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万焕新!粤桂湘边纵队纪念馆即将变成这个样子

广宁发布
+ 订阅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

广宁县作为红色革命老区

有哪些地方可以让大家

更直观地学习党史

了解革命先烈故事呢

宁小布为你推荐

粤桂湘边纵队纪念馆

红色名片——焕新纪念馆计划

粤桂湘边纵队纪念馆

于2009年落成投入使用

是广宁县作为红色革命老区的

一张独有的红色名片

但由于使用时间长

陈展设施落后

今年,广宁投入450多万元

用于粤桂湘边纵队纪念馆展陈改造

通过

图文展示  声光电  雕塑

模型  场景  多媒体演示

电视专题片等形式

形象生动地展现粤桂湘边纵队

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

和为人民解放事业创立的光辉业绩

《粤桂湘边纵队史迹陈列》分七个部分

1

珠江纵队西挺开辟粤桂湘边区

1944年,侵华日军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以支撑其太平洋战局。面对日军的进攻,国民党军纷纷败退,大片国土沦丧,广东面临全面沦陷的危机。在此形势下,中共中央提出了“巩固华北、华中,发展华南”的战略方针,决定派遣王震等率领八路军南下支队创建五岭抗日根据地,以便把华南和华中联结起来,在将来的战略大反攻中配合全国收复失地;一旦发生内战时可以进退有据,成为牵制南方的一翼。

中共广东省临委根据党中央的决策和指示作出恢复地方党组织活动,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并派出主力部队北上,迎接八路军南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奉命挺进广宁。四会和清远,并准备继续北上共创五岭抗日根据地。自此,进行了四年多游击战争,开辟了朝桂湘边游击区。

2

争取和平民生坚持自卫斗争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当局不顾全国人民要求休养生息,实行和平民主重建家园的热切期望,在美国支持下,一面玩弄“和平"骗局,一面大规模向解放区进攻。由于形式的变化,八路军南下支队奉命北返,广东的北上武装就地坚持。

国民党调集大批军队进攻广东人民武装,召开“粤桂两省绥靖会议”,把全副美式装备的第六十四军第一三一师调到西江地区“驻剿”,限期"肃清”。

根据中共中央和广东省临委指示,西江特委作出坚持长期斗争部署,方针是争取和平民主,坚持自卫斗争,分散隐蔽,保存武装、保存干部,保护群众利益,等待时机。

3

恢复与发展武装斗争 建立粤桂湘边战略区

全国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被大量歼灭,其正规军大批北调,造成南方兵力空虚。随着内战的扩大,国民党当局大肆征兵、征粮、征税,加上饥荒,民不聊生,民变四起,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

广东区党委根据中央指示,作出了恢复与发展武装斗争的决定,制定了”实行'小搞,准备‘大搞’,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稳步前进”,发动群众反“三征”,发展武装力量,摧毁反动政权,扩大根据地与游击区的方针。

1947年5月,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成立,成为华南革命斗争的指挥中心。7月,中共粤桂湘边区工委和边区人民解放军成立,其区域包括三省边区40余个县,它标志着由以广宁为中心的游击区向着创立粤、桂、湘边战略区发展。

4

艰苦反“围剿” 向新区挺进

1947年9月,国民党政权为挽救其全面崩溃的危机,把经营华南作为支持全国内战的基地,派宋子文至粤任省主席兼广州行辕主任、保安司令,召开“两广绥靖会议”,大肆扩编地方反动武装,并在粤桂湘边区部署 “大联剿”, 对粤桂湘边区军民形成四面包围态势。

1948年4月边区工委召开会议,贯彻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普遍发展,大胆进攻”,及“以进攻消灭敌人的进攻”的方针,重新调整和建立区内各个大战略单位,实行从不同方向冲出老区,发展新区。

5

开展战略进攻 壮大战略基地

全国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蒋介石政权败局已定,华南地区人民战争烈火越烧越旺,粤桂湘边地区武装力量逐渐转入集中主力,全面反攻的阶段。

