脉外膜剥脱术+迷走神经隔离术的优点有:
1.创伤小,仅在颈前部有2个长约2-3cm沿颈横纹创口,无明显出血;
2.恢复快,术后第2天基本可以恢复正常饮食,5天左右伤口可以愈合;
3.对认知、徐动、流涎、构音障碍的有效率可达80%左右。
颈动脉外膜剥脱术+迷走神经隔离术在治疗构音及认知功能障碍方面确实独树一帜,创伤也小,对患儿日常生活、康复训练及心理健康发育都有明显的益处。当然,所有的手术都有风险,颈动脉外膜剥脱术也不例外。该手术的最大风险在于剥离的时候如果损伤颈动脉,会造成大出血,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尹靖宇建议,患者一定要到经验丰富、抢救条件好的医院施行该手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