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10: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路东干部训练班旧址——银瓶山森林公园——樟木头镇官仓三家巷古建筑群——凤岗历史博物馆。
“走读红色东莞”的第十条路线,将转向东莞的东部四镇清溪镇、谢岗镇、樟木头镇、凤岗镇。重温东江纵队战斗事迹,攀登“东莞第一峰”,走走麻石铺就的三家巷、逛逛凤岗历史博物馆,跟随客家人的脚步一路迁徙,一路繁荣。
森林深处,话革命故事
第一站,一座岭南风格的传统寺院建筑里,曾上演了一段红色烽火故事。
在清溪镇铁场村广缘庵,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路东干部训练班旧址正位于此。1944年11月,中共路东县委成立,随即在清溪铁场举办开辟山区政权训练班和党员骨干训练班,培训了140多名党政军干部。
学员毕业后,组成两个工作队,称为铁流工作队和洪流工作队,分赴清塘区和常平区,发展党组织以及民兵和农会组织,建立民主政权,发动群众参军,开展减租减息,发展生产,为华南地区的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6年,为了保护好广缘庵所具有的历史真实性和可读性,保存和展示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清溪镇推动党史教育基地建设,对广缘庵进行整体修复,并于2017年全部修葺完工。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清溪镇重点打造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东江纵队在清溪的革命活动历史展览以生动、形象、直观的方式重现东江纵队的英勇事迹。
行走在清溪,满目绿色是许多游人对当地的第一印象,而这正得益于横跨谢岗、清溪、樟木头三镇的绿色公园——银瓶山森林公园的建立。
第二站银瓶山森林公园,是东莞市十四大森林公园之一,其总体规划面积123.5平方公里,是东莞市面积最大的森林公园。园内有东莞第一峰银瓶嘴,成为许多游人挑战自我的去处。
公园坐拥茫茫林海,各种乔灌木数十万株,其中不乏众多的珍稀植物。开花时节,花团锦簇的短萼仪花、禾雀花结合地形的高低起伏错落分布,顺势而下的瀑布、溪流,风格独特的爆石异石,营造了美丽幽雅独特的园林意境。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名副其实的“植物王国,雀鸟天堂”。目前为止,共发现植物1500多种、鸟类105种。
这里层峦叠嶂、碧水萦绕、溪谷幽深、竹木苍翠、鸟语花香,山上时常云雾缭绕、云雨变幻万千。区内既有雄奇瑰丽、变幻多姿的东莞第一瀑;又有藤垂悬崖、深荫翳日的杨桥景区;还有怪石嶙峋、姿态万千的紫烟阁以及爆石奇观、醉美阁、湖影山色、润楠滴翠、仪花胜景、禾雀争鸣、红枫秋色等各具特色的景点。
古巷文物,领略客家文化
第三站,“走读红色东莞”将前往樟木头。明朝崇祯五年(1632年),樟木头蔡氏先祖由闽入粤居于揭阳,再由揭阳迁居东莞樟木头官仓立村。后子孙繁衍,后裔散迁石马、柏地、丰门、古坑等地,俗称“蔡屋洞”。清乾隆年始,蔡氏宗亲后裔不断扩建三家巷,形成了官仓客家建筑群。
官仓传统客家民居群内12条巷子均由麻石铺就,至今已有三百年历史。群内三家人(宗亲关系)同居一巷,每家住三间,九间屋组成一条巷,俗称“三家巷”。“三家巷”是最典型的客家民宅建筑风格。
在官仓社区门坪居民小组大坪内,坐北朝南,东西北三面被不同时期的民居环绕的是蔡氏宗祠,也是当地镇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蔡氏宗祠单层砖木结构,三进三间二廊三围墙布局,存两侧青云巷,总面阔16.4米,总进深28.4米,高约6.5米。硬山顶,人字山墙,屋顶以青砖墙体承重,瓜柱梁架、斗拱、柁墩和梁头上均雕刻有瑞兽、花卉、戏剧人物等富贵吉祥图案。麻石基脚、门框、柱及柱础,蓝色和绿色琉璃瓦滴水、瓦当,屋脊有“鳌鱼”“花卉”等题材灰塑,是典型的客家古建筑。
一部分客家人在樟木头安了家,另一部分则从河南、福建、江西等地迁徙至凤岗,立村筑围,把荒凉无序之地变成了民风淳朴的礼仪之乡。
最后一站,凤岗历史博物馆将带领游人沿着凤岗的发展轨迹,撷取历史亮点,通过珍贵的文史资料、实物、图片等,展示一代代凤岗人走过的峥嵘岁月。
全钢筋水泥结构的碉楼、“连体碉楼” ......在记录凤岗华侨故事的展厅内,120座碉楼景象通过幻灯片逐个展示。凤岗碉楼大部分是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由海外华侨回乡而建,建筑风格可谓中西合璧。碉楼一般高3-9层,各层四周都设有大小不一的射击窗口。碉楼主要用于防御外敌,且有居住、储藏等作用。新中国成立前,全镇拥有碉楼160多座,后因行政区划、自然灾害毁坏和拆建等原因,现存120座。这些碉楼是凤岗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侨乡人民艰苦奋斗、保家卫国的历史见证。
凤岗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至今仍保留了完整的客家民居、碉楼、宗祠、书室、古碑等古建筑。这些古建筑蕴含雕塑、石刻、木刻、壁画等文化艺术。碉楼已成为华侨民俗风情最浓郁的建筑物之一,而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舞麒麟、武术,源远流长的客家山歌及棋艺,也已成为凤岗独具特色的文化。
【记者】李玲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