粤桂湘边区工委在“大夫田会议”上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展开春季攻势,从山区向平原推进,进军湘南,抽调干部进入桂北、桂东地区,使整个地区连成一片,并与西江南岸粤中纵队配合,控制西江。

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宣告正式成立。

6

配合南下野战军解放粤桂湘边区

1949年10月,根据中央军委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和华南分局的部署,全面拉开了解放华南战役。同月2日,在叶剑英、陈赓指挥下,南下大军分三路人粤,全面展开解放广东的战役;11月7日,在林彪、谭政、萧克的指挥下,南下大军又分三路入桂,打响了粤桂边战役。粤桂湘边纵队的主要任务是:在广东境内的部队“向西江两岸进逼,肃清西江沿岸敌人及土匪,使大军占领广州后,将来入桂能够顺利安全溯江而上”;在桂东、桂北的部队则配合沿湘桂铁路南进的大军作战,并向柳州方向发展。同时,切实做好迎军支前,接管城市、建立政权等工作。

边区全境解放后,粤桂湘边纵队除部分人员转业地方工作外,其余改编为地方军分区和公安部队,至此,完成了光荣的历史使命。

7

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革命精神

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粤桂湘边区部队的指战员进行了英勇顽强和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染红了粤桂湘边区大地,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用忠骨铸就了一座座红色丰碑。钱兴、冯光、张明、毛文彦、孙忆冬、姚大年、杨庆祝等1200多位烈士的英名将永远铭记在粤桂湘边区人民心中,他(她)们的壮举将永垂青史,为后人所敬仰怀念,激励后人,继承遗志,奋勇前进!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粤桂湘边纵队纪念馆展陈改造项目

计划于2021年7月1日前完成

免费对外开放

此次展陈改造项目结合现代科技

生动再现党史及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再度唤起属于广宁人的红色记忆

红色记忆——重温广宁的革命史

广宁是一方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广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先后成立了西江地区第一个党支部、第一个县级农会组织、第一个县级委员会和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司令部就设在广宁赤坑镇交赞村,广宁成为三省边界党组织和武装部队的指挥中心,为粤桂湘边地区的解放发挥了重要作用。广东四大农民领袖阮啸仙、彭湃、周其鉴、黄学增,曾先后到广宁领导农民运动。“一个县,撑起中共西江地区党史半部书”是史学家们对广宁的重要评价。

艰苦的奋斗

粤桂湘边人民解放军1948年反“围剿”示意图

据了解,粤桂湘边纵队成立于1949年7月23日,是解放战争时期华南战场七支游击队之一,曾转战在粤桂湘三省边区50多个县。经历大小战斗799次,解放地区人口达300多万。

伟大的精神

其中,广宁是粤桂湘边纵队司令部所在地,广宁县城是人民解放军野战军到达之前,粤桂湘边纵队在西江独立解放的第一座县城。广宁也是西江地区革命烈士最多的县份。

永远的榜样

钱兴、冯光、张明、毛文彦、孙忆冬、姚大年、杨庆祝等1200多位烈士的英名将永远铭记在粤桂湘边区人民心中。革命先烈的壮举将永垂青史,为后人所敬仰怀念,激励后人,继承遗志,奋勇前进!

红色传承——弘扬革命先烈精神

优秀的红色文化纪念馆,不仅纪念了英雄先辈的杰出贡献,同时也为教育勉励后辈提供了载体。

粤桂湘边纵队纪念馆是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肇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肇庆市国防教育基地、肇庆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肇庆市社会科学示范基地,是广宁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是红色旅游的新亮点。

活动:

粤桂湘边纵队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

省文史馆红色文化资源调研

红色主题活动

以史为鉴,以优秀革命先烈为镜

将艰苦奋斗的精神深深刻入骨血

凝聚成为广宁人民努力拼搏

积极争取美好生活的精神力量

未来,充满希冀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