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风靡欧美的“3A大作”游戏为何在中国水土不服?一项研究指出,中国游戏玩家偏好的游戏类型与欧美玩家有显著不同。
近日由北京电影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数字娱乐产业蓝皮书:中国游戏产业发展报告(2020)》指出,在中国市场,中国神话故事题材和中国武侠文化题材的游戏占比最高,共占51%。同时,混合题材游戏在中国游戏市场也相对比较流行。而在欧美市场,西方神话题材和现代写实风格的军事竞技题材游戏占比较高。
报告指出,中国自主研发游戏依托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带有明显的民族特色。
中国游戏从自主研发之初,在题材上就一直与中华民族文化密不可分。按游戏题材分类,对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游戏进行整合后发现,中国神话题材和中国武侠文化题材占比较大。在游戏买量投放素材排行中,仙侠、三国、武侠、西游等游戏题材占比约40%,其投放量高于其他题材游戏。这说明受文化因素影响,这些带有明显的民族文化特色的游戏产品在中国市场更受玩家的欢迎。
报告指出,以中国神话故事为题材,并进行适度改编的游戏,如《梦幻西游》和《大话西游》,受到了中国玩家的认可。同时,中国游戏市场中也不乏以日本神话故事为题材进行改编的游戏,例如日式和风游戏《阴阳师》。
武侠题材也是中国游戏市场的特色之一。武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极具特色的题材,相比魔法这样的西方概念,中国玩家往往对武术更有亲切感。中国游戏自主研发初期,市场中就涌现了大批的武侠类游戏,随着中国游戏的发展,本土文化韵味厚重的优秀的武侠文化题材网络游戏更是层出不穷,如《剑侠情缘网络版叁》《一梦江湖》等等。
同样是神话题材的游戏,中国和欧美游戏偏好也有不同。报告指出,中国游戏市场更青睐中国神话以及文化相似的日本神话;相反,欧美游戏更集中于西方神话传说题材。欧美许多大制作游戏在世界观构建上都借鉴了一个或者多个神话体系。例如,《刺客信条:起源》中的许多细节充满了古埃及神话的影子;《魔兽世界》中包含了古埃及神话、克苏鲁神话、北欧神话和中国神话等四种神话体系中的元素。
此外,游戏风格上,欧美玩家更偏爱写实风格的游戏,例如2019年全年美国最畅销游戏《使命召唤:现代战争》。
报告也指出,上述偏好也绝非一成不变。题材新颖的游戏更能给玩家带来新鲜感,例如,由于爆款游戏《明日方舟》和《和平精英》等的带动,末日废土题材、军事竞技题材游戏在中国的玩家数量也有明显增长。
【记者】王诗堃 实习生赵慧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