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经济一直领跑全国,也让许多人简单的认为经济发达的广东,可能不再重视农业。殊不知,广东不仅是农业大省,更是种业大省,其种业创新能力全国领先。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畜禽良种对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超过40%,是提升畜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日前,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印发《2021年广东省种业工作要点》,指出要实施打好种业翻身仗行动计划、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并加强国家级和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基因库建设,重点推进国家优质瘦肉型猪、白羽肉鸡良种联合攻关。这时又有人问:要打翻身仗,难道意味着广东省的畜禽种业被“卡脖子”吗?其实不然,大数据将让你对广东畜禽种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一图了解广东畜禽种业。
国家级保种场区数量居全国前三
广东小耳花猪群体规模为全国之最
要看一个地方的种业实力,种质资源的数量是最大的底气。
这方面广东畜禽种业实力雄厚,截至2020年底,广东省列入《广东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地方畜禽品种有20个,其中列入国家保护名录的有11个。针对这些地方品种,广东省共建有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区21个,其中国家级保种场区12个(涉及粤东黑猪、大花白猪、狮头鹅、清远鸡、惠阳胡须鸡、雷琼黄牛等品种),约占全国的11%,排名全国第三。
根据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最新发布的《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1版)》显示,我国现存地方猪品种共83个,其中广东占4个,分别是大花白猪、蓝塘猪、粤东黑猪和广东小耳花猪,占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1/10。其中,广东小耳花猪群体规模为全国之最。
据了解,广东省有6个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的黄羽肉鸡地方品种,分别为清远麻鸡、惠阳胡须鸡、杏花鸡、怀乡鸡、阳山鸡、中山沙栏鸡。广东省地方牛羊品种有雷琼黄牛、陆丰黄牛、雷州山羊,另外还有中山石岐鸽、阳江鹅、狮头鹅、马冈鹅、乌鬃鹅、中山麻鸭、华南中蜂等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的地方品种资源。
“广东省的地方品种保存还是较为完善的。”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张细权教授向记者介绍,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正在建立广东省畜禽种质资源库,于2021年6月建成后,所有20个列入国家和广东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地方品种将实现全覆盖、多方法整体保存,累计保存各品种、各类别遗传物质5.5万份。
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数量居全国第一
积极推动国家优质瘦肉型猪联合攻关项目落地
猪肉作为国民肉类消费中重要的一环,其保障供应事关民生。近两年,社会各界谈起我国生猪种业,都会提到“卡脖子”的现象,认为我国生猪种源受制于国外。然而,据记者了解,目前广东省95%以上猪肉产量由国外品种本土化组合生产,瘦肉型猪已经逐渐变成“中国特色”的猪种。
据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会长陈三有介绍,2020年,广东省共有281个种猪场,年出栏种猪达233万头。据南方农村报记者统计,广东省现有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10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通过各育种企业不断的选育,种猪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改良与优化。目前广东省自主育成通过国家审定的生猪新配套系已有4个。同时,广东省还承担了国家优质瘦肉型猪选育联合攻关项目,计划筛选出满足高端、中端和大众化市场需求的配套系或杂交组合3-5个,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果。
虽然广东省生猪种业创新能力全国领先,但部分领域也有短板。据了解,广东省地方猪种保种覆盖范围为100%,但除了广东小耳花猪之外,其它地方猪品种目前仅处于“保护”阶段,离育种提高性能尚有一段距离。对此,广东省也在积极推进珍贵畜禽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形成“保以致用,以用促保”的良性循环。
黄羽肉鸡出苗量占全国60%
实现“一场一基地”数量全国第一
“白羽肉鸡看山东,黄羽肉鸡看广东”,广东省的黄羽肉鸡产业到底有多强?据悉,广东省家禽主要品种为黄羽肉鸡,每年出栏9-10亿只,约占全国上市量的20%。据统计,目前广东省内共有92个肉用种鸡场。其中,国家肉鸡核心育种场8个,占全国44%;国家肉鸡良种扩繁推广基地6个,占全国的35%,其数量均为全国第一。张细权告诉记者,全国黄羽肉鸡每年大约49亿只上市量,需要父母代种鸡大约5000万套,广东省大约能够供应3000万套,能够提供全国约60%的种鸡饲养量。
南方农村报记者从相关权威部门了解到,在政府、企业、科研单位的共同推进之下,广东省已建立快大型、中速型、慢速型搭配的黄羽肉鸡产品结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原种、祖代-父母代、扩繁场-商品场”繁育体系,育种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其中,自主育成通过国家审定的地方特色优质黄羽肉鸡新品种(配套系)24个,约占全国肉鸡育成新品种(配套系)的41%,几乎占据了我国肉鸡新品种的“半壁江山”。
由此看来,广东省的黄羽肉鸡完全可以自主育种,但仍然有一个弊端。张细权告诉记者,目前肉鸡育种手段较为传统,广东省缺乏开发分子育种芯片的能力,从技术层面上来说还有待提高。
部分品种面临受制于人的困境
白羽肉鸡育种为种业翻身仗“主战场”之一
广东省的生猪、黄羽肉鸡种业并不存在“卡脖子”的困境,但并不意味着别的品种没有受制于人。
对于白羽肉鸡和蛋鸡这两类地方品种资源匮乏的种类来说,育种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据广东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广东省禽蛋年产量44.63万吨,同比增长7.6%,达到了历史峰值。
然而,张细权告诉记者,广东省目前并不具备蛋用种鸡场的育种实力,主要种源从省外购买。此外,目前广东省乃至全国的白羽肉鸡种源仍然高度依赖进口,全省饲养量仅5000万只,仅有少数企业参与白羽肉鸡育种。据悉,广东省承担了国家白羽肉鸡育种联合攻关项目,预计解决我国白羽肉鸡育种受制于人的困境,而这也是广东省打好种业翻身仗的“主战场”之一。
南方农村报记者从相关权威部门了解到,目前广东省饲养的奶牛主要以国外的荷斯坦奶牛、娟珊牛为主,95%以上牛奶产量由国外引进品种生产。据统计,广东省还有13个种鸭场、17个种鹅场、11个种鸽场、8个种奶牛场、2个种肉牛场与3个种羊场。对于这些品类来说,育种仍存较大短板。以奶牛为例,2020年,广东省从国外引进活体种母牛1200头。这也就意味着目前广东省的牛奶大品牌依然逃脱不了受制于国外品种的困境。
此外,尽管广东省肉鸽上市量超过全国一半,但其中约50%的商品代肉鸽由进口品种如美国王鸽、欧洲肉鸽生产,目前广东省仅有1个肉鸽配套系育成,育种进展较为缓慢。目前,广东省鹅养殖仍以地方品种为主,但缺乏专业育种公司。
【作者】南方+、南方农村报记者 严秋璠 吴昊晖 杨鹏 实习生黄子民
【编辑】彭进 张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