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牌档|詹昊宸:“香港喜剧教父”开启人生新篇章

南方+ 记者

詹昊宸,可能更多人熟悉他的原名詹瑞文,抑或更喜欢喊他一声“詹Sir”。很多人对他的了解,是从一部部香港喜剧作品开始的。被誉为“香港喜剧教父”的詹昊宸,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活跃于创作一线,20年来创作了超过90部极富当代气息的舞台作品,参加超过8000场不同形式的演出,吸引了近160万名观众欣赏,可以说“每5个香港人里就有一个人看过他的演出”。

这位充满热情的喜剧教父,继电影、舞台剧后,又开辟了自己的喜剧新领域——这次他在情景喜剧类资讯节目《高矮糖不甩》中饰演“月老”殷圆,通过这个角色来帮助内地和香港的年轻人更深入地了解两地的文化发展与最新政策。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独家专访时,詹Sir也对自己未来在大湾区的发展充满期待,“回内地发展是我的心愿,现在是我人生的另一个阶段”

戳视频↓↓↓,听詹Sir畅聊詹式喜剧

大牌档·詹昊宸

殷圆:非一般的“月老”

相较于舞台剧和电影,情景喜剧的表演时间更短。作为一个资讯性的节目,《高矮糖不甩》用一种好玩和轻松的方式跟观众分享内地与香港的政策、文化,一集只有短短几分钟。作为情景喜剧的“新人”,詹Sir坦言:“怎样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用一种好玩的方式,将一个我们想分享的信息告诉大家呢?这是很有挑战性的。”戳链接>>收看《高矮糖不甩》

在《高矮糖不甩》中,詹Sir扮演的殷圆是撮合主角Tom和Jenny的“月老”,如何能在不抢镜的同时又不能只当一片小绿叶?詹Sir在角色的细节设计上花费了很多心思,每一次出场都有不同的形象,并希望可以融入更多的喜剧元素。“除了他的服饰、讲话方式、一些很基本的要交代的资讯之外,人物角色要很好玩。”詹Sir表示,“我经常会和创作团队一起谈谈我的形象可以怎么去做,有的时候去打泰拳,有时候就是一个坐办公室的人,但是都要做得非一般,要有创意和好玩。”

《高矮糖不甩》剧照

《高矮糖不甩》剧照

谈及殷圆这个角色,詹Sir认为他和自己很适合:剧中的Uncle Yan来自大湾区,而自己本身也是一个Uncle辈的人,过去在内地和香港都有过很多不同的工作,对两地不同时期的变化和文化方面有许多经验感受。“透过这个角色,我想让两地的年轻人知道,现在有很多很好的政策,尤其是可以帮到香港的年轻人回内地创业、交流和发展等等,这既是殷圆这个角色的需要,也是我自己的心愿。

詹氏表演体系:独特的PIP戏剧理论+肢体语言

1990年,詹Sir第一次有机会去英国学习喜剧,成为David Glass Mime Ensemble的实习演员,一边参与英国巡回演出,一边研习现代默剧,那时的他就已经立下了一个目标——将自己对世界戏剧的认识带回来,融入到本土戏剧文化中。“当时我心里就有一个很强烈的感觉——我对戏剧表演的领悟是独特、与众不同的。”1993年,学成归国的詹Sir成立了剧场组合(现为予心灵文化产业),身兼导演、编作、演员、表演老师数职,在舞台上融合其个人的幽默感和形体风格,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表演特色及体系。

除了经典喜剧作品,詹Sir之所以被誉为“香港喜剧教父”,还因为他将欧洲戏剧理论与本土文化结合,独创出PIP艺术理念,影响了一代香港电影演员。“PIP这三个英文字母就是Pleasure(快乐)、Imagination(想象)和Play(玩耍/戏剧),我就是透过这几个元素创立詹氏表演体系,教导演员充分去发挥、培养创意,在演戏的时候就可以发挥无限的可能性。”詹Sir如此解释他的PIP理念。

