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非遗传承,广州理工学院将客家文化融入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

广州理工学院
+ 订阅

为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广州理工学院建立传统文化研究和融合教学机制,聚名师、建平台、强实践、重创作、创特色,将改革动力和创新因子注入艺术教学,引领师生参与广东民俗文化之一的客家文化的研究挖掘创作,推动产学研全面融合,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人才培养与客家文化传承融合创品牌

广州理工学院主动适应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推动艺术教育与客家传统文化相结合,大力开展文艺创作和教学演出,积极推动以赛促教促练,实践教学环节占比超过50%。其中,在《设计思维与创意》《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空间模型制作》《声乐》《舞蹈编排》等课程中,融入客家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曹知博教授编著的《中国客家民居建筑艺术》《中国客家原生态景观》被选为《设计素描》《建筑速写》教材并在多所高校使用。

曹知博教授与学生

学校倾心打造师生学习创作、成果展演基地,先后建成高标准仿真舞台和学术演艺大厅,建立霍山景区客家文化音乐美术实习基地,成立客家文化研究中心。组建由11名专家教授和25名中青年博士硕士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建成名师工作室、社会服务工作室、双师型工作室,覆盖各专业师生。其中,客家文化研究中心以艺术设计系和音乐表演系师生为主,以客家环境空间设计、客家文化旅游品设计、客家陈设品设计、客家音乐表演等为切入点,全面展示师生文化艺术创作作品和成果。

2016年11月“客家情”画展开幕

教育教学与学科专业竞赛融合凝特色

学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特色之一。师生通过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的锤炼,积极提升理论实践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五年,艺术学院各专业学生在创新创业和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奖不断,其中,师生以客家文化为基本元素,创作出近100项设计和表演作品。

师生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国家一等奖和广东赛区一等奖、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书法比赛一等奖、广东省第五届岭南舞蹈大赛一等奖(原创舞蹈《背靠背》)和二等奖(反映大学生在客家山区支教的舞蹈《好雨知时节》)、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赛三等奖(《客遥·客家文化休闲空间设计》),等等。这些文化艺术创作和学科竞赛,都对弘扬客家文化发挥了作用。学生已获得《麒麟送瑞—客家文化皮包设计》《客家文化背景墙》等客家文创产品外观专利设计10件,《晴空下的围屋》《客都情怀》等学生作品在省级刊物公开发表。

舞蹈《好雨知时节》

学校通过积极探索基于客家文化为土壤的产学研实践教学环节,大力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客家传统文化与艺术教育融合与实践研究》获得2019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校级一等奖。

此外,广州理工学院积极开展“客家传统文化与综合实践活动融合课程”相关调研讨论,产生了丰富的成果,对于揭示客家文化艺术本质,弘扬悠久灿烂的客家文化,以新思维创新客家元素,丰富客家文化创新性教学内涵,提升文化创承理念的能见度,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通讯员:黄菲青 欧阳丽萍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