经过多年在表演/创作、实践、锻炼及培训教学中,詹Sir惊喜地发现PIP的概念对演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从早期透过表演技巧和领悟去体现PIP,到后期慢慢开始融入心理学、量子科学等其他知识理论,PIP的表演培训总是会让人觉得“很好玩”,“我的PIP有专业的理论基础,但我是以很生活化的方式来呈现,他们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会被启发到‘原来表演可以有这么大的自由度,原来不是演员也可以学戏剧’,所以PIP这个概念演变到现在,(已经)可以应用到很多不同的领域”。

除了PIP,詹氏戏剧还有跨文化、跨差异的特点,这源于詹Sir丰富的肢体表演语言:“如果有留意看我的表演,就能发现我是很会用身体去表演、塑造角色的。肢体动作是跨越语言文化界限的。

喜剧人的新阶段:玩转新媒体,融入大湾区

在香港喜剧界奋斗了二十多年,詹Sir觉得自己好像一直在“谈恋爱”,而“恋爱对象”就是戏剧舞台,“谈恋爱是不会觉得累的,(我)天天都想排戏,天天都想表演得更好。这么多年来我都是蛮努力地奋斗,但这个奋斗不是很艰苦的,而是一直很投入。”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喜剧市场也在不断变化,但核心始终没有改变——为观众带来欢乐。詹Sir深认为每一个年龄、阶层和职业类型的人都需要笑,身为一个喜剧演员,便需要去掌握、了解自己为什么不笑,又为什么需要笑。人到中年的詹Sir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反而和年轻人一样徜徉在新媒体的海洋中,微博、抖音等平台都有他活跃的身影。“以前一部电影、一个舞台剧有九十分钟的时长,现在我却要在三十秒里面讲一个可以令观众开怀大笑的故事。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要慢慢去了解现在的年轻人他们接触的媒体的一些特性,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玩的过程,也是我成长和挑战的一个很重要的动力。”

进入50岁阶段,詹Sir决定“开启自己人生的新阶段”,改名后的他回到内地发展,参加大热综艺节目《欢乐喜剧人》时却碰了壁。然而面对部分北方观众“不太好笑”的质疑,詹Sir十分乐观,“我很想跟不同地方的喜剧朋友们好好地交流,在参加《欢乐喜剧人》的过程中,郭德纲老师形容我的喜剧是‘高级的喜剧’,我很感谢他。高级的喜剧不是一下子就可以令你发笑,它是有层次的,有一种沉淀和一种回甘的感觉。我想通过这个平台,将我的喜剧跟更多的喜剧人和观众分享,观众能不能明白又是另一回事。参加了之后我感受很深,有很多人在微博私信我说‘詹老师,虽然最初看你节目的时候我没有直接笑,但不知道(它)为什么会吸引着我一遍遍重复去看,我看着看着,好像开始明白到一个新的世界,而且更重要的是,不知道为什么我看着看着会哭’,我就会跟他们分享说,这个就是你和你的自我,在通过看我的喜剧一起成长。人其实要透过喜剧,要进入自己的心里面,你就会感觉自己的喜和悲只有一线之差。

回到广东后,詹Sir觉得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模式也日新月异,而至于自己最为熟悉的舞台,他同样感到了变化。回来继续发展自己的戏剧事业,更是他的毕生心愿,“我未来还是会沿着我自己喜欢做的东西发展,表演、创作、教学和影视舞台是一定会做的,我希望广州会成为我的一个基地,能够在这里建立一种南方的戏剧/喜剧特色,培养更多年轻的戏剧/喜剧人”。目前,詹Sir正在筹备一个舞台表演,希望疫情稳定后可以在大湾区巡回演出。

为什么年过50还能有勇气再出发?詹Sir的答案是,一直保持那种原始的热情。就像当初刚毕业的他,能借来一台录像机,拍下自己的默剧和踢踏舞表演,带着录影带四处寻求机会,今天的詹Sir也可以玩转短视频,用詹Sir的方式给更多的观众带去欢乐与笑声。

【制片人】孙国英

【监制】梁燕

【统筹】刘奕伶 毕嘉琪 丁晓然

【采访】南方日报 南方+记者 张思毅 实习生 沈祯卓 梁凌枫

【拍摄】张思毅 实习生 沈祯卓

【剪辑】张思毅 实习生 梁凌枫

【图片】受访者供图,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 刘奕伶
校对 居伟强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